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7世纪中叶 ,世界进入近代 ,也就是资本主义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交通工具大为改进 ,世界贸易逐渐扩大 ,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亚非拉被卷入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世界各大洲之间以至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关系日趋频繁 ,改变了古代和中世纪那种国家之间关系松散的、不经常性的、地区性的、基本上仅仅是经济文化交往的状态 ,终于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 ,即囊括全球的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是人类历史最为复杂的一页 ,冲突与合作是国际关系最为彰明的特征。整个国际关系史实际就是一部冲突、合作并存与交替、相互促进与转换的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马克思建立生产力理论的历史考察,可以看出: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创造财富的力量,这种力量是质与量的统一。教科书中关于生产力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以及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等提法,都是对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的误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术界开展的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概括起来说大致提出了如下几种观点:生产力动力论、阶级斗争动力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动力论,此外还有一些折衷性的提法。笔者认为,这些提法大都是从特定的历史范围提出的,从一定角度立论的,都还有值得商榷的余地。显然,要想得出圆满的结论,还有待于把这一讨论引向深入。为此,笔者提出一种有别于上述诸种提法的观点,即认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历史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方式而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考察社会发展状况,首先应考察生产力的状况,然后进一步联系起来考察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不但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其性质与发展水  相似文献   

4.
(一)编写《外国教育史》教材的意义外国教育史是师范院校和其他大学教育系的一门基础课程。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一样,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研究教育发展的历史,是认识教育规律的必要途径。列宁在《论国家》的讲演中说,为了解决社会科学问题,“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是一部有关农民问题的著作,它真正做到了从农民的视角考察东南亚农民的生存和反叛问题。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清晰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地区稳定、一致、冲突、斗争的历史画面。农民作为一个阶层有着自己的独特思考方式和对各种事件的逻辑处理方式,在他们的生存伦理中,始终伴随着两个原则:"安全第一"和"回避风险"。作为"生存在同一共同体中"的农民之间始终遵循着"尊重人人都有维持生计的基本权利的道德观念。"对农民来说,生活的选择都是围绕生存而进行的,极力避免外界对其基本生存形成直接威胁的风险,各种有助于弥补家庭资源欠缺的社会风俗和习惯安排,决定农民的生存伦理和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 ,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 ,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 ,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 ,能不能解决好发…  相似文献   

7.
运用矛盾法则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兼谈对国史中几个问题的看法(下)张启华二、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揭示重大事件的历史必然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不但是历史发展的最基本的逻辑线索,而且也正是在这一矛盾运动中,显示出事物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把...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的力量。历史上任何一次社会革命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任何一个新的社会形态的统治阶级都是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特别是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后,资产阶级更是着力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资产阶级发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众所周知,这是“农民起义是封建社会动力”说的一条重要的理论依据。“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直至清朝的太平天国,总计大小数百次的起义,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这是任何人所不能否认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不同时代,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历史人物评价标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评价中国革命史人物,应有以下几个基本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即生产办标准。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史,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和发展史。革命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近现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严重地束缚、阻碍着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凡是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人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应当不同程度地肯定他们的历史功绩和进步作用,相反。对于那些依附于帝国主义,顽固地维护旧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的历史人物,因为他们严重地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就应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11.
主题内容认知  如果仅从表面现象看 ,从奴隶社会开始 ,一个个王朝的兴衰更替 ,国家政治局面的分分合合 ,构成了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在王朝兴衰和政权更迭的背后 ,反映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各种矛盾关系 ,如最基本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等等。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更 ,推动着统治阶级调整政策制度 ;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在矛盾、民族矛盾导致政权更迭 ,也推动着当权者调整政策。古代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活动总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展开的。本主题内容作为古代史的开篇 ,既是其他主题…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说它是上层建筑;有人说它是生产力;有人说它一部分是上层建筑,一部分是生产力;有人说它既不是上层建筑,地不是生产力,是一种特殊的范畴;或者是什么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只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把问题放到一定历史范围内去考察,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列宁指出,为了科学地解决社会生活问题,“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生产力经济学的著作文章中,大家对生产力整体以及物的要素的发展规律作了比较多的研究,但把劳动力作为独立的要素进行详细的考察,似乎还显不足。然而,对劳动力这个要素作深入的探讨,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生产力整体以及物的要素的发展规律,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试图从逻辑和历史相结合的角度,对劳动力的演变作一番考察。  相似文献   

