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出现了收藏、研究古钱币的热潮。著名钱币收藏家鲍康,有一次路过一家人的门前,见挂的竹帘用一个铜钱拴住。他一眼看出这个半露“娇容”的铜钱不同一般,就与主人商量换一个大钱拴竹帘,主人欣然同意了。  相似文献   

2.
三问三答     
第一问:为什么白天从竹帘外看不见室内的物体? 答:人眼之所以能看见物体,是由于光源发出的光,或者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白天,室内不开灯,室内比室外要暗.室外的自然光照射到竹帘的表面,有一大部分入射光被竹帘反射并进入人眼,使人看到竹帘.还有一小部分穿过竹帘的缝隙进入室内,照射到物体上,这些物体再将入射光反射到竹帘的内表面,内表面又将大部分光反射回室内,由竹帘缝隙射向室外的光线就更少了.对于室外的观察者来说,竹帘外表面反射到眼睛里的光线比室内物体反射到眼睛的光线要多得多.所以从竹帘外看不清或看不见室内的物体.  相似文献   

3.
审问石头     
一天,包公访客途经一个小县城.忽然一个卖油条的男孩子在大街上拦住了包公,哭喊他的钱被偷了.男孩说他把油条卖完后,数了一数,一共100个铜钱.铜钱放在篮子里,他靠在路边的石头上睡着了.醒来后,铜钱被别人偷走了. 包公听完后,想了一想,对男孩子说:"一定是这块石头偷走了,我来审一审它."于是就命令跟随的差役重责石头40大板.差役们抡起大板,噼噼啪啪打得石头火星四溅,附近的人见状纷纷围拢过来.包公见人越来越多,便示意差役们住手.  相似文献   

4.
铜钱趣题     
在“花之国”里,大宗买卖用的是金锭,上面印有日期和钱庄主人的名字。但是平时通用的货币是银钱和铜钱。普通银钱和铜钱的厚度是变化无常的,有时2000枚银钱叠在一起的厚度还不超过3  相似文献   

5.
一书生赴京赶考,途经一个小镇,发现地上有一枚铜钱,看四周无人便捡起揣入怀中.此举恰被一老者看见.意想不到的是,考场上的主考官正是先前那位老者.他看到考生后,当即在其考卷上批日:"一枚铜钱尚动心,让他为官定害民.贪心从此须悔改,未做文章先做人."书生后悔莫及.  相似文献   

6.
宋朝初年,张乖崖担任崇阳县令.有一次,张乖崖看见一个小吏从钱库中偷了一枚铜钱,藏在头巾下,准备悄悄带走,便下令打他.小吏不服地说:"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难道你还能为一个小钱杀了我么?"张乖崖一怒之下挥笔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时间长了,绳子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写完,张乖崖挥剑将小吏斩首.成语"水滴石穿"是由这个故事来的,它的本意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现在多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办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酒楼雅座.竹帘青碧,酒香四溢,陆千乔揭开竹帘,不由得一愣一眉山君不见了.只剩一个陌生男子.斜斜地倚在矮桌前斟酒.见他二人突然闯入,不惊不怒,浅浅一笑。  相似文献   

8.
李晓东 《地理教育》2013,(Z1):130-130
<正>梁平竹帘为梁平三绝(其它两绝是年画、灯戏)之一,其工艺制作历史已过千年。早在北宋年间,就被列为皇家贡品,誉满天下,有"天下第一帘"之称。竹帘是以竹破为竹片,以竹片抽成竹丝,以竹丝织轿帘、灯帘、堂帘,形色俱备,精巧绝伦。《辞海》中有辞条记载:"竹帘画,在细竹丝编织的帘子上加上书画的工艺品,产于梁平。"梁平竹帘以本地盛产的慈竹为原料,经过数十道工序的手工制作,抽成细如头发的竹丝,织成薄如蝉  相似文献   

