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971年,伊利诺斯大学的哈特开始主持古腾堡计划.该计划把属于公共版权的文学资料输入电脑,依托电脑和网络强大的存储及传输能力,让所有的人都能很方便地阅读这些资料和图书.  相似文献   

2.
仝晓明 《传媒》2016,(18):57-58
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我国民众阅读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据2016年4月"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是58.4%,同比上涨0.4%,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全民阅读推广过程中也存在问题.例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环境发生了改变,传统纸质书籍的阅读量逐年下降,"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人们采用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概率为64%.随着我国网民人数不断增加,数字化阅读将进一步影响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书籍价值判断力.而大学生群体作为推广全民阅读活动的主力军,也是我国网民的重要群体,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如何进一步在大学生中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并提高全民阅读的质量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公共图书馆,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即有相当一部分读者在不同程度上都不会或不善于准确地表达出他的真实的阅读需要,他们往往在阅读之前并无明确目的,只是在检索过程中,在漫无目的地翻阅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杂志的过程中,在图书管理员的辅导阅读的语言提示和文字提示中,由于偶然看到、偶然听到。发现了某些单词的偶然组合可以启发思路,偶然遇到了可以悟出的句子,从而深化阅读,使阅读选择和阅读内容都渐趋明确。这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偶然性阅读。  相似文献   

4.
据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3.9%,2010年人均阅读图书4.35本.而在此前的七次调查中,前四次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2005年更是跌破了50%,之后的结果则一直在50%的关口徘徊.生活节奏的变化、知识接受习惯的改变、技术手段的丰富令传统阅读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多媒体、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各种信息传播渠道之间的竞争,深度阅读逐步被"浅阅读""微阅读""碎片化阅读"取代,令传统阅读陷入危机.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全国"两会",本届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到要倡导"全民阅读",政府部门要将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家庭幸福、个人有所作为的基础性文化工作、教育工作来抓。2014年4月,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3年增长0.38本,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首次超过半数,超五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未成年人在2013年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  相似文献   

6.
古腾堡项目(ProjectGutenberg)被普遍认定是最早出现的数字图书馆。1971年7月4日,创始人MichaelHart将美国《独立宣言》输入计算机,开启了古腾堡项目的第一步。40年后,在Mr.Hard的领导和无数志愿者的帮助下,该项目的免费电子书等目前已经超过47Y本,而其附属网站收集的电子书更是超过了1077本。古腾堡项目作为最早的数字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发展史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对该项目的历史背景、信息资源组织、服务和技术特点等进行客观的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在整个书市期间,重庆都笼罩在一片清新湿润的空气中,也许,是阅读,是图书,为这山城带来了丝丝春意吧。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图书依托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应运而生。电子图书的英文是electronicbook,简称E-Book。它的出现提供给人类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翻开了出版业的新篇章,其影响力不亚于蔡伦对纸的发明。它对人类科技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电子图书的出版或者说产生主要有3种方式:1.以CD光盘为媒质的电子出版物。在一张700M容量的CD光盘上可以容纳几百万文字,甚至可以称为一个完整的图书书架。或者可以容纳数万张高清晰度图片。这是传统图书不可比拟的。2.以网络为媒介的文本格式电子图书。这种图书已经不是人们意念中的图书了。它需要在网络中被免费阅读或付费授权阅读。这样的电子图书也可以说是虚拟的阅读物,它必须通过网络才可以获取,才可以阅读。3.依存或者依附在某种阅读器中的电子图书。主要表现为电子词典,阅读内容的取得必须从计算机或者网络中下载到阅读器中,实现读者的阅读。现阶段这样的电子图书使用率比较高一点。从电子图书的产生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电子图书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因为只有通过计算机这些图书才可以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成为真正意义的“图书”。针对这一新鲜事物,作为图书...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基因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数字化技术等新的生产力要素正改写着整个世界,作为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出版物的影响力,由于新的载体、媒体甚至工具的出现,似乎受到了许多挑战,然而,在可以预见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其在阅读领域所占据的半径,依然不容忽视。同时,即使有朝一日,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出版物退出了主流市场,编辑这项工作依然是必须重视的,因为它是人的创造加工过程,而不是任何即使是最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所能完全取代的。现代的图书出版过程,包括了编辑、印刷和发行三个主要方面的工作,而在这整个流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和居于中心位置的是图书编辑工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出版物质量的优劣取决于编辑的素质。而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合格的编辑,其所应当具有的素质,至少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千百年来,人们为什么喜爱图书,是因为图书能够给予,是因为我们总能在阅读中获得些什么。作为传播知识载体的图书,只有它具备了优良的品质和健康的品位,才有可能向社会、向读者传播正能量。  相似文献   

