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使用大学生择业焦虑问卷、专业认同问卷和择业效能感量表对广西6所高校84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以探讨大学生专业认同、择业焦虑与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结果显示:①大学生专业认同、择业效能感和择业焦虑在性别、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②大学生专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3,P<0.01),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5,P<0.01),专业认同与择业焦虑呈负相关(r=-0.26,P<0.01);③大学生专业认同正向预测择业效能感(β=0.31,P<0.01),择业效能感负向预测择业焦虑(β=-0.27,P<0.01),专业认同负向预测择业焦虑(β=-0.13,P<0.05),从中介效应来看,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专业认同对择业焦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可知,大学生专业认同与择业焦虑关系密切,择业效能感在专业认同与择业焦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吴兰花编制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和胡艳红编制的《择业效能感问卷》,调查了呼伦贝尔学院756名本科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和专业承诺,结果为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与专业承诺呈显著正相关,择业自我效能感对专业承诺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大学生职业同一性与择业效能感的相关性,为其择业效能感的提升与职业同一性的形成提供一定的心理依据.作者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CDMSE)和职业同一性问卷(VIS),对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在生源地、是否参加实践活动、年级因素上差异显著;大学生的职业同一性在性别、年级因素上显著差异;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职业同一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大学生羞怯心理对择业效能感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羞怯量表》和《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对3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略高于平均水平。(2)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年级、性别上差异显著,在科类上差异不显著。(3)大学生羞怯与择业效能感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羞怯对于择业效能感的预测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问题解决、收集信息、选择目标、自我评价、制定计划。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6,(3):78-82
采用生命意义、自我效能感、抑郁问卷对65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生命意义和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结果发现:(1)大学生抑郁检出率为12.9%,男生检出率(14.7%)高于女生(11.4%);(2)存在意义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抑郁,追寻意义对大学生抑郁预测不显著;(3)自我效能感在存在意义和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大学生择业效能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和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采用择业效能感量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问卷和大五人格量表对贵州省67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性别差异不显著。(2)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年级差异不显著。(3)择业效能感各维度及总体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均呈显著正相关,与人格特质中的适应性、社交性、利他性、道德感呈显著正相关,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与人格特质中的利他性和道德感呈显著正相关。(4)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择业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大五人格在择业效能感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法,以3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之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心理弹性的影响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大学生心理骨干感恩与助人行为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感在感恩与助人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中文版感恩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助人行为倾向问卷对广东省某高校527名大学生心理骨干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感恩、生命意义感与助人行为两两正相关;生命意义感在感恩和大学生心理骨干助人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可以通过提高感恩和生命意义感来促进大学生心理骨干的助人行为。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大学应届毕业生的自尊在择业效能感与状态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通过问卷法选取在校大学生作为测试对象,结果显示:大学应届毕业生择业效能感与状态焦虑在性别与生源地上无显著差异,而状态焦虑在学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择业效能感在学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择业效能感与状态焦虑、自尊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66;状态焦虑与自尊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5,均达到统计显著水平。自尊对状态焦虑水平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其中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65。择业效能感对自尊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83。主要发现:自尊在择业效能感与状态焦虑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择业效能感量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问卷对贵州省67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在年级、性别因素上均存在差异;(2)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年级差异不显著;(3)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与择业效能感各维度及总体均呈显著正相关;(4)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择业效能总体及自我评价、选择目标、制定计划等三个维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5)专业满意度和是否为班干部对大学生择业效能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择业效能感的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毕业生就业压力问卷》和《择业效能感问卷》对沧州师范学院465名2011届专科毕业生进行测试.结果:(1)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大;不同性别、来源的专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存在显著差异.(2)专科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较高;不同性别、来源、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3)专科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与就业压力呈显著负相关,择业效能感对就业压力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可以通过调整专科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来缓解其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10届毕业生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源、择业效能感状况,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高职学生就业压力普遍较大,其中缺乏求职帮助、专业供求矛盾、自我认识与定位成为就业压力最显著的三个来源。(2)高职生的就业压力有如下特点:女生压力大于男生,文科学生比理工科学生更多面临缺乏求职帮助和专业供求矛盾的压力。城市生在职业素质评价和就业心理预期两方面的压力显著高于农村生;非学生干部就业时的总体压力要普遍高于学生干部。(3)高职学生的择业效能感普遍不高,其中高职大学生在职业目标筛选方面的自信心最强。(4)高职大学生中,文科生在信息收集和制定计划两方面的择业效能感要显著低于理科和工科学生;高职生的择业效能感没有性别、城乡生源、是否学生干部等差异。(5)高职大学生就业压力和择业效能感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其中,职业素质评价、自我认识与定位的压力越小,则高职大学生更有择业效能感。  相似文献   

13.
高职学生择业效能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Bandura自我效能感理论为基础,采用择业效能感简式量表(CDMSE)对高职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存在年级和专业上的显著差异,在年级上表现为随着年级的升高,择业效能感呈现出低—高—低的发展趋势;在专业上表现为文科学生低于其他学生;高职男女生在择业效能总分上无显著差异,但男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显著强于女生。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择业焦虑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职业未来,本研究为探索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和择业焦虑的关系,缓解毕业生的择业焦虑心理,对260名大三和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择业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年级差异显著,大三年级择业焦虑要显著高于大四年级。性别与年级存在交互作用,大三男生择业焦虑显著高于大四男生,大四女生择业焦虑显著高于大四男生。(2)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呈显著负相关。(3)生涯自我效能感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择业焦虑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大学生择业效能感与其认知灵活性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785名一至四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研。研究表明,大学期间参与任何一种社会实践的学生,其择业效能感高于无相关经验的学生;对于女生择业效能感的研究显示,文科专业的女大学生其总体得分要高于理科专业的女大学生;关于择业效能感与认知灵活性是否对个体应对方式产生影响的研究表明,二者与问题解决、求助呈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显著负相关,并且应对方式在择业效能感与认知灵活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男、女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差异,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对574名大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排序一致,但在工资福利、自我价值实现等六个维度上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问题解决维度上,男生的效能感比女生要高,两者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总体和其余维度均不存在明显差异;男、女大学生的择业价值取向对各自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均有预测作用,但发挥预测作用的因子不同,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受专业及个人兴趣因子的影响较显著;而男大学生受工资福利因子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7.
使用《自评生活事件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Kesler10量表对323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负性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在负性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大学新生人格、自我效能感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256名大学新生进行测评。结果发现:(1)学校适应与自我效能感和内外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神经质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值均〈0.001);(2)自我效能感和内外向对学校适应具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神经质对学校适应具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值均〈0.001);(3)自我效能感在内外向、神经质和学校适应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P值均〈0.001),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0.3000和0.2758。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在人格和学校适应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9.
以高职院校学生为被试考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在不同专业中的差异是否显著。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成就动机量表》(AMS)对159名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在追求成功动机上性别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在避免失败动机和合成动机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避免失败动机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的合成动机显著高于女生。高职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追求成功动机、合成动机的正相关达到显著性水平,与避免失败动机的负相关也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大四学生认知风格与择业效能感关系,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和择业效能感问卷对重庆市与黑龙江省两所高校227名大四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四年级学生在认知风格上有显著的性别与专业差异;(2)大学四年级学生在择业效能感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专业性质上没有显著的差异;(3)不同认知风格类型的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差异不显著,认知风格与择业效能感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