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俄罗斯"叫停"部分高校分校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俄罗斯政府将教育定义为"商品",使教育产业市场化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但俄罗斯政府决策层却认为国立和私立大学的一些分校的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会影响俄罗斯未来社会的发展.俄罗斯教育产业市场的相关经济数据表明,转型后的俄罗斯是一个充满矛盾的集合体,俄罗斯教育产业的快速市场化就孕育发展在这个充满矛盾的集合体中,"叫停"部分高校分校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2.
据俄罗斯报纸网2006年6月13日报道,昨天在莫斯科举行的俄罗斯校长联盟的代表大会上全体代表共同签署了一份文件,加强大学与企业的合作。这次会议在莫斯科莱蒙诺索夫国立大学举行,聚集了1,500多位来自俄罗斯、亚洲、欧洲和独联体国家的大学校长。俄联邦总统普京接见了大会的参加者。在会上普京表示,这次大会聚集了全世界的大部分校长,这证明了俄罗斯教育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教育产业化为企业集团雄厚的资金实力又开辟了一个绝佳的投资领域。本文从国家政策、教育形式、投资方案、市场定位、经济效益等几个方面,对企业资金介入教育产业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旨在倡导企业资金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些贡献,为我国的教育改革作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开始走上市场化道路,俄罗斯议会先后制定了《企业非国家有化和私有化基本原则》、《俄罗斯联邦国家和市有企业私有化法》等法规,加速推进本国的私有化进程。经济的转型,促进了俄罗斯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非国立教育的兴起。俄罗斯非国立教育几乎与企业私有化同步,并且发展很快。目前,非国立教育已成为俄罗斯整个教育体系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开始走上市场化道路,俄罗斯议会先后制定了《企业非国家有化和私有化基本原则》、《俄罗斯联邦国家和市有企业私有化法》等法规,加速推进本国的私有化进程。经济的转型,促进了俄罗斯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非国立教育的兴起。俄罗斯非国立教育几乎与企业私有化同步,并且发展很快。目前,非国立教育已成为俄罗斯整个教育体系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相似文献   

6.
辜少强 《成人教育》2006,(10):90-91
教育产业,是把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加以发展,对教育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优化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使教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按经济规律办事,实现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统一。教育产业化就是教育的市场化运作,学校按照企业进行经营,要求教育的产品完全纳入商品市场进行等价交换,从中实现教育劳动的价值,并取得维持学校运转和发展的资金。教育具有生产性,是产业,但同时教育也具有公益性,因而是一种特殊的产业。正因为教育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能对教育进行市场化运作。正确的教育产业观应该是:既按教育规律办学校,又按经济规律办教育。  相似文献   

7.
一、发展高等教育产业应顺应历史发展的方向1.发展高等教育产业是历史的必然。发展高等教育产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20世纪80年代以前相当长的时期里,“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都将教育当作一项公共的事业,把办教育作为政府天经地义的职责来看待。”①而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教育市场化倾向和特征越来越明显。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费里德曼是西方教育市场化的重要代言人。他认为,政府垄断教育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唯一出路是教育市场化。他主张废除义务教育的立法,改变政府教育资助制度,从向学校拨款改为向学生家庭直接发放教育…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俄罗斯大学校长联盟主席、国立莫斯科大学校长维克多·萨多夫尼奇在俄罗斯大学校长联盟大会上建议政府加大对高校财政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提高对高校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会上,萨多夫尼奇说:"目前,我们的大学遭遇负面的人口发展趋势问题,如新生人数减少等。我们很难完成政府制定的发展蓝图,就这个问题必须和政府进行讨论。上世纪90年代,国家停止了对很多大学基础科学的财政支  相似文献   

9.
韩国教育投入的基本原则是公共资金重点保障教育的均等,私人资金保障教育的效率与普及,政府公共资金重点保证义务教育的普及,义务教育后阶段的教育投入以私人为主,私人投入占教育投入的比例居世界第一。根据2001年的统计数字,韩国对教育的投入占GDP的8.2%,超过OECD所有其他国家,但在其对教育的投入中,公共资金的投入仅占GDP的4.8%,低于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但其私人教育投入却占到GDP的3.4%,高居经合组织国家之首。  相似文献   

