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位热心记者给我捧来了一叠书稿,书名为《风展国旗舞蓝天》,作者是东莞市长安中学的昊房添副校长。当时正值年关,事务缠身,但我还是挤时间将书稿通读了一遍。对这份书稿产生兴趣,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一年多前,当魏锋将这本《春天里放飞梦想》的电子书稿发给我时,他谦逊地说:"烦请纳兰老师帮忙指正书稿中的不妥之处。"我记得那时我真的比较忙碌,孩子又小。我花了近两个礼拜的深夜时间,逐字逐句阅读完电子书稿。一年之后的今天,我就收到了魏锋特意寄给我的厚厚一本《春天里放飞梦想》。摩挲着封面,回想一年前阅读电子版的那些深夜,体悟着梦想成真的感动。虽然电子版早已阅过,然而捧着纸质书阅读的过程中,我依然非常感动,并感慨。感慨于魏锋的坚韧与执著,更感慨于他笔下各行各业人们那种鲜活的追梦精神。这是一本纪实文学集。正是因为纪实,它没有虚构、没有浮  相似文献   

3.
汲安庆 《师道》2023,(7):45-46
<正>三个月前,收到向浩老师发来的书稿《基于教学视角的文本解读》,我感慨良多。一是讶异于文本解读的坚挺。本以为与那些操纵各式大概念的应景之书比,文本解读类书稿会因“土气”“落后”等原因淡出出版舞台,没想到现在竟有枯木逢春之象。有老师在坚守,有出版社在支持,实是语文教育之幸。  相似文献   

4.
我和泰山学院孙宗明教授相识已经9年,一直在同一个参事组工作.我是从事教育专业的,他是从事数学专业的,作为大学教师,我们常常交谈大学生思想品质教育的有关问题.大约在2007年,他送给我一套由他主编的两卷本《数学工作者的理想与工作》,实际上,这就是一套数学学科德育的专题著作.2009年夏天,他告诉我,他于去年完成了《数学学科德育教程》书稿,正在与出版社联系,寻求正式出版.2010年夏天,他又告诉我,他已经用打印的书稿对学生讲授了一遍,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并请我阅读书稿以提出修改意见,我读了该书稿,第一印象是比较实际、可读性较强,不是空泛说教,而是用古今中外数学家的高尚言行感染学生,确实具有一定的新意.他听了我的意见后,进一步坚定了公开出版的信心,表示要继续一边讲授一边修改.2012年元旦前,我收到了他写有赠言的《数学学科德育教程》,该书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大32开本,352页,306千字,我为他写的书正式出版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5.
拿到高峰校长记录自己办学经历的《幸福在心》书稿清样,从阅读作者自序《我有一个梦想》开始,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10多万字的书稿,我用一个晚上的时间一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收到正芳寄来的一本厚厚的书稿《拜伦研究》,往事随着欣慰,袅袅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7.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在《青少年日记》编辑部任特邀编辑,曾主持过"日记教学"栏目。面对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寄来的有关课外辅导学生学习练习日记方面的大量来稿,我负责审稿并进行整理筛选、加工编发,以及信息反馈等一系列的管理和处理工作。1991年秋,我收到山西襄汾县南贾乡南贾小学语文教师姚高生给我寄来一本由他主编的一本名为《带问号的日记》的书稿,  相似文献   

8.
明朝灭亡,爱国学者顾炎武志不仕清,专事著述。顾炎武隐居后,生活十分艰难,住房破旧多鼠,衣物、书籍常被鼠毁。这时他正在写《音学五书》,其中《诗本音》一书刚完成就被鼠啮毁。但他毫不泄气,再易其稿。不料他每易一稿,都被鼠啮,以至四易四毁,直至第五稿才得以保全。有人知道他的书稿几次被鼠啮毁时,劝他在家中彻底灭鼠,以除后患。他却笑着说:‘鼠啮我书稿,实为勉我,不然,我焉能五易书稿,使书稿精益求精呢?’  相似文献   

9.
认识凌仕江,是在2004年11月下旬. 一个凌仕江的战友现已转业的我的同乡托其哥哥给我来电话说,有一本散文集想在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于是,通过电子邮箱,我看到了凌仕江写的<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书稿初样.我反复读了几遍,凌仕江散文深邃的思想哲理,博大的遐想忧思,动人的文笔情趣使我深受感触.由此,我认识了凌仕江,并着手策划出版<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一书.  相似文献   

10.
《细柳营边草》是军旅诗人王改正又一本古典诗词集。文怀沙老先生为诗词集拟定并题写了书名。李燕杰教授审阅了书稿并欣然撰写了热情鼓励的序言。我也读过书稿,一直被书中清新隽永的诗歌吸引着和感动着。王改正同志出生于中原农村,1969年初人伍,1978年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作至今。我一直在思考,在铁马雄风的军营里,一个普通军人,  相似文献   

