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语文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语文味”这三个朴实而厚重的字眼,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同。“语文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语文味儿”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然而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促进语文味的生成,确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就语文课堂如何生成“语文味”,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2.
近阶段的语文报刊上,关于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争论越来越多了。缤纷繁杂的语文教学理论,在丰富语文教学理念、完善语文课堂建构的同时,也引发了课堂教学中“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乱局面,导致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迷失”。针对这样的状况,有识之士开始进行积极地反思。试图通过反思,找寻到语文教学的最佳路径。正是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中,“语文味儿”成了一个新宠,成了人们用来评价语文课堂优劣的常用名词。  相似文献   

3.
周文芝 《学语文》2013,(3):32-33
文言佳作是人们习得语言的宝库,可文言文教学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人们为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在不断探索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为让文言文课堂教学充满“语文味”,也做了一些尝试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钱梦龙 《上海教育》2000,(10):42-43
有些事,原本不太复杂,可是经过人们一次次“有深度”的“研究”,终于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以致使人忘记了它原先不太复杂的本来面貌。这叫做“意在近而求诸远,事本简而索诸繁”。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就是这样被人为地复杂化了。本文试图拨开弥漫在语文教学上空的“理论迷雾”,就几个最普通的话题,略陈浅见。一、语文教学需要怎样的理论研究?有一种意见认为,语文教学之所以问题不少,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我过去也赞成这种意见,现在却有了不同的看法。这些年来,就我看到的有关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论著,可谓不少,它们涉及很多理论领域,其中有些研究也不能说缺乏深度,但这些研究对实际的语文教学究竟有多少影响呢?恕我直言,实在是微乎其微,犹如  相似文献   

5.
王建 《教学与管理》2009,(10):64-65
在世纪之交的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知识化”越来越“边缘化”。原因很简单,一是人们借口现代理性固有的“科学性”,反对把具有人文特性的语文课程完全知识化、系统化,这有其合理的一面;另一方面,新课程标准代表的语文教育新思潮,主要也表达了“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一时间,语文教学陷入了一种观念上的迷茫,语文教学还要不要教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点,自从多媒体网络进入了作文课堂后,给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师生也觉得在多媒体网络下作文轻松多了。  相似文献   

7.
胡家曙 《学语文》2003,(5):32-33
吕叔湘先生在其《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一文中指出 :第一 ,“每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 ;其次 ,“从事语文教学必须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这两点基本认识不仅对语文教学的整体而言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 ,对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也同样具有宏观指导意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的“教学建议”中指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 ,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  相似文献   

8.
苏渊 《云南教育》2004,(25):22-23
近年来,尊重学生,把个体生命发展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语文教学中,“感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翻开《语文课程标准》,你会发现:“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但这种感悟不是回到“自读自悟”的老路上,而是需要教师思考怎样提高学生感悟效率的方法。因此,语文感悟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语文学习中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感知经验,激发自己  相似文献   

9.
经过近几年各种媒体、各方人士对语文教学的讨论,逐步形成的共识是,语文教学非改不可,建构现代语文教学刻不容缓。特别是99年高考作文题产生的巨大反响,引起人们的反思,“新”得让人摸不着头脑,被称为“头脑风暴”,被文化学者李磊认为是“诡异的”、“革命性”的。在这里我们并不主张教育围绕高考转,但决不能忽视其对建构现代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如何建构现代语文教学,笔者认为必须立足生活,面向未来。一、面向未来是语文教学的方向教育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根本分野是教育目的的方向性,“克己复礼”是传统教…  相似文献   

10.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公布和实施以来,关于确定课文教学“语文核心价值”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阅读教学“语文核心价值”的提出者是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者,她所针对的主要是中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学语文教学有许多相同、相通之处,但是,由于学段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必然使中、小学课文教学“语文核心价值”的特点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难,作文教学更难。但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人们。教师愁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课堂上,教师指定“圈、框”,把学生的思维完全囿于限制之中,没有创新的余地,只能死搬硬套;课后,教师的办公桌上则堆起了一座又一座的大山,每天“搬山”不止,犹如“愚公移山”,眼见心烦,一筹莫展。有时在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也完不成批改任务,即使完成了,也大部分是应付了事。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长期存在低效益现象,在科学主义盛行的时候语文由此受到很多的批评,吕叔湘对语文“少、慢、差、废”的批评引发人们对语文教学效率的思考,自那以后尤其是新课改以前的诸多语文教育改革其实都可以看作是追求效益和效率的改革,其旨归都是“有效教学”。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使语文教学价值的评价不能囿于“有效”与否,在语文领域,对于“有效教学”理论必须给予批判,加以辨析澄清。  相似文献   

13.
张辉 《考试周刊》2012,(73):56-56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就大多数教师而言,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痛中之痛”。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仍然面临“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但作文教学显然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制高点”,牵住了这个“牛鼻子”,占领了这个“制高点”,语文教学便有可能一举成功,从而告别“无效或低效”。初中作文教学应如何寻求突破点,增强作文教学效果呢?在这里我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4.
刘荣生 《成才之路》2009,(13):26-26
长期以来.社会上的人们把写作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把作文教学也放到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要培养听、说、读、写等能力,这就是说,把“写”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  相似文献   

15.
孙凯 《华章》2013,(28)
当今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备受人们关注,语文已成为众矢之的。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冷静思考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全面发展”的有效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导学”不仅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并且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当人们冷静审视语文教学中的“导学”时,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使人们沉思,  相似文献   

17.
提起低年级语文教学,人们会说:不就是教教“a、o、e、人、口、手”吗?不少低年级的语文老师也错误地认为教学中抓几个字儿、词儿就行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万丈高楼平地起”,语文教学就应从低年级打好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所有语文老师共同遵守的法则,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的做法,代之以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对话”式教学。但是当人们否定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满堂灌”之后,便对“问”字又情有独钟了。于是“问”取代了“讲”,“满堂问”取代了“满举灌”。  相似文献   

19.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条主线,构成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架构。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也是语文教学存在的理由。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人们已经做了很多的探讨,最为经典的论述应该是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必须走出“教课文”的误区,进人“教语文”的境界,已经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课文”普遍存在,“教语文”仍是风毛麟角。为了搞清日前教师“教语文”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