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月十八日下午,黄河大桥被特大洪水冲断了.我们几个接受了编辑部的指示前去采访.坐上赶往开往黄河边的专车的时候,就听说周总理也赶来观察了.在跟随总理采钫和参加省委为抢修黄河大桥连续召开的紧急会议中,我们认识到抢修黄河大桥的经济、政冶意义、也就是说,把抢修黄河大桥同全国大跃进的形势和支援中东人民的英勇斗争联系起来.这既提高了我们的报道思想,又鼓舞了我们的干劲.我们这次采访,最大的困难就是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次令我难忘的摄影报道。 1988年9月,新华社陕西分社组成一个4人报道小组,到陕北去采访开发建设中的神府东胜煤田。我作为摄影记者荣幸地参加了这次采访活动。位于黄河上游的神府东胜煤田,是我国已探明的最大的优质造气煤田,也是世界罕见的优质煤田。此次,我们前往采访的目的,主要是报道这项国家能源重点工程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3.
比博斯普鲁斯浮桥还早半个世纪的黄河大桥 我对航标、航道、河道之类,稍有一点研究。那次我在晋西采访一个水运企业,山西的朋友说要带我到永济市西南的蒲州城,看看古老黄河蒲津渡遗址,看看4尊“千年铁锚”,我一下子就亢奋起来,机会难得啊,这个遗址才发掘了十多年。  相似文献   

4.
观壶口     
我在兰州铁桥下看到过黄烟四起、翻滚奔腾的黄河,我在山西晋南看到过浩荡而又舒缓的黄河,我曾在宽阔的河面上乘船游览过黄河,我也曾在黄河岸边度过幽美宁静的夜晚,凭栏谛听黄河午夜的涛声,我曾经从东到西,或从北向南几十次跨越过黄河,应该说对黄河很熟悉了。但是认真说来,只是在我驻足观看了黄河的壶口之后,才算是真正看到了黄河,或者说真正认识了黄河。一次难得的机会,我陪穆青同志到壶口采访。他去拍摄壶口的照片,以便在他《五彩的中国》一书中收进壶口的雄姿,对我来说,这是个观察壶口的绝好机会。5月天气,晋南地区正值春…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第4届全国法制好新闻评选揭晓,我与庞新智同志共同采写的通讯《黄河大桥的警告》(见1989年元月14日河南日报一版头题)荣获二等奖。望着全国法制记协颁发的获奖证书,我心中这样想:从中应悟出些什么呢? 1988年12月31日下午,我赴延津县采访,汽车通过郑州黄河公路大桥时,发现大桥新添了不少用红布条圈成的危险标志,数一数就有九处之多。职业的习惯使我脑海中迸发出这样一个想法:在黄河公路大桥上为什么一下子出了这么多事故?可能有  相似文献   

6.
我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也在黄河边;建国后从事记者工作,直至离休,还是在黄河边,我一辈子没有远离黄河。我同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黄河滋养了我,冲刷了我,沉淀了我,也为我提供了机遇。50年代,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去年12月26日第二版以三栏长、套花边刊登了一条68个字的新闻,二号黑体字直排标题是“黄河上游最长公路大桥动工”。这条新闻是据新华社稿缩编的,全文如下: 据新华社银川12月24日电黄河上游最长的一座公路大桥——中宁黄河公路大桥,于12月22  相似文献   

8.
在一则题为《黄河大桥南岸接线工程全线铺开》的消息中,这样写道: 在黄河公路大桥架梁工程胜利完工的同时,总长十八公里的大桥南线工程上,郑州市北郊柳林至东郊燕庄的接线工程顺利开工。南岸接线工程是黄河大桥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宽二十六点五米、长六点二五公里的一级公路建成后,将把每日数以万计的车辆绕过郑州市区,接引郑汴公路。读后不知所云。“大桥南线工程”可以理解为大桥工程的一部分。大桥这一部分就十八公里,全桥该有多长呢?从下段开头所说“南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西宁1991年12月24日电初冬的西北高原晴空如洗,黄河也奇迹般地脱去了浑黄的旧装,映天光,纳云影,悠悠东去,呈现出极为罕见的“河清”奇观。记者在宁夏乘船过青铜峡,只见十里长峡仿佛水晶的画廊。清流飞泻,碎银四溅,两岸山石倒映在黄河中央,几只橡皮艇荡漾其间;到甘肃又坐艇飞驰在刘家峡,观万丈雪浪直扑蓝天,壮丽银瀑漫下峡谷,却不见昔日那弥漫山谷的黄色浪花。  相似文献   

10.
开封制药厂新闻通讯员协会自1986年成立以来,在厂领导支持下,会员由开始的40名发展到140多名。先后举办培训班、新闻讲座,参观学习焦裕禄、雷锋事迹展览,到报社、电台、电视台学习,到黄河大桥采访。4年多来,各级新闻单位采  相似文献   

11.
做记者十几年来,我已经去过近30个国家,收集到五花八门的记者证已经有200多张,但是我在阿富汗采访了一个多月,却没有收集到一张记者证。然而,这次采访却最令我难忘。我得到了独家新闻我曾在瑞士和美国任新华社常驻记者,出差去过的国家也都是欧美发达国家。到阿富汗这么艰苦的地方还是第一次。这里不仅仅生活条件非常差,工作环境也一塌糊涂。这里的绝大部分记者都是轮换制,长的呆到2个月,短的住一个星期就溜了。喀布尔只  相似文献   

