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以《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玉堂春落难逢夫》为底本,探讨《情史》与《妒妾成狱》中"玉堂春"形象与其的相异之处,从而分析三部小说文本的动因和机制,即单纯记叙与话本性质的区别。这是由故事的主体受众决定的,也受到当时社会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芥川龙之介的《鼻子》取材自日本平安时期的说话集《今昔物语》,作者以古喻今,揭露了人性中丑恶的利己主义。小说主人公的内心变化及与之对应所采取的相应行为,都反映出了他极强的从众心理,作者借此披露了日本人的国民性——集团主义。本文主要分析日本人的从众心理。  相似文献   

3.
明代著名通俗文学作家冯梦龙的《醒世恒言》,是一部优秀短篇小说集。它与冯梦龙的另外两本作品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合称“三言”。它们以引人入胜的故事,醒世警人的寓意,博得了历代读者的厚爱。其中的一些名篇,至今仍以戏曲等形式被搬上中国的舞台和屏幕。《醒世恒言》共有小说40篇,外文出版社从中遴选出17篇,辑成《蔡瑞虹忍辱报仇》这本作品选。  相似文献   

4.
朱营 《职业圈》2007,(9X):《职业圈》-101-101,35
《源氏物语》是日本著名的物语,被誉为日本物语文学的最高杰作;《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两者都隶属东方文化体系,分别描写了光源氏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文章对两者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正从小挚爱动漫的杭州女孩徐文,放弃在美高薪工作回国创业,最终梦想成真——北京时间4月12日凌晨,中日合制的动画片《Butlers~千年百年物语~》(以下简称《物语》),在日本六大电视台以及爱奇艺和芒果TV同步播出日语版。评论里是不少网友兴奋的声音:从小到大看了这么多日本动画片,这次终于可以让日本小朋友追一部我们原创的爆款动画了!  相似文献   

6.
《九云记》是据朝鲜小说《九云梦》增演而成的汉文白话小说,又曾吸纳数十部中国小说的内容,在东亚古小说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其作者的国籍问题曾引发激烈讨论,为"1998年文坛十大论争"之一,然囿于材料,迄无定论。利用新见《九云楼》抄本可重作探讨,首先回应中国小说论者的三大力证:《碧芦集》等文献记载歧见迭出,难成定论;小说的中国色彩因袭自中国小说并衍生出种种漏隙;不同来源文本白话语言优劣悬殊,作者并不娴于白话。其次从有关中国地理描述的反常讹误与朝鲜视角,词汇语法使用的非中文母语痕迹与朝鲜指向等认定:《九云记》作者是朝鲜人。  相似文献   

7.
太宰治作为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中期作品与其早期及晚期作品风格存在差异。《御伽草纸》是太宰中期极具代表性的一部翻案作品,太宰为何在中期选择创作翻案作品,可以从翻案作品本身的特点,以及太宰的生平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在此基础上又对现当代翻案作品进行了一些讨论,呼吁当代作家撰写出较经典的翻案作品。  相似文献   

8.
《惜别》是一部以青年时期的鲁迅在仙台的留学生活为题材的人物传记小说,其是太宰治受日本内阁情报部和文学报国会的委托,为宣传《大东亚宣言》中的"独立亲和"而创作的。小说在人物设置、情节设计上难免留下政治痕迹,本文主要从"忠义一元论""大东亚主义""独立亲和"三个方面解读了《惜别》的政治痕迹。  相似文献   

