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6年12月6日下午3时,刘杲同志给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龚心瀚同志通了电话,请心瀚同志出席中国编辑学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心瀚同志说(大意): 我因另有安排,开幕式不参加了。我一直认为,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工作很重要,编辑学研究也很重要,都要大大加强。现在有些同志不重视编辑工作,或者在编辑工作上没有严格要求,这都不利于提高图书质量。编辑工作要规范化,就要重视编辑学。编辑学会的工作很有意义。我祝中国编辑学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
一辞书编辑,是辞书学这门学科领域内的专业工作者。他们一方面是编辑,需要具备一般图书编辑的共同性修养,另方面又是从事辞书编辑工作的专门人员,需要具备辞书学修养。借用哲学术语来说,辞书学修养是决定辞书编辑之所以能够成为辞书编辑的质的规定性。没有这种质的规定性,辞书编辑也就不成其为辞书编辑。因此,辞书编辑如果要名副其实,第一位的基本功是提高自己的辞书学修养,第二位的基本功是提高自己的编辑学修养。作为辞书编辑,在辞书学修养方面还有  相似文献   

3.
谈辞书编辑的十项基本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些同志认为,辞书也是图书,所以凡是图书编辑就都可以编辑辞书,这是一种误解.其实,辞书不同于一般图书,它是以条目为单元,按一定方式编排和检索的工具书,形式包括字典、辞典和百科全书.由于辞书的编纂具有自身的规律,所以辞书编辑工作也就不同于一般图书编辑工作,辞书编辑除具备一般编辑人员应有的各项思想和专业素质外,还必须具备其特有的基本素质,如果一个编辑不具备这种基本素质,可以肯定他是编不好辞书的.那么一个辞书编辑应该具备那些基本素质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四年前,有几位编禁书的朋友约我写些条目。看了编辑凡例和目录,只得客气而礼貌地谢绝了。当时在筹编中的几部禁书辞典,无非是迎合某些读者的好奇心,藉以帮助出版社挣钱罢了。当然,我之所以不写辞书词条,是因为我不赞成(也可以说是反对)当时流行的、迄今还在兴风作浪的滥编辞书风一凑几位哥们侃条目,天  相似文献   

5.
编辑学的研究是从“编辑是否有学”的争论开始的。然而,否定者并未形成自己的氛围,而研究者们则几乎是以一种不容置疑的态度,以对编辑学理论问题研究的深化,明白地展示了自己的回答。这就好比一个性急的裁缝,在没有弄清布料到底能不能制成衣裳之前,就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裁剪。尽管如此,我们说,结论仍然是对的:编辑有学。  相似文献   

6.
编辑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了编辑学之后,如果能从理论上说得头头是道而不能动手编好书、编好刊,那就无异于历史上“纸上谈兵”的赵括。但是,如果以为学编辑学就是学些编书、编刊的手艺,只会“照着葫芦画瓢”,对理论一窍不通或一知半解,也就难以创造性地做好编辑工作,难以提高、发展编辑工作,难以成为一个编辑家,同样也是不够的。编辑理论是在编辑实践活动基础上升华而成的,它来自实践。但编辑理论形成后,又会反过来推动编辑工作的前进。对做好编辑工作来说很重要的预见性,也不仅来自编辑实践,更来自编辑理论的力量。哲学上说的: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对于编辑学来说,同样是完全适用的。  相似文献   

7.
“编辑无学”吗? 前不久,几家大学在试办编辑专业的讨论中,又有一种不赞成的意见,立论是“编辑无学”。这同在整顿编辑职称工作时,有人提出编辑是不是一门学科、一种科学,编辑职称应不应该列入学术职称系列的问题性质很近似。这又一种意见认为:自古以来,“无编不成书”;可是中国历代都未办过什么编辑学校,也未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完整的编辑学;就说现代吧:鲁迅、茅盾、叶圣陶、冯雪峰、王任叔等等,都是大作家,又都是著名编辑,可是他们学过编辑学吗?没有,  相似文献   

8.
从八十年代初,到本世纪末,大体上20年时间,编辑学研究走过了从小到大,从萌发到崛起的道路,也是任何一门新兴学科产生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这段时间里,讨论过的问题不少,具体有: 一、关于编辑有学无学的争论。编辑学提出之初,首先碰到的是有学无学之争。有人认为,编辑是术不是学,他们说:编辑工作几千年来,世代相传,都是师父教徒弟,编辑之学,未尝闻也;有的说,编辑编辑,剪剪贴贴,充其量是个编书匠,从未想过要往学术上靠;也有的说,当编辑的只要有基本知识,有一定文字功夫,就可以编书,何必要讲什么编  相似文献   

9.
大家都认为,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编辑学。可是,当我运用它来探讨编辑学时,有的同志却认为,是在用一种理论研究另一种理论。或许我没运用好,给人留下这么一种印象,今后有待改进和提高。不过,科学研究是允许用一种理论研究另一种理论的,而且在科学史上成果斐然。在《编辑学知识范围探论》一文里,我提出了编辑主体、编辑过程客体、编辑实践形式三个概念,并说这三者都具有编辑学对象范畴的意义。有的同志认为,这三者是我给编辑  相似文献   