12.
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我体会到,认真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是整个采写过程中的重要前提。这一点我是有过教训的。记得1985年春,我去采访向阳一大队的蔬菜技术员翟广茂,在这之前,只听别人介绍过,他培植的上海大型芹菜一年累计亩产2.6万斤,供应期长,能从春节前到四月,弥补了本市蔬菜供应淡季之不足,仅了解了这些后,我就去采访了。但一交谈起来却使采访陷入困境。他不善言辞,是个地道的庄稼人,我又不懂蔬菜技术,问来问去,问不到点子上,他的话更少了。整整两个小时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也没采访到。可我并不死心,过了两天又去找他,结果,第二次采访也失败了。  相似文献   

13.
何吟迪 《新闻窗》2013,(2):22-23
6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我,平生第一次握起了那支采访话筒。至今我依然能看见那个作为新手而茫然无措的自己,回顾这不算漫长的六年,我发现,记者这个职业带给我的变化竟是如此巨大:如今,面对采访任务,我的心态越来越自如,和被访者能聊的时间越来越长,能接上的话题越来越多,积累的行业知识和信息,也扩展得越来越丰富。可是,当别人问起我的工作,我需要用上的字数却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4.
定州市苗木专业村东王习村是我们多年联系的采访点。因为东王习千山万水跑业务,家家户户搞促销,村民们种植的5000多亩苗木年年不愁销。30多年来,东王习村的苗木已经使我国黄河以北100多万亩的荒山、道路、小区得到了绿化。靠辛勤劳动,这个有2600多人的村子2007年苗木  相似文献   

15.
在南京参加中国新闻奖复评工作,不时为各种新闻媒介所发表和播映的新闻作品(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等)而激动。有的新闻和评论,寥寥数百字,但那字里行间却都蕴含着动人心魄、发人深省的推动力量。河南广播电视新闻中心1990年8月30日播出的评论员文章——《黄河大桥贪污案引出的问号》就是这样一篇优秀之作。与会评委们听了这篇评论的录音,无不击节叫好。《黄河大桥贪污案引出的问号》,是一篇仅有  相似文献   

16.
它是津浦铁路的咽喉要道。它是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次大战的见证者。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张宗昌、韩复榘、傅作义、王耀武在战争中的命运,都与它密切相关。而它也屡屡遭受池鱼之殃。它就是民国时期亚洲单孔跨度最大、目前黄河上唯一一座还在使用的百年铁路大桥——泺口黄河铁路大桥。  相似文献   

17.
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日,山西吉县土生土长的山里娃朱朝辉驾驶摩托车成功飞越黄河。一时间,朱朝辉名扬天下,就在朱朝辉再接再厉,准备飞越澳门大桥的时候,却遇到了一场官司——  相似文献   

18.
用眼睛采访     
今年春节刚过,我去麦盖提县采访,人们还忙于拜年,我几乎到处找不到人,有些一筹莫展。正当我困惑之际,观看一场斗羊比赛启发了我。我不是长了眼睛吗,眼睛是多么好的采访工具。我向闹市区走去。在一家商店里,一个情景吸引了我:一位青年顾客用一元钱买雪莲花牌香烟,售价九角二分,服务员却将一包烟和两块‘双喜’牌奶糖掷给顾客。顾客不解地发呆,我也有些莫名其妙,难道两块奶糖就顶那八分钱吗?我决心用眼睛采访,挨个逛去,一共走了  相似文献   

19.
那是一次难忘的采访。1992年12月20日,约定采访他的日子到了。没想到,那天直到下午下班后才有了由我个人支配的时间。他叫丁大洋,是湖南津市市百纺公司的一位退休干部。一个多月前,在湖南常德市城区我认识了他,并听他说起了那幅由12块组成、共有12米长,把黄河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天然木纹画。天然木纹绘出黄河,实属罕见。而我们《常德日报》还未曾报道。于是我萌发了去桃花源采访丁大洋及其木纹画的念头,并和他约好了采访的日子。隆冬的夜来得早,加之天色阴沉,又下着毛毛细雨,那天黑得更快。因为如此,我心里掠过改天去采访的念头。但我转念一想,守信用是结交朋友的基础,而记者是需要交朋友的,因为需要朋友提供新闻线索。这次若失约,不仅有可能失去这一新闻的采访权,而且有可能失去一位刚结识的朋友。常德市城区距桃花源景区有60多公里。报社没有采访保障车,外出采访要乘公共汽车。我顾不上回家吃晚饭,直奔汽车站。尽管如此,我还是没赶上最后一趟去桃花源的车。通过激烈思想斗争决定了的,我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于是我在公路上试图拦乘便车去桃花源,然而,一辆辆汽车瞪着两只刺眼的“大眼睛”,从我身边呼啸而过。这时,我想到了在常德市消防支队的一位很热心的朋友,想请...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下旬,我在采访市殡葬改革情况时,得知我市有位老工人死后,子女及亲属将她的骨灰撒到黄河。据殡葬管理所同志介绍,这是开封第一宗骨灰撒黄河的事例。5月1日,我采访了这位老工人的亲属。我将《黄河撒骨灰,真情留大地》的草稿拟成后,与市民政局民政科、殡葬管理所、殡仪馆的领导同志一起逐字逐句推敲。当议论到“这是我市第一例”时,发生了争执。在座的同志都是最近8年到上述3个单位的。有的说,到民政局工作以来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