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葛爱莲是上蔡县和店乡八里湾村扫盲教师。在从事成人教育的五年中,她尝尽了苦辣酸甜,但也赢得了群众的赞扬。 1988年春,八里湾村需要配一名扫盲专职教师。当时,要办起扫盲班困难重重——没教室、没桌凳、没教材,更难的是愿意入班学习的不多。就在人家都望而却步时,爱莲却自报奋勇当了扫盲教师。有人问她:“你为啥要干这份苦差事呢?”她说:“咱村500多名青壮年,有一半是文盲、科盲,穷就穷在没文化、缺技术  相似文献   

2.
悠悠淮河情──记肖店乡邱湾村扫盲教师闫凤翠余运军,邱家祥她,住在淮河岸边,是甘甜的淮河乳汁哺育着她,如田野里茁壮成长着的棉花大豆一样朴实,那带有普通农妇气息的壮实外表中,深深蕴含着一颗对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为了邱湾村的扫盲事业,她费尽千辛万苦...  相似文献   

3.
卓元 《江苏教育》2012,(Z2):86-88
"卓老师,别走了,你今天怎么也要到俺家坐坐……"一位家长拉着我的手不放。刚婉言谢过这位家长,没走几步,又遇到另外一位家长:"卓老师,我那淘气的孩子,让你费心了,他爸爸妈妈不在家,全靠你了。你看,天那么热,这是自家种的西瓜你一定要收着。"我又婉言谢过。"卓老师,我刚才从外面打工回来,今天你说破大天,咱弟俩也要喝两杯。"我又以有事为由而极力推脱。在上下班的路上,乃至在学校里、家里,像这样的情况,每周总会遇到个三五次。其实呀,家长们没必要对咱这么热情,我只是做了些作为教师该做的事情。就是用我作为教师的全部"家当"——育人、教书,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一、我就是孩子的父亲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特别多,多数是爷爷奶奶在家里带着,孩子的父亲母亲为了家庭生活,不得已背着铺盖卷儿,离开家乡、父母,离开自己可爱的孩子到他乡去打工。他们走了,带走了对孩子的牵挂,留下了希望,希  相似文献   

4.
咱爸很想当画家,可惜呀,他遇上了十年文化大革命,他的画家梦破灭了。于是,他看到许多当了画家的挣钱不少,就整天垂头丧气,闷闷不乐。咱妈呢,她很想当作家。可惜呀,她也遇上十年文化大革命,她的作家梦也破灭了。于是,她看到许多当了作家的挣钱不少,也整天垂头丧气,闷闷不乐。哈哈,都网络时代了,虽说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中学生,又没挣钱,又没身份和地位,但是挡不住咱网友多。他们要实现梦想,没关系,就包在我的身上好啦。一天,我对咱妈说:“妈,我要用一下电脑!我要查英语单词。”一说到电脑,咱就要忆苦思甜:咱家大人把我…  相似文献   

5.
上了这么多年的学,我还真没见过这样“乱”的办公室,这样另类的老师!现在领教了,简直是不可思议、匪夷所思。根据我多年的研究考察发现,老师能在学生面前“袒露隐私”的十分罕见。但是,在我们初三年级的教师办公室里,就有这种人类!别看咱语文老师平时挺平易近人的,一副淑女娇柔的模样,可是,她也有疯狂的一面!死党因没交作业被老师请进办公室,坐在里面补作业,说实话,那感觉并不好受。别的同学正上着自习课,惟独她在“乱室”中心惊肉跳。不知道是哪位男老师在离开办公室时对咱语文老师——小玲姐说Bye-bye,惹得六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愤然…  相似文献   

