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读了贵刊1993年第一期第18页《一道数学思考题的教学设计》一文后,我深受启发。但又觉得还有一种解法既简便,学生又易于接受。原题(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29页思考题)如下: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在班会上问:“谁做完语文作业?请举手!”有37人举手。又问:“谁做完数学作业?请举手!”有42人举手。最后问:“谁语文、  相似文献   

2.
我应邀作过数百场的报告,在许多成功的心理学报告会上,一开始,我常常会问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 “想成绩好的请举手,想成功的请举手”,假如是你的话,你会举手吗?当同学们都举手完毕后,我常常会说: “凡是刚才举手的人都不会成功。”现在你可能会问,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想”成功是不会成功的,只有“一定要”成功的人才会成功。在人群当中谁不想成功呢?但真正能成功的又有几人呢?假如你是一个想成功的人,那就请你记住: “想”成功与“一定要”成功相差十万八千里。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中有这样一道参考题:“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在班会上问:谁做完语文作业?请举手!有37人举手。又问:谁做完数学作业?请举手!有42人举手。最后说:谁语文、数学都没有做完?没有人举手。你想想看;这个班语文、数学作业都做完的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4.
五年制小学教学教材五册41页《练习十一》的第12题,是一道渗透了集合思想的思考题。为帮助老师们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道题目,笔者拟用集合论思想对这道题目的构成、解法和演变,作一番探讨。这道题目是: “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在班会上问:谁做完语文作业?请举手!有37人举手。又问:谁做完数学作业?请举手!有42人举手。最后说:谁语文、数学作  相似文献   

5.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六册第29页有这样一道思考题:“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在班上问:谁做完了语文作业?请举手!有37人举手.又问:谁做完了数  相似文献   

6.
教材第六册第29项有这样一道思考题:“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在班会上问:谁做完语文作业?请举手!有37人举手。又问:谁做完数学作业?请举手!有42人举手。最后说:谁语文、数学作业都没有做完?没有人举手。你想想看:这个班语文、数学作业都做完的有多少人?”教学此题,可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不仅可以得出多种解答方法,而且可以活跃学生的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7.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29页有这样一道思考题:“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在班会上问:谁做完语文作业?请举手!有37人举手。又问:谁做完数学作业?请举手!有42人举手。最后说:谁语文、数学作业都没有做完?没有人举手。你想想看:这个班语文、数学作业都做完的有多少人?”根据题意分析:这个班有48人,在课堂上完成语文、数学作业的情况有三种:一种做完语文作业没有做完数学作业,  相似文献   

8.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29页有这样一道题: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在班会上问:谁做完语文作业?请举手!有37人举手。又问:谁做完数学作业?请举手!有42人举手。最后说:谁语文、数学作业都没有做完?没有人举手。你想想看:这个班语文、数学作业都做完的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9.
有位教师接任了小学二年级的一个新班的班主任,开学后的第一节课,她忽发奇想,做一个简易的心理调查:她先要全班同学都闭上眼睛,然后对大家说:“谁觉得自己笨,请举手!不要管别人举不举手,你觉得自己确实比较笨的就举一举手。”没想到,全班54个学生中竟有37人举起了稚嫩的手,这让老师大吃一惊: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人认为自己笨呢?随后,这位老师一个个地分别询问:“你为什么觉  相似文献   

10.
一、案例 铃声响后,姜老师拿着地球仪刚跨入教室,班上的同学朱某就脱口而出:“这是什么球呀?”姜老师说:“地球仪,以后请举手提问。”姜老师转身板书时,又响起同学朱某的声音:“要不要做笔记呀?”姜老师转过身来说:“当然要做笔记。我不是说要举手吗?”“我举手时,你没看见呀。”  相似文献   

11.
一节复习课时,我见部分学生把资料乱摆乱放,用时很难找到又极易丢失,就建议学生把资料用夹子夹起来。为了加强效果,我激了他们一下:“咱班有买不起夹子的同学吗?请举手.老师去给你买。”不料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手。  相似文献   

12.
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42页的第12题:“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在班会上问:谁做完语文作业?请举手!有37人举手。又问,谁做完数学作业?请举手!有42人举手。最后说:谁语文、数学作业都没做完?没有人举手。你想想看:这个班语文数学作业都做完的有多少人?”此题若运用集合的思想来解就很简便。因为根据题意,在48人中完成作业的情况只有三种:一种是只做完语文作业而没做完数学作业的;第二种是只做完数学作业,而没做完语文作业;第  相似文献   

