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翻译》、《外国语》、《外语教学与研究》等著名学术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标题汉英翻译的研究 ,从汉语学术论文标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汉语学术论文标题的语法结构形式、主副标题结构形式等三个方面 ,归纳出一些常用的汉语学术论文标题翻译技巧和处理方法 ,以探求论文标题翻译之道。  相似文献   

2.
好的标题 ,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怎样才能拟出好的标题呢 ?下面以新版初中语文一、二册为例 ,来分析标题特点 ,总结拟题艺术。一、字数特点初中语文一、二册共有 78个课文标题 ,其中 11个字的标题只有一个 ,即《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9个字的标题有 1个 ,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8个字的标题有 2个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7个字的标题有 4个 ,如《卧看牵牛织女星》;6个字的标题有 7个 ,如《盘古开天辟地》;5个字的标题有 14个 ,如《紫藤萝瀑布》;4个字的标题有 19个 ,如《敬畏生命》;3个字的标题有 18个 ,如《小橘灯》;2个字的标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分析标题的语法结构入手,对女性时尚类杂志《瑞丽》标题中使用的比喻辞格进行分析,研究比喻在《瑞丽》杂志标题中的特点及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1、标题:追求一见钟情的效果自拟标题,往往有三种情况:如话题为“向往”,一是直接型,套用话题,为《谈向往》;一是观点型,化用话题,为《向往是一种心态》;一是文学型,为《需要一盏灯》,最后一种往往能够吸引读者,有如下几种方法:①巧用流行语。成语俗语蜕变后可作标题。如《推己及人,拷问心灵》。流行歌曲的歌词可作标题。如《答案,你大胆地丰富起来》、《都是不诚信惹的祸》。电影、电视剧名可作标题。如《与丰富多彩共舞》(化用《与狼共舞》影片名),《离开诚信的日子》(化用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名)。时尚广告词可作标题。如《关爱心灵,…  相似文献   

5.
1.品味标题的魅力
  首先需要搞清标题和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文章标题可以作为理解文章内容的线索,如《背影》、《台阶》等;也可以是有关文章主题的中心事件,如《大雁归来》、《再塑生命》等;还可能与主人公的姓名或者性格特征相关,如《藤野先生》、《海燕》等;抑或是文章的主旨或体现其主旨的词语,如《敬畏自然》、《雷电颂》等。由此可见,标题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的不能忽视的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一 文章标题居于一篇文章最醒目处。其中,有些标题有完整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句子,但无标点,如: 例①《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初中《语文》第四册)。有些标题本身就是介词词组、偏正词组,如: 例②《关于写文章》(初中《语文》第五册)。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对句子的表述是:“句子……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小说标题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标题,即一篇小说所标出的题目。题为额头、目为眼睛,故人常语曰:题目题目,文题如目。自然地,在对中国当代小说作微观研究时,首先与我的眼睛不期而遇的,便是近50年来那一双双、一双双的眼睛,那呈现为不同形态、闪动着不同眼神的眼睛。 我列出如下一些标题:《识字的故事》、《新事新办》、《不能走那条路》、《团圆》、《红旗谱》、《战斗的青春》、《艳阳天》、《万山红遍》、《起宏图》、《小钢炮》、《金钟长鸣》、《虹南作战史》、《伤痕》、《剪辑错了的故事》、《春之声》、《沉重的翅膀》、《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老井》、《狗日的粮食》、《你不可改变我》、《懒得离婚》、《烦恼人生》……若要辨别这一对对“眼睛”闪动在什么年代,它们传达出什么神情,这些“眼神”意味着什么,大约不算困难的事。事实上,这些标题的排列已经具有一种“史”的意义。这种“史”的意义其实并非来自我们对中国当代小说史的熟悉——并不熟悉的人也能大致准确地作出上述辨别,而是来自小说标题“文本”本身。正是这种“文本”的意义确立了我们的中国当代小说标题史。  相似文献   

8.
文字垃圾     
去年12月5日《新闻出版报》发表顾冰清的文章,提请报刊注意标题中的“文字垃圾”. 文章说,通俗报刊中那些迎合低级趣味的“赤裸裸,血淋淋的标题”之泛滥不说,有些各级机关团体主办的报刊,也有时出现一些低级、迷信、有伤风化的标题。作者列举出来的有:《珍藏一个谎言》、《开发女人的自身资源》,《跟着感觉走》、“大追踪”、“大曝光”、“大扫描”之类的标题满天飞,竟然有《卖淫大透视》、《暴力大扫描》这类炫奇哗众的标题出现,真是“走上了邪路”云云。  相似文献   

