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慢性胃炎胃黏膜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内镜及活检病理证实的118例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用S-P免疫组化检测GST-π并给予标准根除治疗,5周后用胃镜复查并检测Hp和GST-π,根据Hp检测结果分为Hp根除组和未根除组,观察与比较Hp根除前后不同组Hp胃粘膜组织中GST-π的表达。结果:118例经Hp根除治疗后97例Hp转阴,根除率82.2%,GST-n阳性率较Hp根除前差异非常显著(44.92% vs 75.26%,X^2=18.97,P〈0.01),Hp根除组与Hp未根除组GST-π阳性率分别为75.26%和47.62%(X^2=6.38,P〈0.05),差异显著;Hp未根除组Hp根除前后GST-π阳性率无明显差异(X^2〈0.001,P〉0.05)。结论:Hp感染可降低慢性胃炎胃粘膜GST-π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P_(53)、PCNA抗原在胃粘膜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LsAB免疫织化方法对80例胃粘膜进行了检测结果显了胃癌中P_(53)、PCNA强阳性表达率(80%、93.3%)明显高于异型增生(467%,53.3%)异型增生中P_(53)、PCNA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检测P_(53)、PCNA在肖粘膜中的不同表达,对胃癌发生机理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CPn)感染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探讨CPn感染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集100例冠心病(CHD)患者空腹静脉血,健康对照者60例,采用ELISA法对血浆中CPn IgG进行检测。结果:100例冠心病人血浆CPn IgG阳性51例,占51.00%;6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CPnIgG阳性20例.占33.33%。冠心病组CPn IgG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经X^2检验,X^2=4.472,P=0.029,两组肺炎衣原体感染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组血浆CPn IgG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肺炎衣原体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72例喉癌患者耐药基因与临床预后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中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2例喉癌组织中的P—gP、GST-Ⅱ、TopoⅡ和TS,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72例喉癌患者中,P—gP阳性66例、GST-π阳性50例、TopoⅡ阳性28例、TS阳性12例。P-gp的表达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及局部复发均相关,GST-π、TopoⅡ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TS的表达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患者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术后是否复发及GST-π的表达均与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相关。结论:喉癌患者P-gp、TopoⅡ、GST-π、TS的联合检测十分必要,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术后复发及联GST-π可以作为判断喉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Ⅱ)、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宫颈癌中p-gp、TOpoⅡ、GST-π、TS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p-gp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UICC分期、局部复发无关(P〉0.05);TOpoⅡ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有关(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UICC分期无关(P〉0.05);GST-π的表达与各个指标之间均存在相关(P〈0.05);TS与淋巴结转移、UICC分期有关(P〈0.05),与局部复发、肿瘤分化无关(P〉0.05)。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TOPOⅡ、GST-π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宫颈癌中p-gp、TOpoⅡ、GST-π、TS的联合检测对判断宫颈癌的预后十分必要;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TOpoⅡ、GST-π的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取胃镜活检标本93例,SP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c-myc基因蛋白。结果表明bcl-2基因蛋白表达率在伴有上皮异型增生(GED)和肠化生(IM)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明显高于不伴GED、IM组(P<0.05-0.01)。c-myc表达则差异不明显P1>0.05。GC及伴有GED、IM癌旁粘膜与不伴GED、IM的癌旁粘膜比较,bcl-2与c-myc的表达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bcl-2、c-myc共同表达阳性率在CSG、CAG、癌旁粘膜中伴有GED和IM组及胃癌组分别为60.0%、34.8%、54.5%、36.8%。而无GED、IM组均无阳性表达(P<0.05-0.01)。bcl-2、c-myc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本文对它们表达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无创性检测慢性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方法(^13C尿素呼气实验),探讨慢性Hp感染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13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78例对照患者的Hp感染情况。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有20例Hp阳性,Hp的感染率为23.8%;对照组有6例Hp阳性,Hp的感染率为7.7%。