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报纸的可读性越强,读者越多,社会效果就越好,报纸的生命力就会越强。作为党报宣传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新闻如何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增强可读性,让读者想读、喜读、乐读,是党报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办报人最为绞尽脑汁的事。那么党报经济新闻如何增强可读性呢?  相似文献   

2.
会议新闻在党报的宣传报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每年中央到各省市自治区的“两会”,再到各部委的工作会议,各行业视工作形势发展而召开的系列会议,由此可见采写会议新闻是记者、通讯员一项基本功。但常有读者议论:“我就烦看会议新闻,又空又长,今天李书记讲话明天张厂长强调,一个套路。”也常有作者感叹:“搞会议报道没意思,很难。费力不讨好。”为什么会这样呢?纵观以往会议新闻报道,其主要弊病就是滥、长、空及写作的程 式化,报上常见的“格式化”会议新闻让读者生厌、心烦,有的报纸 因此类会议新闻太多,从而失去不少读者…  相似文献   

3.
在地市党报一版上数量较大的会议报道(包括领导人活动报道和工作报道)是让办报人最费心思,又是读者议论最多的问题。有人认为地市党报要增强可读性,就要大量刊登社会新闻,减少会议报道。显然,这种是不全面的。会议报道是党报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报一版的“重头戏”。搞好会议报道根本的出路在于真正全面理解和遵循会议报道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找准权威性、指导性与可读性、群众性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4.
党报要增强可读性,就应该让党报的经济新闻“活”起来。“活”即是新,“活”即是深,“活”就是不仅注重微观经济报道,更注重宏观经济报道与分析,“活”就是使党报的经济报道更加贴近时代脉搏,更加贴近市场,更加贴近读者。经济报道只有做到三贴近,在新、深、快上做文章,才能“活蹦乱跳”,吸引读者。 要求经济新闻“活”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此,许多党报尝试着办起了经济特刊,加大经济宣传报道力度,追踪市场经济热点,党报创办的经济特刊,满足了读者急于了解党和政府在市场经济初始阶段的重大方针和举措,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大量的经济信息,各个层次的读者从这类经济特刊中都能程度不同的有所获取,使得党报的经济特刊成为读者竞相传阅的报纸。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与信息流通程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报道的地位日益提高,在报纸宣传中,它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展,比重不断增大,已经成为新闻传播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提高地方党报经济报道的贴近性与可读性,是党报增强权威性、公正性、服务性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经济新闻的特点出发,发现并分析当前经济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经济新闻可读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县级党报会议消息过多,领导讲话过多,被称作“官气”十足。要想增强县级党报可读性,改革会议报道,克服“官气”势在必行。县级党报“官气”产生的原因:有的县领导,由于对新闻规律不太了解,把报纸视为工作简报,管得细,统得死,把报社的记者、编辑视同自己的秘书。  相似文献   

7.
会议报道是党报肩负的一项重任,也是党报的重要特征之一。搞活搞好会议报道,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借以正确引导舆论,作用巨大。但会议报道如过多过滥,或在报道方式上了无新意,乏善可陈,报纸就会出现“千会一面,百会一腔”的局面,那么就会文章让人读不下去,会议精神就不能很好地贯彻,遑论提高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因此,研究改进会议报道,使其可读耐看,事关党报地位,不可掉以轻心。(一)提高会议报道的可读性,让读者喜闻乐见,决非一日之功。它要求编采人员既要熟谙驾驭文字的技巧,又要练就敏锐的新闻洞察力。但首要一点,就是要正确理解会议与会议新闻的关  相似文献   

8.
王仆 《新闻界》2000,(6):48-48
什么是策划 ?策划者,谋划、筹划也。而新闻策划,顾名思义就是新闻媒体对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重大新闻如何报道作事前的谋划,从而使新闻价值和宣传效果得以充分体现。   新闻策划之所以越来越为媒体所重视,究其缘由,乃在于媒体间日趋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使然。   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关键是要提高报纸的可读性。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其实是个老话题,喊了多少年,也作了许多尝试,这从各家报纸尤其是党报竞相扩版、改版,增设“周末版”、“星期刊”等举措中可见一斑。   那么,以可读性为基本要求的“星期刊”要想吸引读…  相似文献   

9.
吃饭要求可口,看报要求可读。可读性,是报纸最基本的品质之一。较之社会新闻和文体新闻,经济报道偏理性,思辨色彩比较浓,因此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是提高经济类报纸新闻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经济新闻如何增强可读性?笔者个人理解,就是所报道的经济新闻要重要、要鲜活、要贴近、要实用。  相似文献   

10.
一忌写“模仿新闻”。新闻,本应取之于生活,贵在创新。可是有的通讯员却总是在报纸上找题目,强照葫芦硬画瓢。新闻姓“新”,最欣赏的是独创,最忌讳的是模仿。有经验的记者、通讯员每天都看报纸,但他们不是从报纸上找已经报道的  相似文献   

