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与人相会时握手,分别时也握手,不说话,只这个动作,就比用嘴说更能表达感情。年轻人轻轻地握一握初恋的异性朋友的手,那感触会在心中留下热乎乎的印象。在社交的礼节中,握手时,要用右手轻轻地上下摇一两下对方的手才能松手。想握手时,得地位高的先伸手,长辈先伸手,已婚者先伸手,女性先伸手。握手最早是发生在盎格鲁撒克逊民族里的风习,是用来表示没有进攻意图的动  相似文献   

2.
全世界众多的民族中,阿拉伯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的人民遍布于亚洲西部、非洲北部和东部。尽管他们各自居住的地域,国度不同,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往来,待人接物的礼仪方式,却是全世界阿拉伯民族所共同的。阿拉伯人民很注重礼节,慷慨好客。当你有机会前往阿拉伯国家工作或是访问,在与阿拉伯国家各界朋友的接触中,你会深深感受到,阿拉伯人无论是在探亲访友的交谈中,或是宾客云集的公共场所,甚至在各种文娱、体育比赛活动中\,总是待人以礼,礼规甚多。除了握手、拥抱或亲吻等一般问候方式外,阿拉伯人对于远道而来的国宾,有…  相似文献   

3.
好的礼节必然有好的动机,同样也有惊人的缘由。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我们目前生活在一个缺乏文明礼节的时代,而过去的情况则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4.
田平 《世界文化》2008,(12):40-41
泰国是一个重礼节的国家,不论什么时候见面一定要先“围”(泰语发音),就是两个人见面时分别双手合十低头互拜,对待长辈或是受尊敬的人更是要行“大围”,头要低过四十五度保持两秒钟以上才可以,尤其是学生见到老师的时候一定行“围”。教师在这个国家是非常受尊敬的职业,从他们的节日中就可以看出来,一年当中有两个节日是为教师定的,  相似文献   

5.
三国“礼贤”述论——礼与三国社会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末三国时期,"礼贤下士"在帝王争天下、夺帝位的过程中,对人才归离、君臣互择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期求贤时,不仅有所行的礼节礼仪、待遇的基本规定,同时在这些礼节的背后,还隐含着"人君"在招揽了人才以后,双方相处的基本准则.既礼又用,任而不疑,去虚就实,可谓三国时期对礼贤的三大要求.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人才     
如果你要问我:什么是人才?我只能不十分肯定地回答道:人才是指有某种特长并有益于社会的人.还好,这个回答与<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大体一致,没有离谱.<词典>里的解释是: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这其中的"德"字和"有益于社会"的界定非常重要,否则仅指"有某种特长的人"就不好说了,比如奴才不也是"有某种特长的人"么?奴才的特长就是:吹牛拍马,唯"官"首是瞻.还有:不把自己当人看!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不少人对某种色彩有着特别的喜爱,赤橙黄绿青蓝紫,各人有各人的偏好。至于一个人对某种色彩的偏爱完全可以理解,然而,有一些民族,甚至一个国家也往往对某种色彩情有独钟。[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外交礼节看起来很形式化,事实上每个规则与惯例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特殊的功用。例如棘手的国际会议,通常使用圆桌,因为圆形的桌面使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主席,或者说没有一个人是主席。即使有时使用长方形或方形桌,人们仍称“圆桌会议”,表示每位与会者的地位平等。如果主席只有一位,国际会议常常使用椭圆形的桌子;有两位主席便使用长方形的桌子;只有四个人开会,自然要使用四方桌;如果是马蹄形桌,通常正中央留给职位最高的与会者,其他的人则分坐两旁。有时令主办会议者头痛的,倒不是桌子的形状,而是几张椅子的问题。例如198…  相似文献   

9.
执手礼溯源     
胡发贵 《寻根》2007,(3):84-85
中华民族自古是讲究文明礼仪的民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礼节特别多,如揖、拜、跪、稽首等等。这些礼数的形式不一,行礼的方法也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宾主之间相向行礼,没有任何肢体上的接触。有论者据此认为,中国古代没有“握手礼”,这一礼仪是外来的。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在和海外生活数年的旧友王先生、苏女士等共进西餐时,交谈中说起有关西餐礼仪方面的事,自知实在寡闻,只好听王先生侃侃而谈。王先生说,在海外吃西餐,进得餐厅,不论与老板关系如何密切,也要等服务人员来引导方能入座。这是礼节,不要自己找座位。宾客入座,男士为女士拉开椅子,让女士由左后手进入,稍候男士将椅子放正,女士从容坐下。男士通常要坐在对面,不可以两人并坐。女士坐下,尔后摘下手套放在提包内,再将手提包挂在椅背上。苏女士微笑着说:“享受一次难忘的美食,大致需要讲究4M,即是:精美的菜单(MENU),轻松…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人的做客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人的做客习俗李有观编译俄罗斯人热情好客,除了在公共节假日常常互访做客外,每当家庭某个成员获得奖励和荣誉称号、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学位或从事某种职业周年庆祝日等,他们都要请客,另外遇有家庭成员的生日、命名日、结婚纪念日和乔迁之喜等,他们也会邀请亲朋...  相似文献   