11.
希学先生要出一本书,我是很惊喜的,但更多的是好奇。他到底要出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记忆中,他是写报告文学和长篇通讯的高手,别的,我所知就甚少了。当我看到《人生卷首语》书稿的时候,这才六吃一惊,原来是一本散文诗集。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襄阳市的一位草根学者刘炳银,多年收集顺口溜达一万余则,并将用心研究撰写的《顺口溜初探》书稿送给我征询意见。我正好从事民间文学研究,怀着不胜欣喜的心情读完书稿,特写下一点读后感。本书以顺口溜的起源及流行来开宗明义,其实顺口溜本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口头文学样式之一,一点也不陌生,只是尚未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在学理上须加说明就是了。  相似文献   

13.
1999年5月25日至6月2日,我到汕头、潮州、梅州三地讲学,与嘉应大学中文系主任张应斌先生相识。虽是初次见面,但我对他为人的诚恳谦虚,办事的认真负责,治学的执着严谨,留下了良好而且深刻的印象。他十分郑重地将新著《中国文学的起源》书稿给我审阅,征求我的意见,并希望我写序。6月2日,我将书稿带回南京,排除百事,专心阅读。一旦进入书稿,时时感到一股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不禁为之心旷神怡。应斌先生在完成这部书稿之前,其部分前期成果曾以论文的形式,在国内期刊上公开发表过九篇,其中三篇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所采用…  相似文献   

14.
一本足有一斤多重的厚厚的书稿《掘开生活之源,引来创作清泉》是书稿中的一部分,洋洋数十万言,摸起来就放不下,一气儿读完;语言如山涧流水,清澈纯净,朴实无华;内容如一块硕大的璞玉,于原生态中见精华;读来,心灵震颤,由衷赞叹:好个王香兰,十年磨一剑,“亮剑”语文界,“扬眉剑出鞘”。这是我阅读该书稿的真实情景和感受。  相似文献   

15.
杨照 《课外阅读》2012,(13):42-43
一家出版社要重出赫尔曼.黑塞的《彷徨少年时》,我答应帮他们写一篇介绍。新译的书稿送来了,一边陪你练琴,我一边重读《彷徨少年时》。记得是刚上初中时,我开始读黑塞作品的。第一本是《彷徨少年时》,第二本是《漂泊的灵魂》,第三本是《乡愁》,第四本是《流浪者之歌》,一本接一本地读。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岁末,从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寄来一本洋洋68万字的书稿,原来是包头师范学院韩雪屏教授从教50周年的纪念品——《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文集》。嘱我为名家专著作序,这实为一种荣幸!作者与我同于1958年大学毕业,同在高师执教“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同在语文教育学、阅读学、文章学三个学会共事近30年,积有扯不断的学术情缘。拜读同行知己的作品,亲切感、新鲜感、理智感、审美感丛生,最易享受高峰体验,这确是人生一大乐事。  相似文献   

17.
杨照 《高中生》2013,(13):20
一家出版社要重出赫尔曼·黑塞的《彷徨少年时》,我答应帮他们写一篇介绍。新译的书稿送来了,我开始重读《彷徨少年时》。我记得自己是刚上初中的时候,接触到黑塞的作品的。第一本是《彷徨少年时》,第二本是《漂泊的灵魂》,第三本是《美丽的青春》,第四本则是《孤独者之歌》。当时,我一本接一本地读,不知疲倦,不知厌烦。当时的我不是随便读读。  相似文献   

18.
施谢捷君远道寄示大作《吴越文字汇编》书稿的复印本,我读了一遍,获益甚多,深感这是对研究古文字和吴越历史文化的人极为有用的—部好书。  相似文献   

19.
《方志学通论》修订本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拙著《方志学通论》1990年出版,已经十三年了,由于早已脱销,所以学术界许多朋友都迫切希望我能够再版,当然对朋友们的美意我是很感谢的,但再版我必须进行修订,并且要作大的改动。因为此书从撰写开始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1981年我将《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书稿交出版社以后,在给高年级讲授方志学课的同时,就进行了《方志学通论》的撰写工作,1984年完成初稿,经过一年的修改,1986年初就将书稿寄给齐鲁书社,这是他们向我所约之稿。由于当时出版事业处于低谷,于是这部书稿在齐鲁一下子就“睡”了五年,直到1990年底方才得以问世。二十年了,学术发…  相似文献   

20.
《九寨民俗——一个侗族社区的文化变迁》一书书稿,是在1995年11月27日晚交到我手上的,收到书稿后我立即进行了认真的审读,读后有如下意见。 一、该书稿选题较好。 文化变迁,一直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的一个学术热点和课题,其背景与迅速蔓延的工业化、城市化及西方化有关,因而这样的课题研究对于非西方国家和地区尤其具有现实意义。这本书稿选择九寨社区作为研究的对象,是很具有典型意义的。九寨位于贵州省锦屏县的西北部山区,正处于侗族文化的一个分水岭和交汇点上,其文化风俗既不同于汉化程度非常明显的北部侗族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