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跨学科科研组织:起源、类型及运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学科与学科相对,跨学科研究伴随着科学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纯粹的学术活动到有计划的制度设计过程.跨学科科研组织可以分为独立建制型、利益分享型和独立预算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组织面临着资源问题、评价问题、管理问题,需要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在跨学科组织外部营造一种开放、宽容的文化氛围;跨学科项目的确立一定要慎重;要在跨学科组织内部培育信任、交流和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2.
高校跨学科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有效组织与管理高校跨学科科研项目,是高校管理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对A中心案例研究表明,该中心的快速发展有几条基本经验:因地制宜,在资金缺乏、不改变成员原有隶属关系前提下,迅速组建矩阵式跨学科研究中心模式;松散型的组织运作方式,管理上既不过“实”,也不过“虚”,各学科不脱离原来的“根”;引进高水平的项目负责人;跨学科项目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结合。该案例研究还表明,科研项目经费争取的问题、组织体系如何根据新环境加强建设的问题、如何培养跨学科带头人等,是当前中国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校跨学科科研组织管理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跨学科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何有效组织与管理高校跨学科科研项目,是高校管理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对A中心案例研究表明,该中心的快速发展有几条基本经验:因地制宜,在资金缺乏、不改变成员原有隶属关系前提下,迅速组建矩阵式跨学科研究中心模式;松散型的组织运作方式,管理上既不过"实",也不过"虚",各学科不脱离原来的"根";引进高水平的项目负责人;跨学科项目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结合。该案例研究还表明,科研项目经费争取的问题、组织体系如何根据新环境加强建设的问题、如何培养跨学科带头人等,是当前中国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跨学科研究意义重大。我国高校跨学科研究模式主要有课题组模式、研究中心模式、重点实验室模式等。针对跨学科科研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跨学科研究发展的建议:灵活选择组织模式,人员结构动态与稳定的结合,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强制度建设、倡导团队精神等。  相似文献   

5.
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跨学科培养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内蕴着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双重命题,这一双重命题也构成了高校开展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内在逻辑与基本遵循。而在以学科组织为基本结构的大学中开展跨学科教育,尚面临着活跃的跨学科科研与滞后的跨学科教学的分离、跨学科人才旺盛的产业需求侧与迟滞的高校供给侧的脱节。美国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组织经验表明,高校需突破传统院系单一封闭的培养模式,通过嵌入多种类型的跨学科学术组织,构建多方主体跨学科协同育人的组织策略,为跨学科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产业界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协同提供组织基础,培养出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6.
在清晰界定跨学科和跨学科学术组织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发展的基本特征与制约因素。针对现存问题.笔者从我国大学的管理体制、跨学科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投入机制、评价机制和社会网络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创新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跨学科学术组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简述了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发展历史,重点阐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柏林工业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发展和变革,并对其学术组织特征进行了分析,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跨学科教育和科研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交叉学科组织模式及其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组织形态的交叉学科是指围绕知识形态交叉学科而构建的组织体系。交叉学科的组织模式种类繁多,在高校中表现为跨学科学院、跨学科研究(所)与研究中心、学科群、跨学科计划、跨学科重点实验室等多种模式。但它们具有共同的系统特征,即:持续发展性、前沿创新性、开放流动性和灵活多样性。交叉学科的组织模式在学术创新、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层教学组织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中集行政管理、教学、科研、课程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最基层的单元,是教学、科研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和组织者,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教学质量、保障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跨学科工程教育基层教学组织突破了传统学科专业边界和传统教学基层组织边界,对于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跨学科工程教育基层教学组织的基本特征、功能、内涵的基础上,借鉴麻省理工学院NEET计划模式,结合重庆大学工程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的跨学科研究发展,突出学科交叉以顺应国家战略发展的要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的需要。在知识转化和知识生产模式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理性行为理论对我国42所首轮"双一流"高校的学者跨学科研究行为进行分析。同时研究结合跨学科特征的层次,分析不同的跨学科研究策略。研究发现,"双一流"建设高校学者跨学科行为的主要推动因素为学者的跨学科背景以及学者自主的探索意愿,而跨学科平台组织与项目制度支持仅有微弱作用;具体到跨学科策略,其主要受制于学科特性,人才培养和与学术共同体的交流活动、职称评定以及绩效激励更多地推动文献综述等浅层的跨学科行为,而跨学科平台组建和项目制度将促进研究方法与理论方面的跨学科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对跨科学研究与创新关系的分析,探讨了跨学科科研成果的评议原则,从管理角度提出跨学科研究的立项依据和准入门槛,最后对跨学科研究创新成果的管理提出六条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交叉学科研究是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趋势,高校交叉学科研究平台是跨学科人才培养和前沿科学研究的基地。交叉学科平台建设与安全管理可借鉴国际通行的EHS管理模式,体现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加强这类平台的建设与安全管理,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姚翔 《复旦教育论坛》2023,21(2):103-111
本研究以美国排名前十教育学院2009年至2019年取得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为例,分析跨学科研究的学科知识整合度对其在WoS索引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力的作用关系。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跨学科研究的学科知识整合度对学者在WoS索引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以及高被引数量具有显著的正面促进作用,即高跨学科知识整合度带来高产量和高影响力。本研究认为,提升以扩展学科跨度和广度为要点的跨学科研究整合能力是提高青年学者科研产出与效果的重要策略。同时,也要从组织层面进行优化,打破学科壁垒,基于以问题为导向的社会需求逻辑建构跨学科研究组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计体系,保障跨学科人才供给。  相似文献   

14.
在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建立完整的科研管理模式,不仅需要“刚性管理”。更需要“柔性管理”,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进行人格化管理,有利于创造宽松的科研环境和科研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形成自主化科研模式。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而科研管理人员是这个过程中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协调者。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科研管理人员本身所具备的整体素质的反映,科研管理人员实施"能本管理"的理念可以充分挖掘科研管理人员的潜能和创造力,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人员要更新管理理念,树立"能本管理"的新理念。科研管理组织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创建完善的选"能"新机制,合理配置高素质人才队伍,开发科研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存在科研团队不稳定、科研特色不鲜明、科研管理体制不顺、科研成果转化的程度低、学术交流气氛不够活跃等问题,需要采取提高认识,加强规范管理和科研队伍建设,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科研管理是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科学高效的科研管理工作模式对于促进科研工作发展、提高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高校科研管理实践,从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科研考核评价、科研激励与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探讨有效提升科研管理工作效能的实现路径,对于提升高校科研管理水平,推动高校科研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For policy-makers and managers of research organizations, improvement in performance is a constant objective. The potential presence of returns to scope of fields of research could influence decisions in planning the fields of activity of the research organization and the spatial positioning of its researchers in function of their specializations. We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presence of returns to scope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scope of fields in an organization and intensity of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The results, from analyzing the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s of Italian university researchers over the years 2004–2008, seem to indicate that in general the scope of the research fields has no impact on the productivity of research or the intensity of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相似文献   

19.
跨学科性与大学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人类知识生产和跨学科研究的主要阵地。伴随着学科研究向跨学科研究的转型,社会出现了要求传统大学向跨学科大学转型的呼声。与传统大学相比,跨学科大学不仅在组织机构、制度安排上具有跨学科性的特点,而且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也自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