12.
杨琳 《寻根》2001,(1):107-111
“二百五”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某种事物或是某种知识一知半解的人。例如:“那些二百五大夫光会照你要的药开处方,治不了什么病。”二是指傻里傻气、做事莽撞的人。例如:“知道的说他爽快,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个二百五呢。”  相似文献   

13.
礼貌是对“文明”、“文化”的尊重,表现了一个人的内在素质。有知识而欠缺应有的礼貌,说明这个人的文化修养不足。听说某次在某书院的文化讲坛上,一位讲者表示自己对世界礼节的蔑视,居然坐到讲桌上,翘起大腿,下面的听众有的退避三舍,有的立即将此场景摄入像机,作为笑话资料。不讲礼貌是对自己、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应该加以批评。  相似文献   

14.
贴面礼作为一种形体语言盛行于当今世界的不少国家,尤其盛行于欧洲各国。据说较之握手,贴面礼具有更丰富的涵义。在法国,有的社会学家和医学工作者甚至认为贴面是一种比握手更健康更文明的礼仪方式。由于头脸部是人体最珍贵的部位,是与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5.
西班牙人十分友好,且通常喜欢把这份热情在相互见面时表露出来。亲属间的问候,经常是拥抱和亲吻,遇上长辈,还会给你几个热吻。对第一次碰面的陌生人,常以握手相识,男士间,有时还会在对方手臂或肩背拍上几下,女士间则会给予对方左右脸颊两个亲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听其言,观其行”这是孔子的话,看一个人,不要只是听他说什么,而要看他的实际行动。这可谓至理名言。有这样一种人,说得好,做得差,言行不一。还有一种人为了达到他个人的某种目的,说得天花乱坠,然而所说都是假话。因此看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说了什么,主要要看他...  相似文献   

17.
文学艺术与暗示赵秋长所谓暗示,是人承受的一种心理影响,在这种影响下,人可以不假思索地接受某种意见或无意识地发生某种行为。文学艺术与暗示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文艺大师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想,对广大群众施以心理和情绪的影响;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8.
礼仪在变迁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不重礼仪的时代而感到今非昔比。比如,18世纪的英国就因彬彬有礼的社交礼仪而著称于世。我们怀着留恋的心情回忆那柔和的烛光、那精巧完美的礼节以及那吻手礼,而对于今天动辄生死决斗、绅士们在桌子下边烂醉如泥的残酷现实颇感目不忍睹。礼仪在变迁。今天,爱干净被视作懂礼貌。的确,我们花去无数金钱制造种种产品来保证我们“干干净净”。但在18世纪却恰恰相反;大多数医  相似文献   

19.
正在嵩山地区,有出灵后孝子将放置在院内摆放供品的盘(碗)顶在头上,拄着哀杖一件一件哭送到灵棚中供桌之前的习俗,称为顶供。顶供仪式是嵩山地区丧俗活动中最为隆重的礼节之一,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在登封以及周边的新密、伊川等地都有此习俗。《荀子·礼论》认为,"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具善,人道毕矣"。这说明自古以来国人都把丧葬视为人生大事。当然,丧葬也确为人生大事,它是人生仪礼中的四礼之一,又  相似文献   

20.
一张严肃而专注的脸孔,一袭侍者的黑白装束,一双温柔而夹带力道的手,在冰冷僵硬中演绎化朽为神,在无知无觉中上演一丝不苟。日本人独有的礼节给予死亡一份诗意畅想,为生者绵延儿女情长。难言小林大悟是人殓师或是艺术家,他为影片融入肮脏与神圣、诙谐与凛然、天籁与死亡。昂贵的大提琴出生便面临天折,现实世界的反复无常背叛梦想十月怀胎,瞬间成为大悟用双手葬送的第一次死亡。经他双手葬送的,还有身兼生命和食物的章鱼。或者他生来为此,生就一双命定触摸死亡的手,接连遭逢生命破产不如以此为谋生之业,进入生命的新一轮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