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喜剧艺术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是以它的特有形式来否定丑恶的东西。它虽然没有悲剧艺术那样庄重和崇高,但它却带着自身的可笑性进入审美领域,反映社会生活,成为一种肯定人类社会实践的美学种类。也就是说,喜剧艺术是社会生活矛盾冲突的反映,它表现的形式是轻松愉快的,而悲剧则是严峻而深沉的。悲剧艺术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矛盾冲突和描绘的悲剧人物命运,体现了人类争取自由和光明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表现了人类精神的本体力量,而喜剧艺术则是对社会生活中丑恶的否定,也就是对客观世界中失去了存在价值的事物的否定。黑格尔认为:“喜剧只限于使本来不值什么的、虚伪的、自相矛盾的现象归于自毁灭。”鲁迅也认为:“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否定那些无价值的东西,是喜剧写作的审美  相似文献   

2.
喜剧艺术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是以它的特有形式来否定丑恶的东西。喜剧艺术的基本内容是反映社会生活中的“丑恶”;喜剧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是“夸张”;喜剧的美感特征是“笑”。  相似文献   

3.
孔乙己的死亡是个悲剧吗?这似乎是个问题,一个活生生的人没了,自然是一出悲剧,然而不禁有人要问:孔乙己生活得那么无奈,那么没有自尊,他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让人笑几声,死了不正是解脱吗?也许这才是他最好的去处,那不正是他的喜剧?悲剧亦或是喜剧?鲁迅给了我们这样的解读: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喜剧则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相似文献   

4.
提起悲剧和喜剧,人们可能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鲁迅的著名命题:“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每一位杰出的艺术家都有多方面的造诣,但创作个性决定他总是擅长于某几个方面并有杰出成就。曹禺有悲剧、喜剧、正剧,而他的悲剧艺术最令人赞叹。悲剧是戏剧文学的重要类型,悲剧特殊的美感力量使它比其它戏剧类  相似文献   

5.
赵芳同学问:《项链》是一出悲剧还是喜剧?有人说它“是一出带悲剧性的讽刺喜剧”,对吗? 《项链》不是喜剧,而是悲剧。不过它不像一般悲剧那样凄怆沉郁,悲壮凝重,它是带有喜剧色彩的富有哲理具有警世作用的悲剧。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些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悲、喜剧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主人公的性格是否“有价值”。我们不能过于狭隘地理解“有价值”,悲剧人物不只是那些先进、英雄人物,还应包括那些“不足道”的,甚至性格上有这样那样弱点的小人物,只要他们的性格上或多或少地含有值得肯  相似文献   

6.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这就揭示了生活中悲剧和喜剧产生根源的一致性,因此,鲁迅的小说的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总是互相联接,互相渗透的。《孔乙己》就是以“笑”贯穿全文,以喜衬悲的悲剧。孔乙己正是人们的笑声中登场的,他穷到无以为生的地步,仍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仍然保持着比劳动者高出一等的优越感,极力维护着自己读书人的体面。满口“之乎者也”的,不由令人发笑。当人们戏弄他,特别是用“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来取笑他时,孔乙己立刻变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实际上,悲剧在毁灭有价值的东西之前,已把这种东西扒得一丝不挂,让它赤裸裸地袒露在人们面前,然后再把它毁灭掉。这样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使人们脸红心跳,产生激越的情绪,引导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对灵魂的拷问。那么《雷雨》这出悲剧给我们剖析袒露的是什么呢?应该说,是理智和情感交杂而形成的人性。因此,《雷雨》也是一出人性悲剧。  相似文献   

8.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毁灭”的目的是为了能引起审美主体的悲痛、哀苦等情绪,产生悲剧美,从而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辩别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曾经给悲剧和喜剧下过定义,他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火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阿Q正传》的形式和风格并不是单一的,是喜剧艺术还是悲剧艺术,这就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悲剧美是相对于喜剧美而言,就是含有悲剧色彩的文章体现出来的一种美,以鲁迅先生的话讲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悲剧美是通过师生课堂情感历程唤起孩子们的悲悯与畏惧之情,并使这类情感得以净化。课文中每一个悲剧审美对象,无不承载着“净化”的道德美感。因此,悲剧具有深刻的道德教育作用,能够提高人的品格,激发人的意志。合理、有效、机智地处理这些悲剧美的教材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古典诗词中经常表现出一种悲剧性的诗意美.这里所说的“悲剧”并非人们日常语言中所用悲剧一词;确切地说,它是一种审美现象.亚里士多德曾经指出,悲剧是人生中严肃的事情,它不是悲哀、悲惨、悲痛、悲观或死亡、不幸的同义语.恩格斯认为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鲁迅则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悲剧必须能使人奋发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2.
悲剧被誉为艺术的最高阶段和冠冕,它因美而毁灭所带给人的心灵的震撼是任何其他体裁作品所无法比拟的。通常,我们把具有悲剧因素的文本统称为悲剧性文本。悲剧性文本的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承受痛感的积极心理、优化人格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悲剧性文本的教学应以悲剧的本质和特征为依据。“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悲剧艺术的本质特征,即:悲剧表现的内容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遭到毁灭;以有价值的东西毁灭来反证“价值”。悲剧的痛感和快感以及痛感向快感转化给人带来了深沉而久远的震荡,对深化悲剧审美效果有…  相似文献   