结论: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p感染率比对照组高(P〈O.01);②与国内外诸多研究不同的是我们用”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慢性Hp感染,结果是其感染率明显低于用其它方法检测的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均低),其原因可能是在大多数研究中,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Hp抗体Ig-G、Ig-A、Ig—M来诊断慢性Hp感染,假阳性率高;③慢性Hp感染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银染细胞核仁组成区(AgNORs)技术,对34例胃腺癌(GAC),96例不同病理类型胃炎进行 AgNORs 颗粒计数。结果显示:胃腺癌与各型胃炎均有显著性差异;胃粘膜癌前病变(本文指胃炎伴不典型增生(CGAH)。胃炎伴肠化(CGIM)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均与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有显著性差异。故 AgNORs 在胃粘膜良恶性疾病的鉴别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上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 90α(HSP90α)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兔抗人HSP90α多克隆抗体对 6 6例手术及胃镜活检胃癌及非胃癌粘膜病变石蜡标本 ,用免疫组织化学SP试剂检测HSP90α的表达。结果 :HSP90α在胃癌、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88%、36 %、5 0 %、75 %。HSP90α在胃癌、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性胃炎病变。在胃癌中的表达率高于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P <0 .0 1)。结论 :HSP90α在人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表达值明显增高 ,此现象可能和胃癌的产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arase,GSTπ)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胃癌和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组织中的阳性率。结果:GSTπ在胃癌和胃炎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4.14%(43/58)和37.50%(15/40),两者差异显著(P<0.05)。GSTπ在胃癌低分化组阳性率偏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GSTπ在胃癌组织中有较高表达,检测GSTπ对提示预后及指导化疗方案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治疗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117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61例,对照组56例,治疗组用加替沙星治疗,对照组用头孢派酮钠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60.66%.有效率为90.16%.细菌清除率为83.33%;对照组分别为53.57%.75%.79.49%.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X^2=4.74,P〈0.05)。结论:加替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可作为呼吸道感染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2.
一胃复宁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胆囊炎 439例疗效观察  用胃复宁片或冲服剂治疗急性上消化道疾病 439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 193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2 4例 ,胃窦炎 18例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 42例 ,急、慢胆囊炎 16例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 )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根据症状、体征、经胃肠 X线钡餐透视及胃镜检查、B超声波胆囊检查等确诊后的病例进行治疗观察。1.慢性浅表性胃炎 193例 ,男性 118例 ,占 6 1.13% ,女性 75例占 38.85 % ,年龄 :2 0— 30岁者 2 7例 ;31岁— 40岁者5 3例 ;41岁— 5 0岁者 5 7例 ;5 0岁以上者 5 6例。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和拓扑异构酶(TopoⅡα)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取乳腺癌标本72例,乳腺腺瘤30例,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STπ和TopoⅡα阳性率。结果:GSTπ在乳腺腺瘤中阳性率为26.67%,在乳癌中阳性率为68.05%。TopoⅡα在腺瘤和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0.00%和50.00%。Ⅲ级乳癌中GSTπ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级;TopoⅡα则在乳癌Ⅰ级中表达高于Ⅲ级。结论:GSTπ和TopoⅡα在乳癌中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瘤。检测GSTπ和TopoⅡα对乳腺癌化疗药物的选择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胃粘膜病变组织中bax基因蛋白、诱导型NO合酶(iNOS)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2~2004年102例胃粘膜组织标本及患者血清。其中慢性胃炎15例,异型增生22例,胃癌65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上述组织的bax、iNOS表达,应用组织切片革兰染色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组织中的HP及血清HP抗体。结果:在慢性胃炎、异型增生、胃癌组织中HP的检出率分别为:7/15(46.7%)、15/22(68.2%)34/65(52.3%)。且上述各组中bax、iNOS的表达与HP感染存在正相关性。不同胃粘膜病变组织中,HP阳性组bax、iNOS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结论:bax、iNOS的表达与HP感染密切相关,HP可能通过NO的诱导及bax调控使细胞增值加速和凋亡异常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异型增生、胃癌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诱导型NO合酶(iNOS)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2~2005年胃粘膜组织标本124例,同时采集血清。