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休闲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在本质上体现以人为本,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一个目标。休闲教育无疑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价值诉求。目前,休闲教育的错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而加强休闲教育,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彝族创世史诗中的历史观、信仰观与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创世史诗实质上是对人类自身实践力量的肯定与伦理道德关系的一种规范。史诗对神造万物的否定,其实是充分认识到了人始终是历史活动的创造者,神仅是人类自我人格力量的化身,神造万物仅是人对自身实践力量的理想化了的解释。彝族多种宗教形式的中心内容——祖先崇拜是人对自身实践力量的继承与发扬,而史诗对人类繁衍的开端——兄妹婚的巧妙解释与委婉否定,乃是一种对和谐的伦理道德观的追求,因为只有和谐才是人类社会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从人的生产的角度来说,必须确立起对于自然、对于人的"属人"的审美观.这一审美观应当遵循这样的原则:它必须尊重人的自然生产;它必须受制于人的自由与人的解放;它必须以人的自我肯定为前提.而这样的审美观是人类的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它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它指引着人的生产,指引着人类文化生活的方向,它不给出具体的步骤,但却给出理想与蓝图.审美是人类自我完善与自我进化的社会实践,也是人类生存的理想状态,这也是实践存在论视域中审美活动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矛盾发展到原始习惯不足以解决的阶段的产物;法不是凝固的,它随着古代社会专制统治下的社会稳定演进为近代社会民主治理下的社会协调而由专制型发展到民主型。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是人类迄今最高级的社会和谐,与之相伴随的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法律。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要求我们在法的完善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的社会,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和活动,它的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教育的发展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促进人的社会化,促进人的个性化,促进人个体意识的发展、个体特征的凸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被冠以“信息社会”之名,人们对其信息灵、交流快津津乐道。由此带来的人与人之间距离之缩小、关系之贴近,曾在“地球村”这一时髦词汇上得到了最典型的表述。然而,当代社会除了被人感悟到的反映时代变迁之“代沟”的突显外,不同社会群体、不同文化层次之间的人们亦还存有各种因彼此不了解、误解或局限而造成的裂痕与沟壑。因此,要想达到人类的和谐共存,社会沟通仍是一大现实问题。它乃人类生存的技巧,及其文明发展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心理和谐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的重要保证,它是指一个人能经常处于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和谐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软件与硬件的关系以及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心理和谐也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出了如下几种新的指标体系:人类发展指数、幸福指数、信任(信仰)指数、儿童青少年发展指数以及教育发展指数。心理和谐为自主创新营造了文化氛围,有利于人们创新意识、创新活动和创新才干的发展,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通过"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心理和谐方法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与自主创新扫除障碍,加大几类重点人群的"人文关怀",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使人们更好更快地达到和谐心理。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育应关注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发展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是为适应自然、适应社会、适应人的自我发展需要而提出来的。它要求教师要建立“让学生学会自我发展”的和谐教育主导理念,让学生多种素质全面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在音乐教学中贯彻实施这一教育理念,对于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满足社会不断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社会关爱是关注、理解、欣赏和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存、生活和生命状态的价值选择和实践行动。它是人类值得珍惜的一种智慧和境界,是人类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社会关爱是关注、理解、欣赏和尊重每一^h人的生存、生活和生命状态的价值选择和实践行动。它是人类值得珍惜的一种智慧和境界,是人类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策划者说社会关爱是关注、理解、欣赏和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存、生活和生命状态的价值选择和实践行动。它是人类值得珍惜的一种智慧和境界,是人类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黄波 《语文新圃》2010,(5):9-10
这正是公民社会的旨趣所在。它不是要对抗什么,不是要反叛什么,不是要颠覆什么。它不过是一个一个人的自我救治,不过是一个一个社会细胞的自我修复。不是外科切除,而是精确改良,微观演进,用新生命的生长遏制社会的溃烂。这之于我们可能是最现实也最可行的选择。先贤对我们来说固然重要,他们昭示着人类可能达到的精神高度。  相似文献   

11.
《俄狄浦斯王》、《儿子与情人》和《海边的卡夫卡》这三部作品是俄狄浦斯母题在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典型范式的演变,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从人的成长角度对俄狄浦斯故事及其现代嬗变进行探索,思考人类的成长必须建立在对父辈和母辈的超越之中,杀父、娶母、流亡就是文学作品表现人成长所经历的三次蜕皮式质的飞跃,俄狄浦斯母题在后工业社会背景下促使我们思考人类的成长和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效率价值观。“效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体系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必须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马克思始终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把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就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在多元化利益格局中重建符合时代精神的多向度的新的价值系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以新集体主义为核心价值,以公正平等为价值向度。它源于差别又高于差别,源于多元又高于多元。  相似文献   

14.
“本质先于存在“,现代社会的本质决定了现代教育的本质和特征,因此文章遵循的是透过本质看现象的思维路线,对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试图进行全面的归纳和总结,现代教育在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方面都具有与传统教育不同的特征,但是其质的规定性是不变的,即教育要促进社会和人的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然而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忘记这一点。如今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和谐,影响到社会和谐的诸多方面,直至威胁整个人类的生存。文章指出,作为依法治国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法治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具体途径主要有:建立和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严肃执法,维护环境的公平正义,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增强后盾力量。  相似文献   

16.
岳麓书院德育传统虽然在投合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经济格局 ,维护以家族制度为基础的封建宗法社会等方面具有消极作用 ,但它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德育总是居于主导地位这一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批判地继承岳麓书院的这些德育传统 ,对于现代德育模式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实践是真善美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社会实践是能动的创造性活动 ,它充分地体现着真、善、美的统一。真———“合规律性”是人类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的客观前提 ;善———“合目的性”是人类的实践活动所追求的价值取向 ;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实现的理想境界。人类必须以科学、道德、审美三者统一的全面尺度对现实世界进行认识、利用和改造 ,不断提升自己的主体性地位 ,增强自身的本质力量 ,以自已创造性的活动———社会实践 ,创造出真、善、美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环境问题的产生有其自然的原因,人为的因素更是不可忽视。其中法律制度特别是民事法律制度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传统民法在理念、原则和权利制度方面对保护环境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反思传统民法,扬弃其理念、原则和某些制度并予以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强调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人之全面发展的社会进步理想。有些人把社会进步单纯等同于经济的发展或GNP指标的提高,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单纯从物的积累或经济发展的角度,不能全面科学地说明社会进步与发展。实际上存在着多元互动的动力结构和制约因素:所谓社会进步,是经济、科技、社会和人的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综合与协调发展的过程。其中,人本身的发展进步是整个社会进步的核心与目的。  相似文献   

20.
树立正确的法治和谐观,是科学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现代和谐,必然是法治和谐。法治和谐观就是人本、自由和谐观,矛盾、多元和谐观,理性、整体和谐观,动态、平衡和谐观。总体上说,就是以自由的秩序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