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崇慧  傅建祥  李丹 《内江科技》2011,32(1):153+157-153,157
十堰市竹溪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其旅游发展的主打产品聚集在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产品上。竹溪县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和偏头山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均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都基本具备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竹溪县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了竹溪县森林公园开发旅游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出关于竹溪县森林旅游开发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旅游业的发展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森林旅游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森林公园也应运而生,发展十分迅速,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对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给予了简单的介绍,对其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做了详细的论述说明,希望能促进森林公园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丁振民  黄秀娟 《资源科学》2016,38(7):1363-1372
合理的资本投入对于优化森林资源配置、提升森林公园旅游效率具有明显的基础作用。借助DEA方法对2008-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森林公园旅游效率进行测算,并且采用Tobit模型深入探讨资本投入对森林公园旅游效率的影响,包含资本结构与资本规模两个方面。研究发现:资本结构(国有资本投入比例)对中国森林公园旅游效率具有非线性倒U型的显著影响。另外,当年资本投入规模存在冗余,资本转化存在时间滞后效应,并且资本的产出弹性相对较小是造成当年森林公园旅游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区域发展水平、交通条件以及森林公园密度都对森林公园旅游效率产生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西南林区相对于其他林区来说,森林公园资源的旅游利用效率优势较为明显。为此,必须通过优化资本结构、确定合理的资本规模来逐步提升森林资源的旅游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森林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有效突破了以资源为导向的传统旅游开发模式,在生态旅游产业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竞争的加剧,保持和争取游客问题成为森林公园的重要问题。游客满意度作为反映森林公园竞争力以及游客需求的一项关键性指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以巴松措生态旅游景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游客的满意度进行了监测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为巴松措国家森林公园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森林公园现状评价和发展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世东 《资源科学》1994,16(6):25-31
本文评价了我国森林公园的现状:资源丰富,有600多处场具备旅游开发价值;类型多样,山岳、水域、海滨、城郊等类型兼而有之;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发展迅速,目前国家已批建森林公园255处;并存在着效益不均和人才缺乏等问题。同时,本文对我国森林公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是旅游目的地型森林公园经营管理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只有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灵活有效的经营机制,旅游卧的地型森林公园才能围绕其盈利目标平稳高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森林公园规划和管理中对DLG图件的要求、面积测定、道路施工放样、森林旅游资源调查与定位、森林旅游导游、森林公园防火等领域的具体实际,详细阐述了GPS技术必将成为森林公园高标准规划和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为游客提供优质、安全服务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8.
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位于海南省三亚市的东南方向,以其优质热带野生动植物资源成为森林公园的一大特色.本文从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的现状入手,从森林公园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并提出了一些营销策略,以期树立森林公园良好的绿色品牌形象,提升旅游企业自身实力.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广州市森林公园分布、资源特点的分析,规划出不同的重点片区,提出了相关的旅游发展线路和森林旅游产品开发内容。  相似文献   

10.
