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王凌 《文教资料》2009,(3):46-48
作为疑问代词.“谁”与“who”都是用来构成特指疑问句的(英语称特殊疑问句)。从疑问的对象来看,“谁”和“who”都是用于问“人”.可以指一个人.也可以指不止一个人。从语法功能看.两者都可作主语、宾语和定语。本文着重从两个方面谈“谁”与“who”用于疑问用法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谁”与“who”的语法功能.“who”与“谁”在各种疑问句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2.
不是谁都能感受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般的温情脉脉,不是谁都能体会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下的壮阔。面对“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不是谁都能捕捉到刹那间天地的宁静;面对空山无人,水流花  相似文献   

3.
燕子姐姐:我们班有个别女同学经常在班上造谣。谁喜欢谁啦,谁最近和谁好啦等。这些都成为她们的“新闻焦点”,使我们班上的同学都很苦恼。这段时间倒霉的我成了她们的“新闻人物”,说我与一位男同学拍过“结婚照”,真是好荒唐啊!燕子姐姐,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4.
<正>在家里我是“小皇帝”,可我谁都怕,那一帮“大臣”——“财政大臣”妈妈,“文化大臣”爸爸,“内务大臣”奶奶,还有“劳动大臣”爷爷,对我管教严厉,我一点儿自主权都没有!对这四位“大臣”毫无办法,只能乖乖地听他们的话。他们老是为我出主意,意见却总不一致,又谁都说服不了谁,有时还会争吵起来,害得我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5.
比赛     
一个寒冷的早晨,三只刚起床的小北极熊就聚在一起,争论起一个问题:大家谁是逮鱼能手?它们吵得不可开交,嗓门一个比一个大,谁也不甘示弱。“你们来个比赛吧!”熊爸爸出来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看看谁逮的鱼多。”太阳开始落了,天渐渐地黑下来。三只北极熊都逮了许多鱼。但是,这三只熊的数学都学得太糟糕了,它们都只会数到“三”,一超过“三”,就谁也数不清楚了。所以,  相似文献   

6.
少年竺可桢     
马以 《初中生》2009,(1):22-25
谁都懂得“水滴石穿”的道理,但是有谁能够像竺可桢那样付诸行动,数十年如一日?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相似文献   

7.
偷来的世界     
《中学生天地》2014,(10):48-48
“嗨,你们簇拥在一起,谁是谁都分不清啦!”“没关系,我们是为了让别人品尝而努力生长,平凡才是真呢!”“邻居们都是绿意盎然的,你们却有些煞风景……”“你这么想就错了,我们是这个世界的另类。  相似文献   

8.
“脸萌”火起来后,创始人郭列也成了创业上小有成绩的“新贵”。在这个不大却彼此紧密联系的90后创业圈里,每一个年轻CEO的变化都被关注着:谁拿了投资,谁火了,谁家里压力大,谁出名了但效益一般。  相似文献   

9.
关于写尊敬佩服的人,奇老师讲了三个话题。首先是关于“写谁”的问题。奇老师又出语惊人:“写谁都行。”我们不解地问:“谁都值得我们尊敬佩服吗?”奇老师虽只“嗯”了一声,听起来却十分肯定。他告诉我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自然是大道理。奇老师同时指出,虽然只要用心去发现,谁都有可取之处,谁都可以成为我们敬佩的主角,但也不能太过随意地写。得写我们最了解、最熟悉、交往或相处最久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写得顺手,写得真实感人。奇老师说:“如果你不是编故事的高手,就省点力气,从父母、老师和朋友写起。”其次是关于“如何写”的问题。奇…  相似文献   

10.
烤艺转盘     
双胞胎兄弟有一对双胞胎兄弟,相貌、神态、穿戴都一样。一天,一个邻居来串门,看到这兄弟俩在一起,分不出谁大谁小。就问:“你俩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弟弟不想让人知道他小,忙说:“哥哥,不要告诉这个叔叔!”  相似文献   

11.
一向以来,散文的“写作部队”和“写作战果”是无比庞大和无比丰硕的。在此背景下,关于好散文标准的谈论只会被争论打断,因为每个作者每个读者心中都有一套水泼不进、针扎不入的标准,谁也别想说服谁,谁也不爱听谁滔滔不绝。  相似文献   

12.
理由     
李大爷天生一副倔劲儿,把谁都不放在眼里。虽说快八十了,也早该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可好像跟谁都有仇似的,脸一唬,一声重重的“哼”把别人都踩在了脚底下。可他自己的想法和做的事,却容不得别人说半个“不”字。  相似文献   

13.
恐怖周末     
我们一家三口都是十足的胆小鬼.周末爸爸拿出一家之主的大丈夫气概.说:“我们全家都来锻炼胆量.看谁的胆子大。谁输了.谁就包揽一个星期的家务。”一听这话.我和妈妈都暗暗较足了劲。  相似文献   

14.
“老师,不好了!”下课后,一群女生哭着跑到我办公室,个个揉着通红的眼睛对我喊道,“老师,小彤(化名)疯了!他见谁打谁,谁都劝不住,你快去看看呀!”  相似文献   

15.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中有一个反问句“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一位教师改为“:谁(或人人)都相信这不是大自然的现实,而是大胆的梦幻。”另一位教师改为:“谁(或人人)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笔者认为:前者改得还较正确,但改  相似文献   

16.
微笑女孩     
“谁的微笑最灿烂?”“是王颖”;“谁的笑容最美丽?”“是王颖”。当你走进密云县最大的山区寄宿学校里时,当你问到上面的问题时,大家回答的都是“王颖”。  相似文献   

17.
听!我们班每个人的脚步声都不同呢! “咚咚咚”,是谁来了?哦!是我班的“女包公”——梦霓。要说铁面无私,班里谁都不及她,同学们只要有一丝开小差的迹象,都逃不过她的“法眼”,立刻被纠正,我想,这种脚步声就是她雷厉风行的风格所致吧!  相似文献   

18.
《家教世界》2011,(5):42-43
“谁出价高,谁就可以不抚养孩子”。 北京顺义的张女士与张先生打离婚官司,谁都不想抚养4岁的儿子。张女士声称自己没有抚养能力,请求法院判给先生抚养;  相似文献   

19.
冬天太冷了,小兔子在黑咕隆咚的迷宫洞里躲避严寒。有一天,他准备去储藏室,忽然——“哎哟!”有谁在吱吱叫,“谁撞我?”小兔子揉揉眼,只看到一团小黑影。“是谁这么大胆,闯进别人家里来了?”“什么?”小黑影生气了,“明明是我挖通的路!”“我可都住了一个冬天了。”小兔子分辩着,又问,“你是谁?”  相似文献   

20.
批评“蜜蜂”:你天天都在课堂上“嗡嗡嗡”地叫个不停,一刻不停地扰乱课堂秩序,谁批评你,你就蛰谁,态度恶劣,影响严重!你明天把家长叫来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