6.
西乡东乡     
记忆当中的西乡东乡.是小时候母亲时常挂在嘴边的说法。现在回想起来,那应该是一生不曾识文断字的母亲.用惯了的诸多二分法之一吧。她小时候上没上学,好像没听人说起过。但后来我们学生组织常用字普及和扫盲识字班开班试时,有人顶着“八嫂”(父亲在族中排行第八)的大号轻易过关,印象一直比较深。那时。我才隐约觉察,每天抱柴禾烙煎饼饮牲口拌猪食掰棒子纳鞋底的俺妈。大概是不怎么识字的。家乡一直把待字闺中的女青年称作“识字班”,从年龄推断,母亲在出嫁之前,应该没赶上识字班?而后来扫盲识字,显然也错过了机会。可以肯定地说,如果她没上学,那也和家庭经济情况无关,因为她总念叨,“俺爷打牌瘾真大,一输就是十几吊,下驴驹了都叫不回来”。我甚至相信,她可能是还带着一丁点优越感.连同东乡西乡的刻板印象。从祖辈种植经济作物的东乡嫁到了相对贫瘠的东乡,尽管夫婿走南闯北还舞文弄墨。那时候,别说是庄里的老少,就是加上东西乡里的邻亲。识文解字,有几人?说起来.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三十年之后,在一个完全陌生的语境中,我又碰上了一个西乡里的东乡。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育》2006,(9):31-31
我的生物老师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校长也要敬她三分。 高二,她刚开始带我们的时候,没觉得此人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后来就渐渐发现,她这个人教课很是古怪。首先,她从来不留作业,甚至到了高三也是这样。后来到了高三时,这就正中了我们物理化学老师的“下怀”,理化老师开始狂轰滥炸,一天恨不得留七八张试卷,然后还特温柔地说“咱后天订正啊”,弄得我们差点连数学作业都顾不上了,谁还想着生物啊。  相似文献   

8.
不能放弃你     
刘伟 《教育文汇》2007,(3):34-35
开学不久,我就碰到一大难题:吴锐同学,平时很少讲话,不与别的同学来往,整天呆坐在那里;请她回答问题,她始终一言不发;更可恼的是,她还不做家庭作业,多次批评后仍不见效。起初,我以为她对我这个新老师有意见。于是,我就咨询了其他老师。他们一听,竟相摇头说:“她性格内向,成绩一塌糊涂,可以不管不问。”唉,这样的学生、这样的成绩肯定会拖班级后腿的,尤其是在这层层都进行评比的中心学校,她肯定会影响我班的成绩,影响我的业绩。想到这儿,我气不打一处来,怎么碰到这样的学生?此后,我也就没再注意她。家庭作业不做,我也没有多追究。别人都知道她的情况,别的老师都管不了,我又能怎样?何况这也不是我的过失。渐渐地,我就把她淡忘了。  相似文献   

9.
我们家乡的小学和初中是连在一起的。我在这所学校里度过了八年。八年里有许多老师教过我,现在对他们的印象都不深了;只有一位班主任王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因为她遇事总会讲一个故事。她说的几个故事真精彩,一直到今天我还记得。  相似文献   

10.
一千张糖纸     
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外婆家住。正是七岁八岁狗都嫌的年龄。加之隔壁一个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笑呀,闹呀,四合院里到处充满我们的声音。表姑在外婆家里养病。一天,她对我们说“你们怎么就不知道累呢?”我和世香相互看看,没名堂地笑起  相似文献   

11.
15岁的丹妮是我同事柯明的女儿,每天放学跑过一条街来我们办公室里找她妈妈取钥匙。 我很奇怪,为啥不配一把钥匙给她?柯明用不容置疑的目光看着我说:"必须这样做啊!她没钥匙,我才能掌握她。几点几分,她在路上;几点几分,她出现在办公室里我心里都有数。这样她才不敢乱来……”  相似文献   

12.
小鬼当家     
女儿四岁;乖巧伶俐,惟一的缺点就是胆子太小。为这事,我们没少伤脑筋。 什么?你问她的胆子怎么这样小?那就让我来说你听听吧。在我们院内,每到周末,小朋友们就都在院子里集合做游戏,她总是不敢独自下楼,大人把她送下楼,她却要大人陪她玩到底,在家里也是这样,大人在客厅看电视,她就不敢去书房,牵着你满屋乱转,你说烦人不烦人?最丢人的是有一次带她去  相似文献   

