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高考概率题是以实际应用问题为载体,主要考查排列组合及概率等知识,突出考查概率统计的思想方法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概率时,经常容易出错,下面就学生考试及作业中易混淆的一些问题,进行对比辨析.一、"互斥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1)事件的"互斥"与"相互独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个事件互斥是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两个事件相互独立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对另一个事件是否发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一、学习目标(1)了解互斥事件及对立事件的概念,能判断两个事件是否是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会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3)思维习惯的培养:在顺向思维受阻时,转而逆向思维.二、学习重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概念的理解以及互斥事件概率加法公式的掌握三、学习难点互斥事件及对立事件的区别和联系四、教学过程1.学生活动过程学生活动1观察下列案例,根据案例回答问题:案例1在掷一枚正六面体骰子的试验中,记事件"出现1点"、"出现2点"、"出现3点"、"出现4点"、"出现5点"、"出现6点"分  相似文献   

3.
关键事件"是指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教师要围绕该事件作出关键性决策,并导致教师朝着特定方向发展.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关键事件"的主题不同.作为教育活动中的关键事件一般具有典型性、自我体验性、情境依赖性、创生性等特征."关键事件"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关键事件及问题的梳理与思考,可以揭示内隐观念,触动教师"灵魂深处"的隐性教育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促进缄默知识与外显知识之间的转化;有助于教师个体生存方式的改变,启迪教师追求一种智慧的教学生活方式.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要重视教师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事件".  相似文献   

4.
郭德刚事件由公众人物与媒体之间的司法纠纷演变成一场有关公共道德和社会风气的大讨论.传统媒体在事件中大都持批评郭德刚的立场,网络舆论则经历了由"倒郭"到"挺郭"的转变,造成传统媒体和网民立场差异的根源是公众对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越位及公权力介入公共讨论的不满,以及网络舆论的"反沉默螺旋"效应.郭德刚事件凸显了权力与公众冲突时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角色差异.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对中石化黄岛事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该事件尽管对中石化股价的冲击有限,且仅是短期效应,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事件形成发展演化机理取决于信息扩散机制、市场对信息的反应程度及由此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因素的相互耦合作用.黄岛事件发生后的及时应对降低了该事件可能对股市产生的剧烈影响.由此,完善信息扩散和反馈机制、完善金融监管、构建防范和应急机制以及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理应成为防范股市黑天鹅事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如何规避学校危机事件扩大为"校闹"是学校及教育部门最关切的事情之一.风险社会"校闹"的诱因复杂多样,以往研究较为分散,缺少多因素的组合路径探索.通过访谈江苏和江西两省22位中小学校长,构建案例库,使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危机事件是否会扩大为"校闹"的多重并发因果机制.研究发现,行为主体价值取向不理性和沟通效度差是危机事件扩大为"校闹"的必要条件,学校风险和应急管理到位及无社会不良示范是其不扩大为"校闹"的必要条件;危机事件扩大为"校闹"的模式有消极管理型、舆论助燃型和高损匹配型,不扩大为"校闹"的组态有耦合消减型、沟通攻坚型以及理性减震型.危机事件是否扩大为"校闹"是多种前因条件组合作用的结果,若能为"校闹"精准"切脉",找到其形成的组合路径,便可有效减少"校闹"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易错点扫描"可能"与"非等可能"不清致误.混淆了"互斥事件"与"独立事件".混淆了"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有序"与"无序"混同,导致基本事件的个数求错.混淆"无放回抽取"与"有放回抽取"而出错.忽视对所求出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检验,期望和方差的计算出现错误.易错题诊断例1掷一对不同颜色的均匀的骰子2次,计算点数和大于7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校园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处理不好,势必会给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及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冲击和严重影响.在发生此类事件后,宁波市象山二中积极采取措施,通过致全校师生"校园突发事件通告书"、对教师团体和学生团体分别进行辅导及后续个体干预策略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命教育活动,使他们尽快走出了危机事件的阴影,保证了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自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之后,"‘9.11’事件"、"‘911’事件"、"‘9-11’对美袭击事件"之类的用法,开始大量地出现于报刊杂志及各种出版物中。实际上,关于"‘9.11’事件"之类用法之表述形式,并不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属于不规范的表述形式。根据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9.11’事件"之类用法的正确表述形式应该是"‘九一一’事件"。对这类不规范用法的规范与廓清,对于我们肃清目前各种出版物中大量存在的诸如"‘九.一八’事件""‘3.8’大案"、"台湾‘3.19’枪击事件"等之类的不规范的用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类化规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可能事件与必然事件是随机事件的两个极端情况.对于随机事件,它的概率是自身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是自身的属性,是可以度量的.平时教学对于"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随机事件"的举例要注意语言准确性,这建立在对于概念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三鹿事件"引发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地震".它的标本意义在于,它所折射出的不仅仅是某个企业或行业的问题,而是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如何有效均衡"德"与"利"、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关系的问题.本文在回顾了企业社会责任渊源,社会责任内涵及层次的基础上,从企业社会责任视阈对"三鹿事件"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学目标及设计思路1.教学目标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意义,会把事件分解成等可能的基本事件;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掌握好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难点实验结果的有限性和实验结果的等可能性,特别是对"等可能性’的理解.3.教学设计思路由前面所学的"频率估计概率"引出本节古典概型的教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会学生"理解古典概型的特  相似文献   

