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福州晚报载,中央电视台与《咬文嚼字》编辑部关于“阿房宫”之读音引发争议,笔者经研究探索认为,“阿房宫”应读为“ē páng gōng”。  相似文献   

2.
李鲜 《文教资料》2013,(20):84-86
阿房宫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室,在秦末毁于项羽大军的战火,让令人唏嘘不已。但是在近期的考古发现中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果,打破了人们对阿房宫的固有认识。人们意识中的阿房宫究竞是怎么形成的?这是一种阿房宫情结。这种情结为何会产生?这种情结对于我们有何启示?本文试从这些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biáng"字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biáng biang面中biáng字有多种写法,与之有关的民间歌谣(字谜)、造字理据也有多种,对其文化解读很有必要.同时,biáng字是关中等地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俗字,建议字典辞书收录.  相似文献   

4.
开怀大笑     
阿房宫是谁烧的有一天,老师在课堂上问小明:"小明,阿房宫是谁烧的?"小明:"老、老师,不、不是我烧的,不要骂我!"老师气得在下课后马上打电话给小明  相似文献   

5.
biáng biang面中biáng字有多种写法,与之有关的民间歌谣(字谜)、造字理据也有多种,对其文化解读很有必要。同时,báng字是关中等地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俗字,建议字典辞书收录。  相似文献   

6.
阿房宫的疑案是一个大家似乎都知道,而且似乎是有定论的内容。下面是这节课的一个片断。 师:不是杜牧明明白白地说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吗?火烧阿房宫必然会留下大量明显的痕迹,但是,经过两年多考古人员大面积的发掘,并未发现被大火烧过的痕迹。大家想想看,猜猜看,这是怎么一回事?(此时,学生陷入了困顿,开始自发地议论和猜测。教师尽量倾听并不断追问。)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秦阿房宫被描述得无比恢弘、壮丽、奢华,而最终却被项羽焚毁,变成一片焦土.但是近年来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向传统的看法提出了尖锐的挑战:新的考古资料证实,秦阿房宫前殿没有建成,只是构建了前殿基址.至于秦阿房宫的恢弘壮丽更是无从谈起,传说中的阿房宫"泰始皇上天台"遗址、"磁石门"遗址、"烽火台"遗址,不是建于秦代晚期,而是始建于战国时代中晚期.其遗址所反映出来的形制不是"宫门"、"烽燧"一类建筑,而应为上林苑宫馆性质的高台建筑.阿房宫在秦代以后,被人们越说越大,尽管人们是出于"善意",以泰之暴政、急政而速亡为戒,但是历史事实却不能随意"夸大",尊重历史的真实性,是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阿房宫”之“房”的读音一直是众说纷纭的话题,究竟如何读,教材也没有明示。现将本人探究的结果整理出来,与同仁们交流。  相似文献   

9.
阿房宫能够进入杜牧的创作视野是有其深刻的政治、现实和心理原因的,这既是对帝王宫殿的一种心理默认,又符合了文赋这种新兴文体的创作要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集中描绘了一个奇特的人间"仙境",引出神秘的阿房宫主人,实际上是逐步揭露了这一梦想中的仙境其实是建筑在暴力基础上的,借古讽今,告诫封建帝王要在人间造"仙境"不但不能成功,反而会重蹈亡国的覆辙。  相似文献   

10.
三叹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项羽 “秦失其鹿,天下逐之。”秦朝末年,群雄并起。你带领麾下八千子弟南征北战,试问天下谁可与你争锋?收纳天下奇珍异宝的阿房宫没能让你有一丝的留恋,城郊边上的小树林却硬生生地让你止住了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