13.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下学期不再当班主任了!”这是在一次互动式培训中,一位老师写下的惟一愿望。记者翻阅了近30个老师的回答,竞有一半左右写下了同样的愿望。海淀区一普通中学的李老师自毕业开始已经当了八年班主任了,一听下学期自己又要接一个班,李老师决定辞职:他告诉记者:“这么多年的班主任,我已经当怕了,每天像上满了弦一样,再不停下来我就要崩溃了。”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中的思考题,旨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使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进入高级心理过程。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29页有一道思考题: 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在班会上问:谁做完语文作业?请举手!有37人举手。又问:谁做完数学作业?请举手!有42人举手。最后说:谁语文、数学作业都没有做完?没有人举手。你想想看:这个班语文、数学作业都做完的有多少人? 此题的教学可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找到解题的方法。(分散难点)  相似文献   

15.
掌声     
在我的记忆中,清晰地记着一次掌声。就是这次掌声,使我开始自信。一年级时,我胆子特别小,有时老师提的问题我明明知道答案,但因为不敢举手而错失良机。有多少个晚上,我暗暗发誓:明天一定举手回答问题。可第二天上课时我还是不敢举手。在一次语文课上,老师问我们:“这个生字大家认识吗?”我抬头一看,恰好我认识这个字。我犹豫着举起手,又放下,再举起手又放下,最后,我把手伸到耳朵旁,那样子就像举手投降。细心的班主任老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叫了我的名字,请我回答。我站起身,看见大家都望着我,顿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心里像有一头小鹿在撞。…  相似文献   

16.
一节复习课时,我见部分学生把资料乱摆乱放,用时很难找到又极易丢失,就建议学生把资料用夹子夹起来。为了加强效果,我激了他们一下:"咱班有买不起夹子的同学吗?请举手,老师去给你买。"不料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手。我供职的这所学校在  相似文献   

17.
有一次去听作文课,李老师上来就讲:“今天我们作文,题目是《记一件事》,只一个要求——内容具体。下面就写吧。”学生拿出笔,摊开本,动笔写的却只有少数几个。大多数学生面露难色,并向老师投去探询的目光。老师又等了一会儿,才问:“你们为什么不写啊?”学生纷纷举手:“老师,我们不懂怎样写才叫具体。”这时候,老师让大家放下笔,说:“同学们这个问题提得好,下面我就结合习作例文,给大家讲‘什么叫具体’。”听了老师的话,学生面带喜色,欣然停笔。说其绝处逢生有些过分,但注意力是相当集中了。课后,我问了问李老师为什么一上课先不讲“什么叫具体”,而要走这一步?李老师笑了笑,回答得很有意思:“我想憋憋学生,憋难受了,他们就想学了。”李老师的笑谈,所谓“憋”的戏言,虽然上不  相似文献   

18.
我有一位非常奇怪的老师,别看她是厉害的语文名师,可她却是个"数盲".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 李老师对时间卡得非常准.认识她五年来,我从没见她迟到过一次.每次跟家长见面,她说几点就几点,只会早到,不会晚到.她做起事来,也是雷厉风行、风风火火、干净利索,像个"女汉子".不过,当她讲起课时,一向守时、麻利的李老师就像变了...  相似文献   

19.
翟晓芳 《河南教育》2005,(10):45-45
昨天布置了一篇短文,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做文后的几道题。今天上午一上课我就问:“完成作业的同学请举手。”“刷”,全举手了,我很高兴。又问:“谁能说说短文写了什么?”这回和刚才完全反了,全班学生竞没有一个人举手。我疑惑了:“你们不知短文写什么,怎么做的题?”“我是抄的答案。”一个同学大声回答。  相似文献   

20.
我当了一回李老师的“老师”,你一定会认为这太离奇了,不可能的事儿,不过我真当了。那是六年级的上半学期,《挂两支笔的孩子》课文讲完了,李老师大声地对我们说:“我们要更好地了解一下课文,所以我决定让同学们上台来表演一下,演演课本中的人物。”这时,全班同学都拍手叫好,我也不例外,可几个上台的同学都没有什么演技,不是装老师不像,就是演学生不好,没有什么味道。于是,我大胆举手,说:“李老师,让我来演一演,我当老师,你当学生。”这下可把全班同学的胃口给吊了起来,大家都嚷嚷着要李老师当一名学生。李老师没办法,不过“阴险”的她却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