13.
吕珩 《中国教师》2004,(12):27-28
遭遇和危机 德国著名教育哲学家O·F博尔诺夫在<教育人类学>一书中指出,"在人的生活中会有一些突然出现的、非连续性的事情,无论如何不能把这些事件纯粹地视为外来干扰.相反,这些事件具有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在他看来非连续性事件就包括"对今后生活举足轻重的遭遇"及"有较大的、威胁生命的危机"等.  相似文献   

14.
"吴国桢事件"是台湾政坛五十年代的一件大事,它体现了随着台湾政局的稳定,蒋介石的独裁专制的加强及蒋氏父子在国民党的不可侵犯的核心地位."吴国桢事件"的产生一方面源自蒋氏父子不惜动用高压手段剪除一切对己不利的"异势力",另一方面,吴国桢作为事件的当事人一方,他自身的各种因素也是导致这起事件产生的重要原因,吴国桢本身固有的民主思想、自身的性格、派系色彩及其强烈的美国背景都是这起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我们积极研究、探索、推进以创造"关键教育事件"为内容的,以有栽体、有聚焦、参与式、开放式为特点的教研模式.本文阐释了"关键教育事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创造"关键教育事件"需要考虑的四个问题,以及基于"关键教育事件"的教研流程.  相似文献   

16.
蒋蓉  李汉学  任卓 《教育科学》2021,37(3):19-24
农村教师群体性事件主要有因教师群体权益受损诱发的事件和因教师个体权益受损诱发的事件两种类型.在"互联网+"时代,两种类型的农村教师群体性事件都有各自独特的演化机理."互联网+"时代的农村教师群体性事件,其萌发具有"隐蔽性",其样态具有"双向联动性",其发展具有"扩散性",其影响具有"广深性",其防控具有"复杂性".新形势下,理性分析"互联网+"对农村教师群体性事件的影响,针对"互联网+"时代农村教师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特征,共建大数据时代农村教师命运共同体、充分发挥"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的形势预测功能、保障"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教育社会张力的合理表达是"互联网+"时代农村教师群体性事件规避与预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事件情节、疑云、真相、结局层层推进对"琼民源"造假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深入的对此事件从历史、制度及企业内部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从而提出了会计人员的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圈子"的形成,加速了危机事件传播的速度与效率,使得信息流动更加快速、便利.但危机事件的全面渗透造成了公众心理和情绪的快速形成、更替与变迁,人们开始正视危机事件中关于"理性"与"感性"的辩证思考.基于此,研究通过危机事件、共情传播以及传播效应的相互关联分析,提出了规律性假设,并应用实证分析进行了具体事例的认知探索.结果表明,危机事件中互联网"圈子"用户的共情传播机制呈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双过程表现,且各假设成立.同时,研究又根据实证中提取的要素特征和传播路径,构建了共情传播要素评价体系,勾勒了危机事件中互联网"圈子"用户的共情传播演化机制与发展轨迹,讨论了共情传播路径探索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圈子"的形成,加速了危机事件传播的速度与效率,使得信息流动更加快速、便利.但危机事件的全面渗透造成了公众心理和情绪的快速形成、更替与变迁,人们开始正视危机事件中关于"理性"与"感性"的辩证思考.基于此,研究通过危机事件、共情传播以及传播效应的相互关联分析,提出了规律性假设,并应用实证分析进行了具体事例的认知探索.结果表明,危机事件中互联网"圈子"用户的共情传播机制呈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双过程表现,且各假设成立.同时,研究又根据实证中提取的要素特征和传播路径,构建了共情传播要素评价体系,勾勒了危机事件中互联网"圈子"用户的共情传播演化机制与发展轨迹,讨论了共情传播路径探索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4、85页。【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试验—分析"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与同伴交换想法。2.体会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3.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及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