9.
包公审石头     
<正>从前有个小孩,爸爸死了,妈妈病了,日子很不好过。每天一早,小孩提着一篮油条,一边跑,一边嚷:"卖油条啰,卖油条啰!又香又脆的油条,两个铜钱一根。"一天,他把油条卖光了,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把篮子里的铜钱数了一遍,正好一百个。他卖油条,把一双手弄得油乎乎的,用手数铜钱,把铜钱也弄得油乎乎的。他瞧着这些油乎乎亮闪闪的铜钱,可高兴了,心想:今天卖了一百个铜钱,可以给妈妈买药了。小孩跑了一上午,累坏了,便把头一歪,靠在石头上睡着了,睡了好一会儿才醒来。"哎呀,我得赶快给妈妈  相似文献   

10.
包公审石头     
从前有个小孩,爸爸死了,妈妈病了,他只得每天一早提着一篮子油条,一边跑,一边嚷:“卖油条啰,卖油条啰!”有一天,他卖完油条,坐在路边一块石头上,把篮子里的铜钱一个一个地数了一遍,正好一百个。他卖油条,把一双手弄得油腻腻的,用手数铜钱,把铜钱也弄得油腻腻的。他瞧着这些油腻腻、亮闪闪的铜钱,可高兴了,心想:今天卖一百个钱,可以给妈妈买药了。他想着、想着,靠在石头上,不知不觉睡着了。醒来一看,糟了,篮子里的铜钱一个也没有了。小孩又是着急,又是伤心,呜呜地哭起来。这时候,正好包公带了差役从这儿走过。包公是什么人呢?包公是位清官,…  相似文献   

11.
乙白莲  乙常青 《初中生》2005,(14):31-32
相传乾隆私访,见一农户家正在办喜事,便有意去凑凑热闹,给这家人出"难题".他送去三个铜钱和半副对联:"三个铜钱贺喜,嫌少勿收,收是爱财."众人无以为对,这时一少年走出人群,对乾隆说:"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则好吃."乾隆听了,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好不尴尬.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学堂·主人·训练"教改实验的一个子课题的实验报告.这个报告介绍了"三环五步"教学课型的内容及其特点,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3.
饺子忆旧     
千百年来,每逢春节,再贫困的年代,人们也要想方设法吃上一顿饺子,否则就不算过年.很多人家过年包饺子还有个讲究,在几个饺子中包上一个红枣或一枚铜钱,谁若吃到包有红枣或铜钱的饺子,则预示一年当中有喜运和财运.  相似文献   

14.
鸡有七德     
《家教世界》2013,(9):11
有户人家聘请了一个教书先生,供给的饭食很差。有一天,主人与教书先生坐在一起,看到篱边一只鸡,教书先生指着鸡向主人问道:"鸡有几德?"主人说:"五德。"教书先生说:"依我看来,鸡有七德。"主人问:"为什么多了二德?"教书先生回答说:"我便吃得,你却舍不得。"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心就是要转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消极、他主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为此,教师要退出主宰课堂的角色,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到"懒"与"傻",让学生勤起来.聪明起来.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构建一个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个人人"说"的局面,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清前期为平抑市场上铜钱价格,清政府采取如下措施:一,增加铸币量.二,增加铸铜的主要原料供应;购铜资金主要动用关税、芦、盐课税;而购铜行为又屡经变化.康熙开海后还购洋铜以弥补滇铜不足.三,处理阻碍铜钱流通中的私铸及毁钱制器等问题.随着市场铜钱量的增加,到乾隆中期以后,已改变了钱贵银贱的局面.此后,清朝政府的重心已不是平抑钱价,而改为平抑银价了.  相似文献   

19.
月迹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  相似文献   

20.
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年三十晚上出来,专门摸熟睡的小孩的脑门。被摸过的小孩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就变成傻子了。嘉兴府的一对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他们为了防止"祟"来侵扰,就在年三十晚上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让孩子玩,包了又拆,拆了又包。孩子睡下以后,包着红纸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崇"正要摸孩子的脑门,突然,枕边迸出一道金光,把"祟"吓跑了。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并把这种钱叫"压祟钱"。因"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