13.
提起悲剧或喜剧,人们可能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鲁迅的著名命题:“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①显然,鲁迅这一论述是从审美形态而不是从文学样式的角度对悲、喜剧下的论断。藉此标准,审视中学语文教材,诸如《皇帝的新装》、《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竞选州长》、《范进中举》等名篇均可类归于喜剧作品之列。由于这些文章都分见于高初中各册课本,因此,我们往往选择的是单篇教学。而作为审美形态意义上的喜剧却自有它共同的审美价值,故本文即试从一个新的视角———审丑的角度,以上述…  相似文献   

14.
悲剧历来被人们看成是最崇高、最深刻的艺术。别林斯基说过,悲剧是所有艺术中的最高阶段和冠冕。悲剧,本来就比喜剧、正剧或其它艺术种类更容易打动人,更富于美感,这是由悲剧独特的先痛而后快、痛与快交互幅射作用的美学价值所决定的。以至喜写至悲,这一艺术辩证法于悲剧中运用,就更能获得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鲁迅曾一语道破悲剧最明显最基本的特点:“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58页)悲剧的目的或本质就是,以否定的方式(痛苦、灾难、毁灭等)来肯定人生有价值的东西,使读者或观众弥足珍惜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由于悲剧目的的确定性,“至喜”在悲剧中具有双重功能:它既要提高喜悦,更要加深悲痛。这也就是说,“至喜”在悲剧中不是为自身而存在的。它被制造出来,是具有方向性的,它必须导向受难者的人格和价值,加强对于人的贵重性的暗示。而“至悲”则是直接显示人的价值和贵重性,由于“至喜”的暗示反  相似文献   

15.
悲剧历来被称为“戏剧之冠”,常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相似文献   

16.
江晓玉 《文教资料》2007,(4):170-171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毁灭”的目的是为了能引起审美主体的悲痛、哀苦等情绪,并产生悲剧美,从而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辨别真善美的目的。”教学夏衍的《包身工》一文时,我先指定一位朗读较好的学生范读课文。当读至“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她已掩着口与其他一些同学笑出声来。文学作品,尤其是悲剧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属性。我想,作者描写包身工起床时混乱的场景,决不是为博得读者一笑,而是真实地再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包含着对包身工的无限同情…  相似文献   

17.
老舍的《月牙儿》通过一个少女的自述,展示出一幕母女两代被腐朽黑暗的旧社会所逼而沦落为暗娼和终于被吞噬的悲剧。鲁迅在《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一文中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指出了悲剧的性质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悲剧的结局是毁灭。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刻的一种”,他认为沙士比亚的《奥赛罗》所以是崇高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刘莲 《现代语文》2006,(11):83-84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撕毁给人看”。从这一层面上比较《哈姆雷特》与《夜宴》,可以看出,前毁灭的是人的精神——人主义理想和信念;而后侧重对人的原始欲念——权力和情感的毁灭,因此《哈姆雷特》表现的是人性的悲剧,而《夜宴》上演的则是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其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全诗按主人公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描写了聪慧、勤劳、知书达礼、多才多艺、忠贞不渝的主人公刘兰芝的悲剧命运。鲁迅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孔雀东南飞》有意识将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进行突出表现。将美的有价值的东西从多方面强化.又以此的毁灭来让人感到悲伤。越是突出其美的价值,这种悲伤之情对人的冲击力就越大.悲剧的效果就越强。诗中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从九个方面来衬托并渲染悲剧气氛.叙述人物的悲剧命运.揭示了产生悲剧的社会根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正>"悲剧是人生有价值东西的毁灭,引起人们在思想感情的更高层次上,对有价值东西的肯定。悲剧的本质,不是将美好的事物毁灭,而是以否定的形式,使有价值的事物更生和升华。在审美上,是经痛感而达到快感。"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让人们在悲痛之后,进行更深刻的反思,从而更加肯定和珍惜美好的事物。《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诗性特质的小说。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林黛玉,是一个典型的诗人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