11.
翻开每天的报纸,大家普遍觉得党报不如晚报可读性强。形成这种局面除党报会议报道、工作性质的报道在版面占的篇幅较大等客观原因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党报记者与晚报记者相比,新闻竞争意识有差距。党报能不能改变自己的面貌,去贴  相似文献   

12.
新闻文摘     
党报如何增强可读性 抓好深度报道、重点报道是增强可读性的办法之一。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应及时反映变革时代的动态、变化和趋向,应及时把握群众的脉搏,想群众所想,捕捉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只有抓住这些问题,报道这些问题,才能把读者吸引到报纸上来。报纸每天所登的内容很多,但要做到有“戏”、有“兴奋点”、有点睛之笔,只有这样读者才愿读愿看。 走出去打好外围战是增强可读性的办法之二。记者应该立足本地,面向全国。老是常居一地在家门口转来转去,老是就来稿编来稿,老是泡宾馆、打电话、抄材料,思路不免受局限。“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记者  相似文献   

13.
党报的工作性报道如何创新?这是新闻改革中众所关注的问题,所谓工作性报道,通常是指涉及领导活动、会议和中心工作的报道。过去由于囿于传统思维,这类报道工作性强、可读性差。近年来,很多报纸为了增强新闻的指导性和可读性,大刀阔斧地对工作性报道进行改革,诸如:版画上分流——控制头版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条数;字数上约束——限定字数狠刹长风;写法上创新——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的社区,正在成为蒸腾澎湃的城市生活中一个非常活跃的因子。作为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报纸传媒理所当然地要把新闻的触角延伸至这方热土上。而且,从传播受众的理念出发,“社区人”也是一个巨大的买报与读报群体。因此,搞好社区新闻的报道,增强社区报道的阅读魅力,应是党报加强报纸可读性、扩展报纸阅读面及提高报纸发行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建初 《新闻三昧》2003,(11):34-34
改进会议报道,是增强报纸指导性、可读性,使新闻宣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报纸质量赢得众多读者的重要举措。作为地市级党报,应按新闻“三贴近”要求,加大会议报道改革力度。其目的是,把反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的心声、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结合  相似文献   

16.
宋江虹 《青年记者》2007,(12):83-83
工作性报道,历来是党报的重头戏。过去囿于传统思维,报道的工作性强、可读性差,“空洞无物”、“老生常谈”等常常是人们对工作性报道的评价。近年来,不少报纸为了增强新闻的指导性和可读性,纷纷对工作性报道的改革进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有的报纸在工作性报道改革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把工作性报道赶出版面。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指导性是党报的主要功能,指导什么?  相似文献   

17.
刘毅 《军事记者》2013,(3):18-19
会议新闻是各类报纸尤其是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既让报人费心思,又受读者议论多的报道内容之一。长时间以来,党报的会议新闻报道不同程度地存在篇幅过长、频率过高、形式呆板、文字干瘪等痼疾,影响了党报的可读性。军区军兵种报纸是军区军兵种党委机关报,有军队的特点,同时也兼具党报的特性,在会议报道这一问题上同样面临挑战,值得军队的报人研究。去年年底,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先后就改进作风出台规定,对改进新  相似文献   

18.
报纸头版是报纸的门面,是整张报纸的重点,有人把它肜象地称为报纸的“旗帜”。党报更是如此。而党报头版是否有很强的可读性,对一张党报影响力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无论是省级党报,还是市级党报,其老总们都把增强党报头版的可读性作为一个中心工作,贯穿在日常新闻报道、新闻改革之中,努力探索,孜孜以求。如何增强党报头版的可读性.笔者认为要从下述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一) 党的报纸的党性并不排斥新闻的可读性,相反,党报只有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才能把党性落在实处,才能充分发挥党报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化育人的作用。 但是,在党报的实际工作中,常常不自觉地强调和偏重党性、指导性而忽视群众性和可读性。这种片面性的认识和做法,使得党报版面上充斥着长篇会议报道和领导人讲话(文章),其他新闻报道也多是内容上不深不浅,形式上不长不短,文风上枯燥、生硬、呆板的“报八股”。有人称这种“报八股”为“中不溜”,说错谈不上,可能还受到某些对新闻传播规律知之甚少的领导人的称赞,但却不受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党报新闻改革的立足之本。近年来,聊城日报社坚持用创新的思维来审视和把握新世纪党报新闻业务改革的发展趋势,主动应对新闻媒体的激烈竞争,紧跟时代发展的主流,抢抓机遇,不断在创新编采机制、创新办报思路、创新报纸“面孔”、创新报道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为新闻业务改革拓开了一个广阔的上升空间。1998年以来,《聊城日报》连续4次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报纸”。[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