10.
编辑概念与编辑特征断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是杂家,编辑学大概是杂学了。杂与专是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编辑就专在杂上,专在能将杂七杂八的东西融会贯通起来,形成一种有独特规律的社会活动。编辑学是一门最具开放性的学科了,几乎人类各种科学成就都可被其广泛地吸收与应用。我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杂学的。但我不主张将编辑学搞成各种知识的博览会或超市,它尽情地拿来、广泛地吸收,却是要形成自己的独特概念、独特体系与构架的学科的。  相似文献   

11.
最近读了一本西安地图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的新书——郭平安《编辑批评学概论》,我觉得传统编辑学受到了一次有力的冲击,或说挑战。传统“编辑学”在郭平安这里发展成了“编辑批评学”。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主义编辑学,顾名思义,是编辑学的一个分支。编辑学从时间上(历史的)划分,当有资本主义编辑学、社会主义编辑学;从空间上(现实的)划分,当有报纸编辑学、杂志编辑学、图书编辑学。因此,社会主义编辑学就有社会主义报纸编辑学、社会主义杂志编辑学、社会主义图书编辑学。二、比照徐庆凯同志对出版学的分法(《上海出版工作》1984年第5期),社会主义图书编辑学,还可分为社会主义一般书籍编辑学、社会主义辞书编辑学、社会主义古籍编辑学、社会主义翻译读物编辑学……。不仅横的面因出版物性质不同而不同,而  相似文献   

13.
编辑活动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可是关于编辑活动的科学却至今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社会上一个时期里流传的“编辑无学”的说法,如果是指“编辑没有学问”,那是一种误解或偏见;如果是指“编辑没有学说”,那是对于我国几千年来丰富的编辑经验及其理论概括的无知;如果是指“编辑没有科学”,那倒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编辑学研究的状况。编辑学至今尚在建设之中,还不能说已经成熟,甚至还不能说已经“有”了;但也不能说“没有”,它是正处在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之中,是“正在有”。“正在有”虽不能说就是“已经有”,但…  相似文献   

14.
从1985年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率先增设编辑学专业并招收四年制本科生开始,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河南大学以及武汉大学等高校也随后陆续开设了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或专科、或双学位层次的编辑学专业;至1990年“编辑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条目被正式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应该说,不管世人普遍承认与否,编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存在已是事实。与之相应,从80年代中起,国内有关编辑学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编辑学研究的有关著作、刊物及论文陆续问世。然而,就在编辑学研究不断发展的同时,编辑出版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出版物的质量问题,却无多大改观。笔者认为,编辑学研究的这一状况至少说明了两点:第一,编辑学还未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第二,编辑学研究的角度和方式应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5.
一我们谈论编辑学界的成就时,需知这是在六七年前的一片空白中开始的。本来,我国大陆除有附属于新闻学的报纸编辑学外,以书刊出版为对象的编辑学是几乎没有的;尽管国外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其中包括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那样的著名学府,早已设置编辑出版类专业,可我们国人还广为流传“编辑无学”这句话。五六年以后的今天,情况的变化是如此之大。如今,编辑是否有学这个问题自然不妨继续争论,因为作为一种认识不能也不必强求一致。这就象科学证明地球  相似文献   

16.
对于辞书编纂工作,编辑人员往往尽全力于条目的审核,务求内容正确,表述得当。然而这只是辞书的微观结构方面,要保证辞书质量,首先重要的是它的宏观结构,其内容涉及面很广。《辞书编纂过程中的宏观结构研究》,就属于宏观范畴的编纂方针、读者分析、规模、特色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14,26(2):194-195
正在美好的春日里,在校园的馨月湖畔,拜读了《编辑学报》2014年第1期发表的陈浩元主编的《你我戮力同心办好〈编辑学报〉》[1]一文,我的心也像那湖水一样,翻起了层层涟漪。一方面是被陈主编对这份科技期刊编辑同人刊物发自内心的呵护与期待,以及他对科技期刊编辑的真挚之情深深感动;另一方面,是《编辑学报》对我无论是编辑工作能力提升还是个人事业发展,都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权当是对陈主编文章的一种呼应吧,也可以说是为表达对《编辑学报》的敬意,我在此谈谈撰写科技期刊学论文的一点儿体会。  相似文献   

18.
“编辑”到底有没有“学”?有,是什么? 没有,为什么?从已经出版发表的论著情况看,这方面研究的论文和著作不少。同时根据我们从事编辑工作的实际来看,“编辑”是应该有“学”的。但在所接触到的相关编辑学研究的论著中,似乎说服力很强的东西较少。最近,读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的张积玉先生的《编辑学论稿》,不禁喜出望外: 这确实是一本夯实“编辑学”学科的好书,因为它至少让我们第一次从理论上明确地、全面而系统地知道了“编辑学”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试论从社会精神生产审视“编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5年9月在四川举行编辑学理论研讨会期间,有位同志对我说:“倡议建立编辑学,你开了头炮,但是后来却沉默了……”他说的“开头炮”,是指我在1980年第4期《出版工作》上发表了一篇短文《科学地编辑和编辑的科学》,提出要建立编辑学,并就此试着谈了一些意见和设想。该文主要是有感于十年浩劫对编辑出版工作的干扰,所谓“工农兵占领  相似文献   

20.
编辑学研究的新层次──评陶同新著《编辑思维学》陈世澄长期以来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编辑无学。虽然近几年来出版了一些编辑学方面的著作,但所谈多限于编辑工作的流程,类似经验总结。而最近出版的《编辑思维学》,却被专家认为:不仅对编辑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