9.
在日留学的经历使得郁达夫的文学创作深受日本文学影响,特别是受到日本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的影响。郁达夫的《迷羊》和谷崎润一郎的《痴人的爱》在人物设置、女性形象及性爱观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迷羊》突破了《痴人的爱》中"私小说"的狭隘范畴,描述了更广泛的社会阶级和社会内容,表达了身处封建社会的青年人的爱的苦闷与性的悲哀,具有反抗封建旧道德旧伦理的社会价值。郁达夫立足中国人的感情、中国人的苦闷,对日本唯美主义小说进行了不断的过滤和变形,使其作品既具有日本唯美主义的特质,又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坛上的重要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0.
当代作家徐则臣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徐则臣的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列:"京漂"系列、"花街"系列(或者称作"故乡"系列)、"谜团系列",本文将选取《紫米》这一小说,运用叙事学、文本细读等方法,对小说的文本意蕴与文化隐喻进行细致的解读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小川糸的《蜗牛食堂》是一本以美食为主基调的流行小说,其有迎合大众文化审美诉求的一面,也展现了日本民族独特文化的一面,书中以伦子母女为代表的日本民众对"爱"和"死"的态度有其鲜明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2.
苏楷越 《文化学刊》2010,(3):186-189
<正>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着力描写当代中国社会官场现状、展示官场复杂险恶、记录官员命运沉浮的"官场小说"应运而生。特别是当湖南作家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国画》推出后,一批"官场小说"更是接踵而至。从王晓方的《驻京办主任》系列到丁邦文的《中国式秘书》,从李国征的《后备干部》到吴国恩的《文化局长》、《宣传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小说史略》作为现代中国小说史的奠基之作,探讨其发生机制对还原现代中国小说史的早期建立历程将极具意义。从《史略》的符号化表达及鲁迅的符号化行为看,"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史略》编纂时最重要的历史语境与文化主体,促使鲁迅从编纂伊始及后续修订依此建构以"口语体"、"白话小说"、"俚语著书"为话语核心的知识结构及表达范式。这种编纂机制在"平民文学"、"民间趣味"等思想的进一步作用下,已有文化主体选择的意味,使《史略》得以有效地分析古代小说的起源、衍变及特征,进而影响其话语选择、思想主体、评价体系的建构。通过这种发生机制,《史略》最终建立了一套具备操作性的带有典范意义的中国小说史书写模式,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舶载书目》著录元禄到宝历时期传入日本的汉籍2490种,其中小说200种,白话小说占六成左右,文言小说仅为四成,正德、享保是舶载典籍的两个高峰期,分别对应着荻生徂徕"萱园译社"和伊藤东涯古义堂门人热衷唐话并嗜读白话小说的特定时期。自享保9年开始,舶载小说由文言小说为主转变为白话小说为主,此时冈岛冠山由江户萱园返洛,唐话风气自江户转移到京坂间,稗官五大家大多进入白话小说翻译或讲授的活跃期。  相似文献   

15.
正日本民间"水浒热"带动文学创作,20多部文学作品争相模仿《水浒传》创作,改编、衍生的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动漫、游戏等更是不计其数19世纪前后,日本民间流行"水浒热"。学术界评价:"在明治以前最深入、广泛渗入日本民间的外国小说是《水浒传》。"民间的阅读热潮,也带动了文学界的积极创作,20多部日本文学作品争相模仿《水浒传》创作。在这些作品中,一部名为《南总里  相似文献   

16.
正自古以来日本就对古丝绸之路非常向往,因为那是日本全方位地学习中国、编织日本梦的素材。来自丝路的精美的紫檀五弦琵笆是日本教科书中选定的精品,日本地名中的"九十九里海滨"、流行歌曲《月沙漠》和名作《敦煌》等,无不反映了丝路情节之悠久。2014年在巴黎举办了"蚕绊——皇室养蚕与古代丝锦及日法丝绸交流"的展览,解说词中明确提到:养蚕的发祥地是中国。据日本最早的史书《日本书纪》记载,皇后主持参与的祭祀养蚕仪式始于八世纪初。  相似文献   

17.
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代英国文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其作品千姿百态,获得了诸多奖项。麦克尤恩后期的小说逐渐转向对现实主义的回归,大胆展现英国社会风尚和历史文化。《追日》是其21世纪的经典力作,既保留了英国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要素,对社会的"恐怖"和"病态"进行揭露,同时又在新时代背景下赋予了其现实主义新的元素,为人物、环境细节的真实刻画增添了批判色彩,其写作手法展现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实验革新。  相似文献   

18.
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文坛著名的作家,《且听风吟》是其第一部小说,也是村上春树早期代表作之一。村上春树多次将自己的小说比作"房间",把写小说比喻为"构造房间"。因此,本文以《且听风吟》为例,对村上春树"房间"的隐喻特点入手,通过论述"房间"象征意义来探究村上春树小说的写作特点,体会村上春树小说中展现出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大型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国大陆的热播,中国大陆掀起了一次中国饮食文化热。《中国饮食》、《中国美食探秘》、《大排档》等各种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电视片一个个接踵而至;"舌尖"一词更是风靡一时,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代名词。"舌尖"文化不仅在国内风靡一时,在海外,尤其是在海外华人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人们也在不断地比较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期待着中国饮食文化从此能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2010,(2):61-61
台湾《联合报》2009年12月29日刊文《空白的20年(论语)成日本救世圣经》说,长期不景气让日本社会充满失望与闭塞气息,中国的《论语》竞成了救世的圣经。在严峻环境下,重新拾起古典书籍,想要从中寻找生存与教育方法的日本人日渐增加,来自中国的《论语》让日本人找到了避风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