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贵在深入     
贵在深入易水寒人民日报6月22日一版头条刊登该报驻山西青年记者安洋采写的通讯《路》,是一篇精彩之作。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这样评价:《路》写得很好,可以说是感人肺腑。“七一”前夕推出这样一篇通讯,是对党的生日的献礼,为人民日报增色不少。副总编辑张云声说...  相似文献   

2.
实源于事     
1990年首届中国新闻奖作品评选,《人民日报》一篇700多字的短通讯《不私亲属的铁木尔主席》获得了一等奖。这篇通讯的最大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写得实在。全篇6个自然段,全部用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3.
经济评论比较难写。为什么?一、很多经济理论、经济政策问题广大读者不熟悉。二、经济评论容易失之于枯燥。能够把一篇经济评论写得使广大读者都能读懂,而且读得比较有兴味,确非易事。1957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社论《少花钱多办事是可能的——谈我国基本建设的初步经验》,基本上做到  相似文献   

4.
《高唱正气歌的人》(见人民日报1993年10月24日一版),这篇人物通讯写得平直朴实,清新淡雅,但却很感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报刊上的“随笔”逐渐多起来了。人民日报开辟了《市场随笔》专栏后,登了不少好文章,这些文章写得生动、泼辣,引人爱看。如题为《字号老也要店风好》这篇(见2月26日第三版。以下简称“字号”篇),就写得较好。也有个别篇章,如题为《请看看左邻右舍》这篇(见2月13日第三版。以下简称“请看”篇),写得就不够好。“字号”篇说的是北京天源酱园的事情。作者有一天走进这家店门,看见有两位售货员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5月17日第14版在“市场漫步”的专栏里,刊登了署名百合写的评论“正确消费莫浪费》。这篇1100多字的章,写得有理、有力、有情,是一篇非常有针对性的好稿。从写作上来看,段段紧扣主题,其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7.
据人民日报内部刊物《编采业务》透露,该刊编辑室按照编委会的意见,和报社各个部的同志一起,从最近两年来的人民日报上,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版和该报社主办的市场报上,选择了100多篇写得较有特点的新闻,经过几轮筛选,选定20篇左右,加以简单评点,登在《编采业务》上,供报社同志研究、参考。该报总编辑谭文瑞还为此写了一篇短文,请大家都来研究一下新闻。报社编委会下这样大的功夫,在全报社提倡研究新闻(这里主要指狭义的新闻,消息),这是改进报纸,提高报纸质量的扎扎实实的举动,是值得在新闻界称道的。  相似文献   

8.
经济评论比较难写。为什么?一、很多经济理论、经济政策问题广大读者不熟悉。二、经济评论容易失之于枯燥。能够把一篇经济评论写得使广大读者都能读懂,而且读得比较有兴味,确非易事。1957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社论《少花钱多办事是可能的——谈我国基本建设的初步经验》,基本上做到了既使读者能读懂,又使读者能读得有兴趣,是一篇比较好的经济评论,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是一篇及时传播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经验的社论,同时也是及时传达党和政府新的重要的方针政策的社论,它寓传达方针政策于传播实际经验之中。  相似文献   

9.
《人民日报》记者杜峻晓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写了一篇“我写宁夏贺兰牛奶时间出错之教训”,标题是《白璧微瑕也是瑕》(见人民日报《编采业务》2005年10月30日537期第三版)。文章说去年他写的连续报道《宁夏贺兰“倒奶期”提前众奶农犯愁》见报后,在社会上反响是大的,宁夏新闻界  相似文献   

10.
2005年3月4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刊发一篇新闻稿《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创作电影剧本〈湄洲岛奇缘〉讲述海峡两岸骨肉情深》,其中写道:“张克辉在谈到该剧本创作灵感时说,着手写这部剧本,是在偶然之中看了1999年6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篇通讯之后。那是湄洲日报副  相似文献   

11.
《人民日报》1995年《信手拈来写变化》征文开首篇《过去统计“有”,现在统计“无”》这是一条极寻常、易流失的信息,《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却独具慧眼,在报社与来自辽西贫困山区的建昌县委宣传部长闲谈时敏锐地发现线索并写出一条新闻。  相似文献   

