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2007,(22)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自古以来,望子成龙的期盼让无数父母为了儿女的前途倾其所有。有调查显示,我国家庭用于教育的投资正在逐年递增,甚至已经超过住房支出。而在  相似文献   

2.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一些家长甚至为培养孩子举债也在所不惜。尽管教育部明确表示,国家不赞成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出国留学,但中国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热非但没有降温,反而留学年龄还在下降。热点聚焦一位妈妈在论坛里发出这样一则帖子:"孩子马上就6岁了,家里人希望我陪他出国上小学,大家给我出出主意。"帖子一出,众多家长第一时间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另一则来自大连  相似文献   

3.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并流行至今的一句教育口号.“再穷不能穷教育”体现了我国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再苦不能苦孩子”表达了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的愿望,但也隐含着对孩子的溺爱之意.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适度地吃点“苦”,有利于磨砺其意志,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仲达 《家长》2013,(8):7-11
时下有一句流行的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应着这句话,父母纷纷为孩子制订了各种学习计划、报培优班、上贵族校,忙得不亦乐乎。还有一句话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于是,无论自己怎样辛苦,父母都要想尽办法,为孩子做好一切超前教育,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5.
有人提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此口号的提出,为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但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即使过上富日子,也要苦孩子。现在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把孩子看成是掌上明珠,孩子要星星,不给月亮,优越的家庭环境使有些学生依赖性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有的学生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  相似文献   

6.
口号多,是中国的特色.看看那大街小巷墙头门口上涂抹的悬挂的张贴的就知道。教育口号多.又是中国特色之特色:什么“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什么“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什么“学校以学生为中心”——从这些琅琅上口对仗工整的迷人口号看来.教育享受如此高的重视程度。当下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啊。可教育的现实境况总让人觉得这些迷人的口号只能给教育带来精神上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要刊速递     
《天津教育》2011,(7):2-2
韩国与中国一样,都是深受儒家伦理影响的东方国家,有重视教育的传统。类似“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观念,在韩国比在中国贯彻得更彻底、更极端。“学历是门面,是进入上流社会的通行证”,这样的观念深入韩国社会的DNA。  相似文献   

8.
温都尔村教育制定优惠政策效果显著白金良近年来,内蒙古扎来特旗巴颜扎嘎乡温都尔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教育部门的指导下,提出了“社会要进步教育要先行”的口号。采取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为教育办实事,给优惠”的新措施,为教育制定了一系列优...  相似文献   

9.
侯江 《成才之路》2010,(30):I0005-I0005
曾几何时,我们经常看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说法。这种说法当然有着比较"正面"的现实典型。比如汶川及周边地区再建设时,学校建得美轮美奂,让世人叹为观止。当然,用不用那么多钱建那么豪华的学校,孩子是不是需要如此豪华的学校来建立安全感,这个话题另说,而且,也已经有无数人说过了。  相似文献   

10.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提醒了我们什么?在中国,读书还用得着提醒吗?一个口号在华夏四处流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城市疯狂  相似文献   

11.
周丽 《湖北教育》2002,(24):47-47
时下有一句流行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用在贫困地区的教育是恰如其分的,但是切不可将之理解成无限度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如今,在人们的腰包渐鼓之后,很多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在孩子身上花钱,想方设法让孩子过得更舒适、更安逸。眼下,一些城区中小学校兴办的“贵族班”呈愈演愈烈之势,笔者作为一名教师,对此颇有看法。  相似文献   

12.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提醒了我们什么?在中国,读书还用得着提醒吗?一个口号在华夏四处流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城市疯狂的择校热,县乡  相似文献   

13.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激烈的市场经济的竞争中,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对于此方面本文就一个局部的教育现状,初中数学的教学方面的工作问题,作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4.
胡乐乐 《教育》2012,(27):5
据9月1日《长江商报》报道,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3000余名学生需要自带课桌报到。有的学生把茶几拿来当课桌,而留守儿童只能由年迈的奶奶扛桌子送其上学。许多地方一再大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以证明他们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如果这句口号不落到现实中去,就办不好让  相似文献   

15.
正"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经典名言,再一次在花垣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与刘世文对话时,他一再提到如下观点:办教育,不仅仅是为孩子们打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更重要的是提升教育内部软实力,让农村孩子变得和城里孩子一样有竞争力。记者:您的第一份工作是教师,又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如今回到教育岗位,您如何看待和理解教育?刘世文:1991年,我从邵阳师专毕业后,被分配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60年代。国家提出了“村村办学”的模式。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口号感召下,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全国各地的农村建起了一座座乡村学校。  相似文献   

17.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提醒了我们什么?在中国,读书还用得着提醒吗?一个口号在华夏四处流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城市疯狂的择校热,县乡学校准军事化的重点中学,赚  相似文献   

18.
<正>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邹联克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表示,贵州受地理条件影响,山多平地少,办学条件相比东西部地区较为薄弱,让山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邹联克说:“良好的教育首先是公平的教育,有教无类,让所有人都能接受教育。”据邹联克介绍,近些年来,贵州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摆在民生保障的首要位置。一是加大资源供给的倾斜力度。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中国的家长是最累的,尤其是现在这些独生子女的家长,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为孩子的一生谋划: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进最好的小学,入重点中学,考名牌大学,做最体面的工作……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往往使家长们迷失自我,要么对孩子百般迁就,要么对孩子疾言厉色,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困难。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和家长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沟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再富也要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从这句国人皆知的口号中,可以看出我们发展教育的决心。作为一个教师,每每在报刊上…  相似文献   

20.
穷县办大教育,而且还办得有声有色,这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巍山县的真实写照。“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否则,我们就无法摆脱贫困和落后。”这是巍山县上上下下达成的一致共识。过去,由于贫困学生多,学校无力解决更多困难,贫困生在校学习不安心,极大地影响了全县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