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2007,(28)
前不久,在成都市太平小学,一封家长写给老师的表扬信,却被老师认为是一封举报信,并认为此信是破坏老师和家长关系的"定时炸弹"。为了孩子的成长、成材这个"共同的目标",老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以往的思维中,大多认为家长会就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事情。虽然是老师和家长谈论有关孩子的事情,但依然觉得家长会怎么开似乎与孩子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当本刊记者与一些学生谈论起家长会的时候,却发现他们竟然很想给家长会“变脸”。笔者记下了这些孩子们的话,他们的想法也许未必全面和科学,但笔者希望对开会的老师和父母有些启发。家长会最好让我们参加老师一说要开家长会,我们就觉得肯定又要讲我们的缺点和错误了。可我不知道老师都说了我们哪些不好,只看到父母回来拉着脸。那时我就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参加家长会,我想听听…  相似文献   

3.
我园近两年经常开展的一项家园共育活动叫“嘉宾有约”——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邀请本班幼儿家长做嘉宾,和老师共同组织教学游戏。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职业、阅历与专长等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有的老师会问:“家长工作都很忙,他们愿意来园参加这样的活动吗?”“家长不是老师,孩子听他们的话吗?他们会组织孩子吗?”这些问题我们是这样解决的  相似文献   

4.
许多初中生反映:“信和日记被家长或老师偷看了,我们需要有隐私权。”家长也不无抱怨:“孩子为什么不听话而倾心于写那些令人担心的日记?”少数老师甚至把学生的“情书”公布于众,以示纪律严明……学习生活中的这些矛盾还真不少。其实,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并不仅仅依靠《未成年人保护法》或打官司,是否还有一些更明智、更策略的心理应对办法?孩子的“隐私”与成人的截然不同,那是一种青春的萌动,是孩子成长中的“烦恼”。笔者曾经接待一位家长,他诉说读初中的儿子因写了一封“情书”给某女生,结果被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严厉批评了…  相似文献   

5.
经常听到一些幼儿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对老师的要求言听计从,毫不含糊,而对家长的话却置若罔闻,当作“耳边风”。这些孩子为什么听老师的话而不听家长的话呢?我认为原因不外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儿童心理上的倾向性所致。因为儿童从入园时起,就接受过爸爸、妈妈“要听老师的话”  相似文献   

6.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可是在新课改的阳光沐浴下的校园内,一群孩子却像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一样,被称之为“差生”,倍受老师、家长的冷落,甚至是嘲笑、斥骂。这些孩子更需要爱的阳光,教师和家长必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把信任和赞赏给予每一个孩子,用一颗颗爱心托起他们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7.
犹太民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不幸的民族,但是在今天却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什么?是靠教育培养出强大的民族群体。孩子放学回家,家长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今天向老师问问题了没有?”可见他们的问题意识较强。我们的前人也早有此熟识,“学则须疑”就提出了学习中要有问题意识。初中语文第五册《怀疑与学问》就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怀疑精神与做学问之间的辨证关系,这里的怀疑精神就是问题意识。而现在我们家长大为关注的是“你考试考了多少分?”不仪仅是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考分也显得过于热情,而淡化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吴放 《山东教育》2002,(36):23-23
吴放老师:你好。当家长在一位老师面前毫无顾忌地说另一位老师的不是时,这位教师该如何处理呢?顾洪顾老师:你好。你所提到的是教师与家长交往过程中时常会遇到的情形,也确实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影响到教师与家长或教师同事之间的关系,需要谨慎从事。仔细分析一下,家长在一位教师面前抱怨另一位教师的原因通常有这样几个。第一个是,家长遇到了问题不知该到哪里去寻找解决的办法,于是“有病乱求医”,抓住一位老师就倾诉。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家长与那位老师直接沟通有困难,于是转而求助于另外一位老师。当然…  相似文献   

9.
活动背景 现代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是百依百顺,这就导致一些孩子经不起批评,受不了挫折。有时候由于迟到、和同学闹矛盾等,被老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会想不通,片面地认为老师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给自己找麻烦,进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抗老师的教育,甚至让家长到学校帮自己“理论”、无端投诉老师,严重地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批评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家访新花样     
一提起家访,很多学生就会惊慌失措,他们认为老师会向家长“告状”,所以总是以一种不信任不合作的态度,希望老师尽量不要家访。大多数教师家访时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家访的时问,学生的家庭背景,谈话的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但这样的家访,有时会流于形式,给教师和学生都造成一定的负担,教师付出很多,效果却不一定明显。如果改变一下形式,使学生和老师解除误会,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你们的孩子今天中午不睡觉。”“今天画画你们的孩子画得一塌糊涂。”“他今天又打小朋友了。”类似这样教师在幼儿家长接孩子时,向家长告状,诉说幼儿一夭犯下的错误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我认为教师的这种做法有不妥之处。首先,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都较差,犯错误是难免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分析问题,改正错误,而不宜简单地以“告状”的方式来解决,从而把问题推给家长。其次,老师向家长“告状”,往往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有的孩子家长性格粗鲁、脾气暴供,听到“告状”后就对孩子进行体罚。这些孩子一旦犯错误后…  相似文献   