14.
建国六十年,大陆现代历史叙事呈现出一种集体亮相的红色风景,但却表现出同以往当代历史叙事完全不同的取向,主要反映在:历史主体叙事的多元、立体化,叙事矛盾冲突的历史性转向和对历史过程的揭秘与兴亡之律的探索,反映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下史”的特有规律。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与上层建筑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对此,前段时间理论界已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讨论,已形成共识,笔者不拟赘言.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归纳、抽象、创建一个新的历史唯物主义矛盾范畴——社会能动矛盾.一、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具有强烈的能动性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如果“部分”都具有某种特性,那么,整体就不可能不具有某种特性.当然,如果部分在组成为整体时不呈最佳状态,不是科学的、有机的、符合事物内在联系和固有规律的结合,整体会小于部分之和;但如果部分是合理的结合,结合成为最理想的整体,那么,整体就将大于部分.对于生产力与上层建筑构成的这对矛盾来说,也正是如此.让我们由部分到整体地分析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能动性吧!1.生产力具有终极的,最高的历史能动性.其一,从直观的、直接的意义上看,生产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对于历史发展动力,可以从不同意义、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过程来考察.但不论怎样,无可否认,生产力在其中是重要角色,有重要作用.它解决人的需要,构成社会基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存在,以之为历史发展动力,迄今仍是最权威、最正统、最经典的观点.既然如此,说它具有终极的,最高的历史能动性,显然不仅是成立的而且是有充分理由的.其二,从生产力诸要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在十年前提出的科技第一生产力论,既是对马克思关于科技是生产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在理论上对人类依靠科技发展知识经济的深邃的历史洞察和高瞻远瞩;而且透过科技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史,可见知识经济的来临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睛上对邓小平科技第一生产力论的最有力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新时期为贯彻邓小平科技第一生产力论而提出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当今中国推行发展知识经济的战  相似文献   

17.
《白鹿原》改变了以往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将阶级斗争作为推动历史发展唯一动力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将历史的螺旋式循环发展的规律、人性的不同、人们在经济和精神上的冲突、甚至是自然的力量都纳入了被考察的视野,因而历史的动力变得多源而复杂起来。  相似文献   

18.
一任何一种社会的教育都是根据政治和经济的需要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去培养人才的。课程作为教育的子系统,它的改革和发展也势必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影响和制约。人类历史证明,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历史上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曾带来了教育和课程的变革,课程的演变与科技发展息息息相关。当前以新兴科技为特征的技术革命,将比历史上任何一次科技革命都更加深刻而迅猛。对人类社会的各方面都将产生更加明显而深远  相似文献   

19.
柯林伍德的历史哲学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缘于他对历史认识能力和性质的考察。通过对其历史认识的哲学背景和思路进行梳理探讨,有助于我们对他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论断重新理解。  相似文献   

20.
主题 3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相互关系 (包括对外政策 )主题提示本主题主要叙述英、法、美、俄、日、德、意等国复杂多变的对外关系 ,并详细介绍了这些大国的对外政策。国际关系史是人类历史最为复杂的一页 ,冲突与合作是国际关系最为彰明的特征。整个国际关系史实际就是一部冲突、合作并存与交替、相互促进与转换的历史。其间的外交斗争既有明线 ,又有暗线 ,盟友是一种表现 ,仇敌是一种表现 ,还有似敌非友 ,似友非敌的暧昧关系。国际关系又是人类历史最为精彩的篇章 ,从波诡云谲的外交斗争中 ,我们可以领略到外交斗争的智慧与谋略、机遇与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