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幼儿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幼儿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新《纲要》也明确强调:“在幼儿园一日生活里,创设宽松、自由、丰富的活动环境,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让幼儿自主的选择,主动的发展。”这一切都阐明了一种新的教育理论:让幼儿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如何去体现这一教育理论呢?在生成活动中我们对此做了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生成是相对于幼儿园课程中存在着的预成而言的,生成是教师与幼儿一起活动时,逐渐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用自己创造性的工作,激发每个幼儿的潜力,使之不断地生成变化的过程。幼儿园引入生成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不少教师都在思考如何在课程改革中将生成的理念融入幼儿园实际的教学中。幼儿园教育活动通常是围绕某一问题或话题--即专题展开的,专题可以是主题的形式,也可以是综合活动  相似文献   

3.
正探究式活动是一个由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相结合、师幼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在探究式活动中,教师应该怎样抓住时机,适时、适度地介入,更全面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呢?一、观察与倾听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个体差异,然后在活动中迅速捕捉每个幼儿在新的环境中的不同反应,并通过这些反应安排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活动。幼儿在探索时,教师在一旁观  相似文献   

4.
胡红 《幼儿教育》2002,(5):20-20
将幼儿的兴趣、需求作为教师预设活动的依据似乎已成共识,但在实践中,教师倾听、关注、研究幼儿的个体需求仍比较欠缺。面对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生成的话题,教师有时处理得不够恰当。我认为,在师生共同建构活动的过程中,正确把握来自幼儿的信息是实现幼儿自主学习、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正>美术活动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虽然美术活动是小班幼儿较为喜欢的一项活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常出现"不愿动、不敢动"的现象,这大大影响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热情。那么怎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小班幼儿绘画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快乐地学画呢?一、加入游戏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并尊重幼儿的绘画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  相似文献   

6.
肖樱 《考试周刊》2014,(90):187-187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促进学习的根本原因就是问题,问题是一切研究活动的出发点,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也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展开是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问题,进而在老师的支持下,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的过程,那么在活动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让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问题再生成问题呢?只有那些开放性的、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才有可能在幼儿之间激起千层浪,才能引发幼儿的激烈讨论,才能发现幼儿生成了什么?才能从中寻找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回应幼儿。  相似文献   

7.
对幼儿来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我园田野课程的核心是自主探索活动,主题、主题活动特别是项目的选择和确定都来自于幼儿的现实需要和兴趣,体现了开放性的特点,活动中的师生都有一个较为开放的空间,感受到自主决策的快乐。然而,在教育实践中要想很好地处理幼儿的兴趣问题绝非易事,我们的教师也不断提出这样的问题:孩子的兴趣各不相同,我们应如何选择、决策?活动进程中孩子产生了新的兴趣点,我们该怎么办?怎样引导和支持无兴趣的幼儿或个别幼儿的特殊兴趣呢?把握和解决孩…  相似文献   

8.
张淑贤 《福建教育》2022,(16):40-41
<正>在家乡陶瓷文化的熏陶下,幼儿对陶艺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园教师也顺应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开展了相关活动。随着幼儿园陶艺活动的深入推进,我们不断地反思:什么样的陶艺活动适合幼儿?怎样才能真正让幼儿在陶艺活动中获得学习与发展?基于幼儿陶艺活动中产生的问题,我们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体验、设计、创作等方式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开展陶艺学习活动,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回应能力是现代教师的教育智慧和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条件。游戏活动中教师回应行为即是教师在幼儿游戏现场对来自幼儿的信息和生成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并做出适时、适宜、适度地回应。在幼儿园工作中,教师普遍重视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行为的有效回应,是自主性游戏,因其自主、开放性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时随时都可能产生问题,教师常常会忽视了对幼儿间某些问题的回应。有时即使回应了,  相似文献   