12.
现代都市里不少孩子非常聪明,可是学习成绩却与他的智商不相匹配。以前老师、家长们错误地认为,这些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只要解决了孩子的思想问题,就会快速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现在随着脑科学、心理科学的发展,科学家终于找到了影响孩子们成绩的罪魁祸首——“学习障碍LD(Learning Disability)”。  相似文献   

13.
“双差生”是指思想品德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只有研究和掌握“双差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才有可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一、“双差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括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基本成分,品德不良的中学生,其心理特点也一定会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表现出来.(一)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双差生”由于品德不良和学习成绩低下,经常遭到家长的责备打骂、老师的批评训斥、同学和邻居的讽刺挖苦,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损伤.由此他们讨厌家长和老师,希望他们不要管他.可是家长和老师又恨铁不成钢,往往管得过严、过急,方法过于生硬,所以“双差生”与家长、老师之间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例如.有的学生顶撞老师说:“我一不偷二不抢,你拿我怎么样?”家长骂他他不理,打他他就跑,甚至以死来威吓父母.“双差生”做坏事以后,往往感到心虚,怕家长、怕老师,见到这些人往往采取疏远、回避、警惕的态度:如果触犯他们,还会采取粗暴无礼的行动.他们异常敏感,有时老师一个眼神或动作.人们无意中说的一句话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冲动或忌恨.他们错误地认为家长的教育是嫌弃他们,老师的教育是有意找麻烦,同学的帮助是打击报复.  相似文献   

14.
说到青春期教育,“早恋”就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老师、家长和学生往往各执一词。一个中学生认为:男女同学互相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师和家长用不着大惊小怪。针对有些老师激烈反对“早恋”,一发现男女同学交往密切就严厉批评学生的做法,这个学生说,该不该谈恋爱是感情问题,与道德无关。而且,家长和老师也应该相信学生能处理好他们的感情,不要过多干涉。一位中学的团委书记说:“早恋”这个词本身就  相似文献   

15.
说到青春期教育,“早恋”就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老师、家长和学生往往各执一词。一个中学生认为:男女同学互相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师和家长用不着大惊小怪。针对有些老师激烈反对“早恋”,一发现男女同学交往密切就严厉批评学生的做法,这个学生说,该不该谈恋爱是感情问题,与道德无关。而且,家长和老师也应该相信学生能处理好他们的感情,不要过多干涉。一位中学的团委书记说:“早恋”这个词本身就  相似文献   

16.
上海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德育室的孙永清老师近来总在想一件事,怎么把班主任培训教案里新增加的“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改得更好。经常有青年教师向他“诉苦”:自己对学生一片好心,却不时被一些家长误解和指责;有些家长还会搬出“教育新理念”给他们“上课”,老师的权威似乎正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7.
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在学习上容易遇到一些障碍,家长和老师应给予对症下药。学生懒怎么办?表现:一年级有些新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差,别的同学积极思考时他们却懒得转动大脑;别的同学上课时紧跟老师的节奏,他却连书懒得翻。原因:因为家长的溺爱,孩子失去了自己动手动脑的许多机会,久而久之,脑子和手就“锈”住了。药方:一个四肢不勤的人不会是一个勤于动脑的人。需要孩子自己做的事一定让他们自己完成;孩子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应该鼓励他自己解决。抵触老师怎么办?表现:许多被宠惯了的孩子上学后受不得半点委屈,他们抵触老师…  相似文献   

18.
前一段,我校组织班主任老师学习了《少年儿童研究》杂志1999年第9期上的一篇题为《如果您的孩子也是“差生”──一封家长写给老师的信》的文章。文章虽短,但老师们感受却很深,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得到不少启发。他们纷纷以“教育需要情感交流”、“以母爱的心珍爱学生”、“像家长对待自己的孩子对待学生”、“给学生一张笑脸”、“人格魅力”、“要善待每一位学生”为题写出了各自的感想和体会。一位教师这样写道:“如果自己的孩子也是‘差生’,自己不是也希望老师将爱心播洒给孩子,用耐心来教导孩子,使之成为一名能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鉴于此,几年来,我坚持以书信交流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表扬信这是我常用的形式。每周五我都要为本周评出的、在某一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写一封简短、热情洋溢的“表扬信”,让学生带给他们的家长。另外,对在重大活动、突出事件中有出色表现的学生,我也会毫不吝啬地给其家长写上一封“表扬信”。这样,由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会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肯定与鼓励,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学习,更加主动地去改正缺点。鼓励信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或犯了错误需要…  相似文献   

20.
另类=堕落?     
当前学生中流行一种另类文化,热衷于此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个性的体现,但一些家长、老师却认为这些所谓的时尚文化扭曲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诱使他们走上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