其中慢性胃炎(Ⅰ组)58例,异型增生(Ⅱ组)41例,胃癌(Ⅲ组)25例。各组均采用酶联免疫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HP抗体和iNOS表达水平。结果:iNOS的表达随胃粘膜病变的进展逐级增高,且HP阳性者iNOS表达高于HP阴性者(P〈0.05)。结论:iNOS可能参与了HP感染引起的胃粘膜癌变过程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FHIT抑癌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FHIT基因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乳腺癌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FHI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4.84%,其表达缺失率为45.16%。FHIT蛋白在导管内癌局部浸润组的阴性表达率为30%,明显低于浸润性导管癌组(48.08%),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临床Ⅰ~Ⅱ期阴性表达率为38.30%,明显低于Ⅲ~Ⅳ期阴性表达率(66.67%)(P=0.055)。FHIT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缺失率为64.0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2.43%)(P=0.014)。FHIT蛋白的表达缺失与患者年龄、癌的左右乳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癌组织中有FHIT蛋白的表达缺失,可能参与或促进乳腺癌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对我校6年中教职工HBV感染状况的分析可知,HBsAg总阳性率为4.6%,HBsAg阳性率有逐年递减趋势;具有HBsAb的人数在逐年递增,从2000年的64.2%递增至2006年的80.6%;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小于50岁年龄组高于50岁以上年龄组。感染模式有4种,其中以HBsAg(+)+HBeAb(+)+HBcAb(+),HBsAg(+)+HBcAb和HBsAg(+)+HBeAg(+)+HBcAb(+)组合模式多见,其构成比分别为57.2%,23.5%和15.0%.说明本组人群HBsAg携带率较低,并具有较高的抗体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长期在宿主体内定植,并通过多种抗氧化蛋白对抗氧化应激,目前的研究认为该过程与其所致的胃粘膜疾病相关。我们拟临床研究不同胃粘膜疾病来源的H.pylori菌株中三个关键抗氧化物的表达。创新要点:首次分析H.pylori临床分离菌株中氧化应激相关因子与胃粘膜疾病类型的关系,并对三种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突出临床病人感染H.pylori中氧化应激相关分子的表达特点,对研究H.pylori各氧化应激相关分子与临床胃粘膜疾病的关系,以及临床病人感染的H.pylori中各个氧化应激相关分子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在胃镜检查时,取患者胃粘膜组织进行H.pylori培养,共分离培养出40例临床菌株,其中13例来自胃癌患者,13例来自消化性溃疡患者,14例来自胃炎患者。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方法测定H.pylori临床分离菌株中硫氧还蛋白-1(Trx1)、精氨酸酶(RocF)以及烷基过氧化物酶(AhpC)的表达水平。多组样本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并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评价多组连续变量的相关性。重要结论:H.pylori Trx1 mRNA表达水平在胃癌和消化性溃疡分离菌株中显著高于胃炎分离株,H.pylori RocF mRNA表达水平在胃癌患者分离菌株中显著高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分离株,我们未发现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分离的H.pylori菌株中AhpC的表达差异。H.pylori RocF的表达水平与Trx1呈显著线性正相关,AhpC的mRNA表达水平与Trx1呈非线性正相关,RocF与AhpC的mRNA表达水平无相关性。结果表明,H.pylori Trx1和RocF的表达水平可能与胃癌相关,在H.pylori菌株中,抗氧化系统的各个因子可能相互联系,在胃癌发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40例临床确诊肺栓塞病人入院前三天连续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定性,同时记录病人休克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急性肺栓塞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显示,40例病例中,H—FABP阳性14例(35%),阴性26例(65%)。H—FABP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休克发生率与30天病死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于短期预后具有较好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组织中MMP-2、MMP-9表达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183例乳腺癌组织中MMP-2、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乳腺癌组织中MMP-2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0%(141/183)和65.6%(120/183)。乳腺癌组与良性对照组MMP-2、MMP-9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MMP-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P=0.010),与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均〈O.01);MMP-9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2),与肿瘤大小、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P均〈O.01);MMP-2和MMP-9的表达与年龄、月经状态、病理类型以及雌孕激素受体状态无关。③MMP-2、MMP-9高表达组10年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组。结论:MMP-2、MMP-9均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