13.
在阳朔县普益乡中心小学,我找到了张建清。七年不见,她的变化很大。在我原来的印象里,她是一个性格腼腆,一说话就脸红的女孩子,而现在已是一副老成干练的模样。原来白晰的脸庞晒得黝黑,同山里人没有两样。那双明亮的大眼睛里的稚气也被深沉所取代,眼角上已经有了细细的皱纹。我捧着她沏的热茶,一边喝,一边和她谈了起来。张建清告诉我,她的家乡——普益乡,地处阳朔县交通最不方便的山区,还在家乡读书时,目睹家乡文化教育的落后和外来教师不安心工作的情况,她就开始意识到自己将来的责任。在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14.
家有升学女     
做父亲,真正是一门“做到老学到老”的学问。最惨的是像我这样,年近“知天命”了,女儿才刚要考高中,对如何做父亲忽然没有把握了。当她到夜里12点多还不休息的时候,我一方面感到欣慰:她自己知道用功,我就可以省点心了。同时又感到心疼:小小年纪没黑没白,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一熬多半年,怎么受得了!  相似文献   

15.
家有升学女     
做父亲,真正是一门“做到老学到老”的学问。最惨的是像我这样,年近“知天命”了,女儿才刚要考高中,对如何做父亲忽然没有把握了。当她到夜里12点多还不休息的时候,我一方面感到欣慰:她自己知道用功,我就可以省点心了。同时又感到心疼:小小年纪没黑没白,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一熬多半年,怎么受得了!  相似文献   

16.
坐上回家的列车,是在腊月二十九晚上了。一上车,我就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在电话里告诉她,明天我就可以回家了。车厢里,到处都弥散着浓浓的节日气息。当我看到窗前悬挂的红灯笼时,不禁又想起家乡的新年。在家乡,每到过年时,  相似文献   

17.
有个妇女张桂花, 今年刚好四十八。 村里夜校搞扫盲, 她也报名学文化。 村长说她已超龄, 可她一定要参加。 大伙问她为什么? 桂花打开了话匣匣: “俺从小没念过几年书,不识字把咱害苦啦。  相似文献   

18.
下园实习时,有一个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叫小仪,好像对什么事都不在乎。比如,我们第一天去幼儿园实习,其他小朋友都很兴奋,只有她好像没看见一样,一点都没反应。后来班上老师告诉我:“这个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不在乎、无所谓。”我觉得很奇怪:她真的是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不感兴趣吗?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应该对什么都好奇才对啊!于是我就格外关注起她来。一天,班上老师请“最凶”的小珍做小老师维持纪律,不一会儿,活动室里安静了下来。就在这时,小仪忽然说:“你干吗踩我?”在安静的活动室里,她的声音显得特别响。小珍立刻冲到小仪…  相似文献   

19.
家有升学女     
做父亲,真正是一门“做到老学到老”的学问。最惨的是像我这样,年近“知天命”了,女儿才刚要考高中,对如何做父亲忽然没有把握了。当她到夜里十二点多还不休息的时候,我一方面感到欣慰:她自己知道用功,我就可以省点心了。同时又感到心疼:小小年纪没黑没白,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  相似文献   

20.
Q:我女儿今年上三年级,在二年级的时候她就曾把自己的压岁_钱拿到学校里分给同学,说是想拿去跟朋友一起分享。当时我就理解成孩子对钱没有概念。就没再深究。今年学校组织秋游,虽然我给她准备了足够的零食和10元零用钱。但她却偷偷地在家里拿了一百多元钱,并且都分给同学用了。我知道这事后就呆了,问她为什么要分给同学,她说是想让不跟她玩的同学跟她玩。我现在特别困惑和着急,到底为什么她会这样做?该怎么样引导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