11.
读者最本质的属性是阅读,研究读者的中心课题,应该是读者的阅读活动。“阅读法”以整个阅读活动为研究对象,涉及读者、读物和阅读环境等三个主要因素,研究读者与图书在一定环境中的对立统一关系,研究读者的过程、方式、分类、特点等规律性问题。(一)在现代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对读者工作的研究已经摆在很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工作者开始认识到读者工作的重要意义。接受了“以读者为中心”、“读者第一”、“一切为了读者”等观点。所谓读者,就是指阅读图书的人。读者,是人与图书发生阅读关系的特定称呼。读  相似文献   

12.
配合中宣部和总署等单位发起的全民阅读活动和4月23日的世界版权及阅读日,中国出版科研所的第四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出炉了,媒体给予了充分报道,社会各界也表现出空前的关注.其中有两组数字引起了人们的格外注意:一方面,认为"读书越来越重要"的人们在抽查样本中仍占到84%以上的比例;另一方面,国民的图书阅读率第一次下降到50%以下.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世界图书出版简述●董拴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1963年开始在巴黎用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出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当代世界图书的出版情况。如果多年认真阅读该《年鉴》,便可明了世界图书业的发展趋势。第一个使人们感兴趣的问题,即...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全国国民阅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在识字的成人群体中,有51.3%的人2005年一年中连一本图书都没有读过。倡导全民阅读,提高国民素质已经刻不容缓。农民读书难、买不起书的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农家书屋”工程已经在全国相继启动,农民阅读状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背景:技术革新带来的阅读变化
  2012年,中国出版业纸质图书的销量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对于正在受到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冲击的传统出版企业来说,这种技术革新背景下的趋势以及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似乎正蔓延为行业的一种恐慌。  相似文献   

16.
一、“社刊工程”的提出及其特殊使命南方在《中国出版》2000年第7期卷首语中说:“实施‘社刊工程’的目的,是要利用出版社的优势,由出版社出一批‘双效’俱佳的期刊精品,对期刊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和推进作用,同时使其成长为出版社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出版社自身的发展。”“社刊工程”肩负着占领阵地和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与此前的“精品图书工程”、“民族动画工程”等等相比,“社刊工程”的不同之处有二:第一,前两者都是在图书的范围之内,是在出版社自身擅长的领域作业;其次,前二者都处在出版社发展的上升过程中,经济…  相似文献   

17.
在深化出版改革的过程中,图书宣传工作如何出效益是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一、将图书推向国内、国际市场,是图书宣传工作出效益的根本途径图书宣传工作是整个出版系统工程中的一环,服务于出版系统工程的目标。从这一点上讲,图书宣传工作是实现出版系统工程目标的一种手段。因此,图书宣传工作的效益必须从整个出版系统工程中去考察。图书宣传工作的目的是影响人们思想,引起国内外读者对所宣传图书的阅读兴趣,达到将图书推向国内、国际文化市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莫斯科计划建立英、美、法、德等西方国家出版的儿童书图书馆,以使俄国儿童了解这些国家的儿童生活、儿童教育和利用图书学习这些国家的语言。收藏的图书限于适合四岁以上儿童阅读的93年和94年出版的新书。为支持这项建馆计划,德国出版商协会向德国的出版社募集儿童书。据报道,第一批2500册德国儿童书已运往莫斯科。  相似文献   

19.
王青 《全国新书目》2022,(3):133-136
《中国工业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华民族工业发展从无到有的史书,这是一部国史,意义重大。笔者有幸参与到这项国家工程中,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史志类图书编纂的重要性和难度。尤其是工业类史志图书,受限于专业特性,难度更高,本文就以国家工程《中国工业史·核工业卷》的编纂为例,梳理了工业类史志图书的特点和意义,结合编纂过程,总结了组织实施经验,以期能为同类图书的编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机器印刷技术的传入,我国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机器印书的普及,促使图书生产效率成倍提高,书籍数量和门类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在技术变革和社会思潮的双重影响下,中国阅读史迎来了第三次转型时期.人们的阅读范围不断扩大,阅读的普及率迅速提高,通俗阅读蔚然成风,也对传统经典的定义进行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