12.
1980年,编辑部收到一篇来稿,题目是《英雄幕后》。文章写的是一位农学院园艺系的女大学生,在农村扎根苦斗了二十多年,曾经得到党和人民给予的信任和荣誉,可是如今她却陷入了困境。文章题目很醒目,但“幕后”究竟有些什么,作者吞吞吐吐,什么也没有说明白。从文章本身来看,可以说“言之无物”,作者似乎还有点故弄玄虚;但文中写的这个人我熟悉,她是一个实干家。1962年《人民日报》曾有过报道,1976年《文汇报》、《河南日报》相继报道她《坚持农村二十年》。来稿虽然写得空洞、飘忽,但这个人物却牵动了我的心。于是我们给作者(一个区干部)写了一封信,提出了要求,希望他能将文章写得扎实些,如有  相似文献   

13.
1980年6月5日四版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我写的一篇读者来信《尽量减低柴油机的噪音》。这篇来信刊登时,我还只是农村生产队的一名普通农民,那时高兴的心情自然是没说的。由于这篇稿件是在《人民日报》刊出的,结果被我们的友好邻邦朝鲜的同志看到了我的地址。朝鲜外国文书房(现在改叫朝鲜出版物交流  相似文献   

14.
秦殿杰 《今传媒》2006,(5X):15-15
《人民日报》记者杜峻晓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写了一篇“我写宁夏贺兰牛奶时间出错之教训”,标题是《白璧微瑕也是瑕》(见人民日报《编采业务》2005年10月30日537期第三版),章说去年他写的连续报道《宁夏贺兰“倒奶期”提前众奶农犯愁》见报后,在社会上反响是大的。宁夏新闻界也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5.
今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一年更比一年好,定叫今年胜去年》,如同新闻园地里一朵迎春的奇葩,清新悦目,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这篇元旦社论不仅内容好,而且篇幅短,全文只有一千来字,是前所罕见的.很显然,这是《人民日报》同志为实行报纸改革,改进社论写作所作的努力,也是他们在新年岁首向读者所表示的一种态度,为全国新闻工作者带了一个好头.下面,让我们试就学习这篇社论的文风,简要的语言,探究一下它何以写得这样短,这样精粹.  相似文献   

16.
《鲍景庭养鸭何故亏本三千多元》(载1984年4月27日《新华日报》)发表后,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有些通讯员对我说:“这篇稿写得不错,怪生动的。”不几天,《人民日报》转载了,自然说它好的人更多了。  相似文献   

17.
笔走悉尼     
本文作者是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悉尼奥运会期间,他带领人民日报报道组赴前方日夜征战,激情洋溢地报道中国体育健儿摘金夺银、为国争光的生动场面.在指挥采访的同时,他为人民日报写《悉尼走笔》21篇,文采斐然,赢得好评.应本刊之约,李仁臣同志写了这篇《笔走悉尼^^》,讲述写这组专栏言论时的所思所想.文中概括的六个方面,对新闻采访与写作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鲁布革冲击》一文在人民日报8月6日第一版发表后,受到普遍好评,特别是得到施工界工程师的赞赏。那么,这篇报道好在哪儿,有什么特色?我认为其主要特点是,能准确抓住生活的真谛,不回避矛盾,多侧面地表现和反映出人们的各种不同心态,恰到好处地倾注作者自己的见解,因而写得比较真实、深刻。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人民日报青年记者王楚,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了两篇好报道,一篇刊登在3月17日第一版,题目是《走一步看一步--记武汉市蔬菜市场放开前后》;另一篇刊登在5月11日第一版,题目是《有胆略的决定--武汉三镇大门是怎样敞开的》。这两篇报道之所以被大家称好,重要的一点是记者对正在进行的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作了一次突破。对此,人民日报老记者刘衡,中年记者舒展,青年记者杨振武都有热忱的、中肯的评述。为了进一步提高记者的素质,把城市经济改革的报道写好,本刊现将他们三人写的评稿札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