10.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他们的兴趣、经验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与环境发生互动过程中,会生成很多不同的主题,而这些主题最能体现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要。在这种由幼儿自发生成主题的情况下,教师要顺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90):5-6
幼儿一日生活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通常缺乏对幼儿能力的了解和信任,有时候常常对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无从做出有价值的判断以及不同领域特点的把握,所以,教育契机就这样经常从你眼前闪过。敏锐地感知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是老师最主要的基本功,那么,如何及时发现和捕捉教育契机,生成幼儿有探究、价值的活动呢?教师应采取相应的介入策略,因势利导,支持幼儿的学习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生成游戏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兴趣、需要,及时组织与引导幼儿开展各种相应的游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问题和发现去探究、拓展与延伸活动,丰富和深化有关经验,来促进幼儿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及其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在生成游戏“儿童乐园”中,我尝试和幼儿一起构建游戏网络,下面,想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捕捉兴趣,诞生游戏主题在自主性游戏中,哪些游戏更适合孩子?应该确定什么样的游戏主题?我认为:l.游戏主题要新颖、有创意,能引起大多数幼儿的兴趣。2.是否注重幼儿创造性、主动性、独立性的培养,是否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儿童群体和教师群体均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所以同样的课程内容在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和不同班级实施都会产生较大差别。许多教师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与幼儿不断互动,共同成为生成发展课程的主体。根据我们的研究,教师和幼儿互动生成的课程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生成发展的课程活动,生成发展的课程线索,生成发展的课程主题。一、生成发展的课程活动教师和幼儿在使用教材开展互动学习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然生成一些新的活动,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生成发展的课程活动”。生成发展的课程活动基本上是个别的…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教师在生成课程实施中存在的误区 1.为生成而生成,过分追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初涉生成课程,我们一些教师会认为生成课程是当下的一种时尚,所以追求的只是标新立异.综观教师在阐述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时,总会出现这样的表述:"追随幼儿的兴趣,生成了xx活动……"我们不妨冷静下来反思:难道这些活动内容都是生成的吗?我们真有那么多的生成活动吗?其实,有些活动是教师完全预设好的,只是为了冠以"生成课程"的名称而强加了生成的由来.  相似文献   

15.
当前,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正向着综合化、生活化、游戏化、多样化的趋势迈进,课程也更注重教育的个性化,更注重随机教育和生成教育。新的课程观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成为幼儿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更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要想让课程开展得更加深入有效,应更加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及时地支持、引导,以生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活动。那么我们该如何捕捉、挖掘幼儿的兴趣呢?“兴趣”是一种心理或情绪状态,对孩子来说,兴趣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孩子的兴趣大多直接来源于他们所置身的环境、事物或…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指一个人具有强烈的认识,掌握某种事物的愿望,并经常参与与之有关的活动的心理倾向。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创造力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某种动力,这种动力可能来自幼儿原有的表现欲望,也可能来自教师的鼓励、支持或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果幼儿对美术活动无动于衷,不能从表现、创造中得到乐趣,那么幼儿对美术活动就不会有兴趣。  相似文献   

17.
幼儿生成活动是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它能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并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我园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开展幼儿"生成"活动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突出自主、自发、自由;二是要把握好教师和幼儿、预设和生成、环境与生成活动这三个关系;三是要运用好关注、支持和引发等三个策略。  相似文献   

18.
刘霞 《教育导刊》2011,(3):37-40
在设计与实施幼儿园主题教育课程的过程中,主题的预设与生成之争日益引起关注.预设主题来自特定的学科领域和幼儿的社会生活,一般由专家或教师自己精心编制,目的性、计划性、可操作性强."生成"强调课程超越事先的计划性,在各种情境与突发事件中,教师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需要和提出的问题,生成各种主题.在现有条件下,应以预设为主...  相似文献   

19.
幼儿课程是什么?在没有统编教材的情况下,一线的幼教工作者常常思考这个问题.幼儿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教育理念必须打破"教师决定一切"、"教科书决定一切"的框框,但万变不离其宗.真正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寻找课程.随时随地、随机关注幼儿,这才是生成课程的源泉.在幼儿兴趣中生成课程,是课程生成、发展起点和依据:由生活经验生成课程,促使幼儿在已有经验基础上探索新的领域;关注幼儿环境,由环境生成课程,扩展了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关注幼儿活动,由活动中产生的新发现生成课程,感受探索的乐趣.同时关注重大时事,成为幼儿探索、学习、成长的载体.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化;有效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究竟提供什么样的教学具,既能贴近幼儿的学习方式,又能呵护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不同的语言活动有着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面对不同的幼儿,又有着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师在组织语言活动中,可以选择"图片"教具,并且每一幅图片的呈现都要讲究"量身定裁",努力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互动学习过程,竟也获得了意外的教学精彩。1.突出"观察点":抽拉法。为了让幼儿理解故事人物特征或者捕捉猜测的线索,我们可以把人物图片藏在背景图中,只露出其关键特征,然后让幼儿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