10.
加强通识教育是当今俄罗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利用自身优势,基于通识教育原则成立了自由艺术与科学学院,在课程、学习路径、教学方法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尝试,建立了公共必修课、分布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课程体系,探索出有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尽管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增加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砝码”,复兴人文教育传统,但同时也面临诸如教学计划与国家教育标准相分离、学术咨询有效性不高、资金投入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联邦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及其法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联邦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有:少数民族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平等的语言自由权和语言教育权,尤其是有保留本族语和以本族语接受教育的权利;联邦政府实行化平等与民族理解的教育,尊重各共和国的教育自决权。俄罗斯联邦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源自前苏联时期的少数民族教育立法。  相似文献   

12.
在出现意识形态真空、社会道德退化的情况下,俄罗斯政府制定了国家爱国主义教育政策,力图以此为基础形成共同的民族意识,重振俄罗斯。该举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爱国主义教育得以重返俄罗斯中小学校,这与深刻影响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村社意识"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外国资本主义借助国家强力进入中国。与列强的不断冲突使清政府越来越感觉到新式人才的缺乏,发展新式教育逐步成为社会精英和国家的共识。戊戌变法和新政时期,国家的教育政策发生重要转变,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国民教育。教育政策的转变客观上使国家成为国民教育的积极推动者和办学主体。作为办学主体的国家使用了抽收捐税等各种手段筹措教育经费,这些手段激起了民众的反抗。这可以看作是国家推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种伴生现象。总的说来,晚清的教育转型还是比较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日本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对中国的重要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治维新(1868年)以来,日本历届政府一直毫不动摇地把教育视为“立国之本”;举国上下,官民协力重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已经成为日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日本现代化发展的每个时期,历届日本政府都十分重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使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对日本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劳动大军的国际竞争力、加速实现现代化以及实现 21世纪全球化战略,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应当从日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历程中得到很多启示,从中借鉴和吸取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意义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是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民生状况的改善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职业教育联系着国计与民生,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从民生的角度关注职业教育,需要政府、企业、教育机构等多方面共同努力。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也就是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育评估中长期存在政府处于主导地位的现象,当前国家决意要采取措施实现管办评分离,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但是管评不分仍然是教育评估制度中争议的焦点。文章通过分析教育元评估制度建构的两种方案,即国家法团主义模式影响下的教育评估制度和多元主义模式影响下的教育评估制度,认为应在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团主义语境下构建我国的教育元评估制度。通过对教育评估机构进行再评估,保障教育评估质量,提升教育质量,促进管评分离,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The two decades from 1950 to 1970 were a crucial period of educational reorganization in Malaysia that stemmed from the decolonization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is educational reorganization sought to address the perennial issue of nation building via educational language polic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was under severe threat as the British colonial government opted for a national school system that used English and Malay as the media of instruction in place of the segregated vernacular school system that had existed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Much to the relief of the Chinese, the national school system failed to materialize due to the lack of financial resources to reorganize the entire educational system. But the Chinese were unable to maintain the Chinese school system within the ambit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system advocated by the postcolonial Alliance government. The Alliance government had only allowed the Chinese to undergo Chinese education at the primary level. At the secondary level, it opted for a monolingual system of education based on Malay as the main medium of instruction in order to foster national integration through a common language. The Chinese had to switch to this medium of instruction if they wanted to remain in mainstream education. Such a system of 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was aimed at incorporating the Chinese into the nation build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长期的投入不足导致了印度家庭教育成本分担比例较大、落后地区的教育投入不足、地方教育负担较重、少数几个人口大邦承担了印度基础教育普及的绝大部分重任。针对这些问题,印度近年来通过全国普及基础教育计划来增加中央及地方的教育投入,补贴落后地区,加大教育投资价值的宣传力度,增加中央政府分担比例,把接受基础教育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加以贯彻执行,在普及中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从政策、财政方面予以大力扶持。明确财政责任及其承担方式是政府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基础。民办教育发展的财政责任正当性源自民办教育的公益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政策也为财政责任提供了重要依据。以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方式作为财政责任承担的方式,可以促进竞争、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政府、民办学校、投资人三方共赢。我国需要结合国情,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从相关主体、购买内容、运行机制、监督结构及配套制度等方面构建我国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