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合格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双师型"教师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坚力量.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专职教师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胜任力有待提升、教师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成为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为此,高职院校应多渠道引育人才,充实创新创业教育"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多措并举,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胜任力;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对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国家相关的教育政策明确要求应加快应用技术型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简要分析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基本原则及途径进行探讨,旨在促进我国应用技术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切实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应基于ESP需求分析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培养目标需求与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地方本科院校在"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双师素质"师资方面、课程设置方面存在问题。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建设应该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来优化。  相似文献   

4.
选取福建省6所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调查,认为:教师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实践能力、应用性研究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针对实证结果,提出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教师提升上述教学能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SECI模型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SECI模型视角下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顶层设计不完善、缺乏专业的双师型师资人才、资源支撑平台建设不足、与专业教育脱节等深层次障碍.双师型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备鲜明的学科优势和专业应用、显著的行业经验和实践基础、独特的社会资源优势.双师型教师助力创新创业教育SECI模型影响分析发现,双师型教师有助于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价值,与社会行业实践链接,开启双轨制创业培养模式,融合创业企业资源,改善创业教育体系实践教学,实现智力资源和互补性社会资源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技能型社会背景下,"双师型"教师被赋予了多样化的角色,包括在德行方面的"人师",在育人方面的"经师",在教学层面的"事师",在技术层面的"技师".从师德师风、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服务能力和实践基础六个方面构建了"双师型"教师认定指标体系.据此,可以从基于师德为先的"双师型"教师师德教育模式创新,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基于阶梯提升的"双师型"教师发展平台创新,基于制度保障的"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来优化"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路径.  相似文献   

7.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前提.笔者对几所中职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调查发现"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质量保障等.这些现象极大地牵制着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笔者就"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及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现状,与今后培养的策略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正确审视财经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现状,明确财经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协调发展、强化实践应用与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因材施教与协同培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传统教育等原则,构建财经"多维多层"立体化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高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探索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的基础上,从双师型教师引领、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融合、完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等三个步骤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培养具有职场竞争力和符合"创业型"社会发展趋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个性化教育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探究个性化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与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系,提出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在商务英语专业设置"潜能导师制",创新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实行专业课程的自由选择与组合,实施英语口语流程性动态教学,注重个性化与多元化的融合与体验,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教育的环境和氛围,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大学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培养并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这一任务就变得紧迫而且重要。文章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创业能力缺失以及制约其发展的原因,提出通过个性化教育、适应性教育、特色化教育等培养路径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湘南学院学报》2017,(3):122-125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双师型"队伍建设十分必要,在旅游管理专业中,通过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激励机制、优化高校人才引进方式、拓宽专业教师引进渠道、以校企合作项目促进教师成长等培养路径,能有效促进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胡洁  林坤海 《成才之路》2023,(19):141-144
为使自身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要求,能够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应用技术型大学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工作充分融合在一起,以有效培养出具备良好创新创业能力的时代新人。文章阐述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及方法,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技术型大学思政工作面临的困境,并对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技术型大学思政工作的方法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有效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WTO以后,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为我国企业国际化和外企本土化搭建了桥梁,在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基于《全国教育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10)》和双师型商务英语教师培养的意义,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模式详细探析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高职院校中,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需要得到高水平教师的支持。在整个高职院校中,发展"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在现阶段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只有各个层面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才可以取得实效。教师教育机构努力推动教学改革和课程创新是基础,对"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进行优化的平台是关键,而"双师型"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素养则是根本。本文分析在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并阐述在地理教学中旅游资源具体的应用价值,最后说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对旅游资源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在经历了被动适应期、探索发展期,已进入了规范建设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部分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总量已达到教育部要求的"专业教师总数的80%"。但是在"双师型"教师队伍迅速壮大的同时,我系乃至兄弟院校仍存在着"双师型"教师群体的教学、科研、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参差不齐。特别是商务英语专业(以下简称商英专业),从公司引进的教师较多,难以形成整体优势,这一现象极大地牵制着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人就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意义、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要发展兼职教师,加大支持力度培养专职教师,提高外贸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学校和外贸企业建立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等促进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高质量、多样化的教师话语能够为语言学习者创造有效的输入和输出条件.本文通过对高职商务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得出结论:高职商务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策略有待改进,在双师型教师教育中发展"英语+商务"的跨学科教学能力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需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迫使我国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在转型发展的诸多要素中,师资队伍成为应用技术型大学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应用技术型大学师资队伍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关键问题,从教师国际化视野、教学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四个方面论述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着力点,进一步探究了转型中师资队伍建设的人才引进、培养模式以及创新管理机制,最后给出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中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应用技术型高校中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则成为大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踏板和平台。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根据学科特点构建了基于第二课堂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科技协会、"2+1"培养模式等途径,积极探索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