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妍 《金秋科苑》2009,(9):48-49
化石是亿万年来存留在地壳中的古生物遗骸。通过分析各种化石,科学家们可以推断出远古时代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生物的进化历史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化石就是一部记录地球生物亿万年来不断演化的史书。以下是近年来考古发现的八大最著名化石遗迹:  相似文献   

2.
刘妍 《今日科苑》2009,(9):48-49
化石是亿万年来存留在地壳中的古生物遗骸。通过分析各种化石,科学家们可以推断出远古时代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生物的进化历史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化石就是一部记录地球生物亿万年来不断演化的史书。以下是近年来考古发现的八大最著名化石遗迹:  相似文献   

3.
化石观赏石之美化石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动物的骨骼、甲壳、足迹、蛋等,以及植物的根、茎、叶等或其痕迹,都可成为化石。化石观赏石就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或收藏价值的化石。化石观赏石分为两类:一类是生物遗体(如骨骼等)或与遗体有关的(如蛋等)化石观赏石,称为实体观赏石:一类是生物活动留在岩石上面的遗迹,称为遗迹化石观赏石。化石观赏石现在已经成为观赏石的一大类,受到观赏石爱好者的喜爱。它有以下4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杨孝文 《百科知识》2013,(13):26-27
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研究化石有助于了解生物的演化。下面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十块最奇特的化石。1.1亿年的蜘蛛捕猎化石1亿年前,一只蜘蛛正在向被蛛网困住的猎物发动进攻,突然,一滴从树上滴落的树脂将它裹住,慢慢形成  相似文献   

5.
我的家乡湘潭是历史文化名城、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几亿年以前,古湘潭的面貌是什么样? 偶然的机会,我看到电视台关于湘潭古生物化石的报道,萌发了从湘潭的古生物化石探究古湘潭面貌的想法,重走了寻找化石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古生物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是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石节子沟位于固原市彭阳县罗洼乡,距固原市彭阳县北东约40km,出露奥陶系拉什仲组和背锅山组,产珊瑚、牙形石、三叶虫、头足类、腕足类、腹足类等无脊椎动物化石。本次工作对该地区奥陶纪无脊椎动物化石进行实地调查,共发现1个化石点,对化石点产出特征、保护现状等进行描述,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建议,对研究该地区古生态、古地理环境以及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7.
正化石是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生物遗迹,是古生物研究者探索自然生命历史的重要证据。我们从化石发掘中认识了大量早已在地球上消失的动物,如恐龙、三叶虫、笔石、菊石等。大自然的选择和生物进化造就了它们奇特的生物形态和结构。说到化石的发现,大家脑海中可能会浮现这样的画面:专家们带着各种专业设备在山石中穿梭,经过一番细致、耐心的搜索和挖掘,最终惊喜地发现了化石。事实上,不光是专家,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凭借对化石的喜爱,成为化石猎人。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09,(6):83-83
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4月10日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在保护珍贵自然遗产方面又迈出重要的一步。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的成立.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携手社会各行业、国内外有识之士、企业家、慈善家共同保护古生物化石资源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标志着我国在保护地质环境,保护古生物化石、保护珍贵自然遗产等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基金会要严格管理、规范运作.协助政府做好古生物化石与地质环境保护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9.
化石,是生活在过去地质年代的各种动植物的遗迹。古生物死后, 它们的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高温、高压,形成了化石。其中坚硬部分如牙齿、贝壳、骨骼、枝叶等依然保持了原来的形态、结构。化石也可以是生物活动时留在岩层中的印膜或其他痕迹。  相似文献   

10.
修颖 《科教文汇》2011,(31):201-202
朝阳古生物化石蕴藏着自然世界万物造化的天然信息密码,是科学、艺术和文化价值的统一体,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文所要探讨及研究的是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古生物化石,如何用科学发展观去指导保护与利用朝阳古生物化石的科学、文化价值,如何提高朝阳化石保护与利用的发展战略,从而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古生物成为打造成朝阳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1.
科教大事     
《科学中国人》2011,(11):40-41
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 被子植物的早期历史是有争议的.但来自中国“早白垩世”的一系列化石发现正在开始填补我们知识中的一些空白。吉林大学古生物研究中心孙革教授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David L.Dilcher领导的课题组发现,  相似文献   

12.
辽西凌源~三十家子中生代火山盆地义县组靠上部的一个沉积夹层中,含有鸟、龙及植物等古生物化石计19类。发现了以娇小辽西鸟和凌源潜龙为代表的动物化石群,植物化石发现了买麻藤类和被子植物,代表着植物界的一个主要进化过程。根据对含鸟化石群的埋藏特点及对古生物生存环境、生物群落、岩相古地理环境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这一地区古生物化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I0018-I0019
光明日报北京3月24日电(记者周华通讯员王焕全)你见过动物化石、植物化石、蛋类化石,但是你见过卵泡化石吗?3月18日,世界著名科技期刊《NATURE》杂志刊发了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所长郑晓廷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团队撰写的《早白垩世鸟类卵泡的精美保存对研究恐龙繁殖行为的意义》,对距今1.2亿年前的一件长尾热河鸟化石和两件反鸟类化石进行研究,发现了罕见的保存在卵巢中的滤泡化石,这也是世界古生物界首次对保存完美的早期鸟类卵泡的成果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位于我国东北的辽西,享有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的美誉。上世纪以来,这里出土了以孔子鸟为代表的各种鸟化石;以中华龙鸟为代表的"长  相似文献   

15.
地震化石是暴露地表的古地震遗迹。对形成于地壳较深层次上的地震化石开展综合研究,可以直接获取有关震源破裂过程和方式、震源附近的地质构造背景、孕震环境条件以及相关的震源参数等重要信息和数据。由于大陆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壳5~15公里的深度,这个深度上的温度、压力条件与地表不同,其地质结构和介质性质目前也无法确知。以往有关地震成因的种种解释,大多根据地震引起的地表破裂或者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推断,给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6):794-794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朱茂炎研究组在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了一类呈橄榄状的化石标本。  相似文献   

17.
认识化石     
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骸和遗迹,这些遗骸和遗迹绝大多数在地下经钙质等充填、交替作用而石化了。但有极少数没有石化,如琥珀中的昆虫和冻土中的猛犸象等。更有少数古代生物的子子孙孙延续至今,如我国银杏、水杉、澳州鸭嘴兽、舌形贝(俗称海豆  相似文献   

18.
古生物学是一门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地球发展历史过程中经自然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遗迹,以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古生物标本中蕴含了地史时期地球生命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大量信息,对揭示地球的演化过程,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以及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的变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古生物学在历史上曾有力地促进了进化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和发展,同时,对地质科学领域诸多重大理论的建立和突破提供了古生物学的科学证据。在生产实践中,特别是在沉积矿产的勘探开发中,古生物学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冉浩  邢立达 《知识窗》2014,(7):40-41
在遥远的早侏罗纪,云南禄丰古老的大地上,一头巨大的恐龙轰然倒下……它后来变成了化石,1.95亿年后被我们挖了出来。但是我们很快就发现这些化石有点特别,化石表面有奇怪的网状结构遗迹,这是过去从未发现的,到底是谁动了恐龙的骨头?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I0001-I0001
中国科技网讯据美国每日科学网4月8日报道,一位10岁的英国小男孩在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上向人们展示了一块罕见的古生物足迹化石,该化石标本已被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的专家确认来自3亿多年前的石炭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