森林公园是以森林及其组成要素构成的各类景观,供人们进行旅游观赏、避暑疗养、文化娱乐等活动的旅游区。针对森林公园的管理区、娱乐区、自然景观区、宿营区、保护区和服务区等功能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景观设计是森林公园开发的核心,景观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森林公园各项价值的发挥,本文以秭归县夔龙山森林公园为例,探讨了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一系列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包括地理位置、地文条件、气候条件在内的紫篷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基本情况,从生物景观资源、地文景观资源、水文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和天象景观资源等方面介绍了研究区的风景资源,对紫篷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的质量进行了分析评定,有利于确定森林公园资源的保护标准服务功能,可为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结果表明,公园的风景资源质量评分21.64分,为满分值30分的72.1%,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有关景区环境容量的最新研究方法和成果,在分析张家界森林公园黄石寨景区生态环境现状和近年来景区旅游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黄石寨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进行初步探讨,最终确定黄石寨景区的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明了城郊森林公园的定义,并指出原生自然性、与城市联系的紧密性、人为干扰的强烈性、交通服务的便捷性、客源市场的本地化、公益性是城郊森林公园的基本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对城郊森林公园的客源市场、功能及开发进行定位分析,并从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四个方面对城郊森林公园进行分析,旨在对其的开发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黄安胜  兰思仁  邹惠冰 《资源科学》2018,40(8):1595-1607
森林公园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重产出目标,本文基于多重产出目标研究森林公园技术非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把握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基于2004—2015年中国大陆30个省域森林公园相关统计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多重产出目标下的森林公园技术效率和技术非效率。并以供给需求理论为基础,运用Tobit模型分析需求面因素与供给面因素对森林公园技术非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① 2004—2015年中国森林公园技术效率的平均值仅为0.3684,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而总非效率的均值却高达0.6316,技术非效率的均值也高达0.5144;效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华北林区、东北林区、西北林区;② 在需求面因素中,人均GDP对森林公园技术非效率的影响呈非线性U型,而人口密度和城镇化率则产生正向影响;在供给面因素中,高级别旅游资源密度、高等级公路密度、森林覆盖率、资金投入强度均在不同程度上对森林公园技术非效率产生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综合分析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具有类型多、质量高的特征 ,同时也存在分布分散、基础设施落后、信息闭塞等问题。本文对西部地区旅游资源 (主要旅游资源类型 )的丰度、分布密度 (面积相对密度和人口相对密度 )、类型和质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西部主要旅游资源总量占全国总数的 1 3左右 ,其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多达 8处 ,占全国总数的 34 8%。然而西部主要旅游资源的面积相对密度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 4 0 %~ 6 0 % ,其中森林公园数目仅为全国水平的 31 % ;而西部地区较高的人口相对密度则意味着较少的当地旅游客源。针对西部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措施 :①资源开发遵循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分层次的原则 ,形成旅游网络 ;②加强旅游资源宣传力度 ,改善信息闭塞的现状 ;③加强以交通设施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 ;④大力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7.
创建森林公园是生态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森林资源旅游业的经济价值要比林业经营创造的价值高很多,而且还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推手。但是面对目前的发展现状,我们也能清晰看到,森林旅游发展中的问题,目前很多地方还只是数量的快速增长,软件建设严重不足。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目前国内森林公园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本文从剖析目前我国的森林公园管理机制着手,为其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一体化国际化发展形势下,依据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倡议,旅游业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跨境旅游的深入发展是当前高职教育的实际问题。一、中蒙俄三国边境旅游形势和资源优势中蒙边境地区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厚重的历史人文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额济纳胡杨林、阿尔山、呼伦湖,晚白垩世恐龙化石群遗迹、洪格尔岩画群,长调、马头琴、呼麦、祭敖包等。这些资源涵盖中蒙俄三国丰富的草原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俄罗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为中蒙两国开展跨境旅游提供了合作基础。  相似文献   

19.
郑郁 《科技风》2015,(7):182-183
文章分析总结了我国森林公园建设中业已发挥生态文化的多种作用,是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的先锋,是生态文化的宣传者、实践者和引领者,是把自然与人结合得极其紧密的可视窗口。本文结合森林公园建设、发展,探讨森林公园在生态文化中的作用,提出在加强森林公园建设的同时提出如何突出生态文化品味、加大生态文化投入、树立生态文化榜样意识、开发生态文化产品、加大生态文化队伍人才培养及培育特色生态文化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er)是荒漠区内天然分布的唯一乔木树种,耐干旱、强光高温、风袭沙埋,又耐盐渍化土壤,胡杨材质优良,是稳定沙漠绿洲,保护农牧业生产的天然屏障。 近10年来,由于人类经济活动,乱砍滥伐、开荒、截流断水,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胡杨林渐呈衰败之势,因此,掌握甘肃省资源现状,对于发挥胡杨林的作用,保持资源,为恢复、开发、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