9.
新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称中国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下称世界史)继续沿用有利于教学安排的章节体编写体例。教学中碰到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处理章节标题。可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师生往往忽视对章节标题的重视而把重点指向章节标题下的教学内容,没有充分认识和发掘章节标题在教学中具有的潜在功能。因此,历史教学应首先考虑对章节标题的教学处理。教学中,历史章节标题的处理有:一、变即在教学中变化章节标题的名称,以拓宽学生对历史问题更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分析。如《中国史》下册第一章“国共的十年对峙”,…  相似文献   

10.
释题小议     
有些课文标题寥寥数字,或者概括全文,或者起着画龙点睛、统摄全文的作用.我们在语文讲读教学中,不能忽视文章标题.文言文标题中的关键字尤其要讲清楚.如《曹刿论战》的“论”,《隆中对》的“对”,《订鬼》的“订”,《察今》的“察”,《原君》的“原”等类关键字,是打开全篇课文的一把钥匙,弄清这些字的含义,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从乐器的起源到独立的器乐曲标题的产生,从具有人文意义的标题命名到标题的完善,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这个过程深深地烙下了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印记。标题的源流、分类及其变易现象,标题性音乐与非标题性音乐的美学原则,音乐标题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标题中所反映出的民族审美心理特征等问题,反映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一些特点。弄清这些关系,对于当代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与欣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瀚无垠。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各艺术领域的延伸,民族器乐艺术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世界民族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层都衍生了不同的民族器乐作品。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作品本身倚靠中国传统文化渗入,自觉地对本民族艺术发扬与继承,这种特点也自然地融入到当代的民族器乐作品创作中,并愈发明显。作者以当代作曲家创作的民族器乐作品为例,从演绎方式、释义过程、气质延伸等三个方面来探讨与解读当代民族器乐作品创作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器乐艺术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多是指人与自然相互体认、相互依赖的内在关系,这是中国传统音乐民族性的体现,也是分析中国器乐演奏艺术生态美学意义的基础。中国器乐艺术的生态美学意义是从两个层次体现出来的:首先是乐器的质材选取、演奏方式方面体现的人与自然的相互支持;其次是作品内容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中的古典音乐是指由中外伟大作曲家创作的经典音乐作品,它包括歌剧、交响曲、奏鸣曲、器乐独奏曲以及艺术歌曲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这些丰富的音乐体裁和精湛的音乐作品更能不断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欣赏层次,并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高校开设古典音乐欣赏课,是提高大学生全面素质的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与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刘天华是近代中国器乐建树卓著的国乐大师,他的一生为改革国乐而奋斗不息,开拓了二胡演奏音乐之新天地,并使之成为极富表现力的音乐。还在二胡、琵琶音乐创作、教学、演奏以及乐器改革、传统音乐记录等方面,建立了重要的业绩,对民族器乐有着多方面的贡献。刘天华关于国乐改进的思想与实践,对近代及其后的中国器乐,有着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音乐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迅速发展起来,钢琴作为欧洲的代表性音乐,其发展和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如今其普及率日渐提高,成为了我国时尚组成部分之一。为推动中国钢琴音乐更好的发展,探究如何鉴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怎样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与中国民族文化有机融合,区别中西方钢琴音乐差异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在分析中国钢琴音乐作品重要性基础上,探究中国钢琴音乐作品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歌曲演唱是一门艺术,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在音乐艺术的表演技巧方面,歌曲演唱和器乐演奏有很大的不同。歌曲演唱是靠人体自身的调节来“制作乐器”,器乐演奏则是依靠人工他造。所以,如何利用科学的演唱方法深刻诠释作品含义以塑造艺术作品的音乐形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海子《传说》中所涉及到的箫、唢呐、笛子等中国民族器乐,在某种程度上意蕴着《传说》的审美内涵。诗人凭借民族、民间这个独特意象入手,从本体的生活经验出发,建构别具一格的音乐意象,赋予作品以勃勃生机。于是,中国器乐便成为开解海子诗歌密码的钥匙,直接通往诗歌最具根基意义的部分,浸透一种特殊的诗歌美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高校学生必须懂得作者和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个性、主题音调的民族特征、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曲式和体裁五方面知识,才能全面理解和欣赏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戏曲器乐曲牌[夜深沉]是由昆曲声乐曲牌[风吹荷叶煞]变化发展而来,作为戏曲器乐曲牌的代表作品,[夜深沉]所反映的不仅是声乐曲牌与器乐曲牌的渊源关系.更昭示出中国传统戏曲音乐“一曲多用,一曲多变”这一特有的创变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