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环境下大众文摘期刊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江 《出版广角》2011,(9):50-53
数字阅读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为传统出版业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新媒体环境下,自身优势与劣势都非常鲜明的文摘期刊能够采取怎样的发展路径?面对数字阅读带来的版权争夺战,文摘期刊是隔岸观火还是有所作为?数字技术对文摘期刊来说到底有何价值?面对新媒体大潮和数字出版时代,文摘期刊乃至传统出版业究竟该向何处发力?本文尝试从版权经营、数字内容资产管理、未来出版业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著作权问答     
问:翻译外国图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首先要查明该书的著作权归谁所有。一般外国图书的版权页上都有一个版权标记(C)标名版权的所有人。在我国,一本书的著作权人在一般情况下就是在该书上署名的作者。但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作者的版权一般都转让给出版商,因此作品的版权往往是归出版商所有的。明确了著作权人以后,就要设法与其取得联系,签订翻译出版合同。如果自己没有办法与著作权人取得联系,可委托代理人或代理公司办理。从理论上说,翻译出版外国图书,是译者取得著作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的著作权法有关规定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如要适用转载法定许可,需要具备以下7个条件:第一,作品已公开发表.第二,作品发表在报纸或者期刊上.第三,著作权人没有作出不得转载、摘编的声明.第四,其他报刊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形式刊登已发表作品.第五,依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第六,没有影响作品的正常使用,也没有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第七,已发表作品是中国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一、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涉及的著作权问题   1.1 数据库开发中的版权问题   数据库是作为一种作品、作品片段、数据或其它资料的汇集、整理并通过电子形式表达出来的信息实体.数据库开发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图书馆开发的数据库类型主要为书目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它主要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独立开发和购买他人的数据库来实现.书目数据库开发过程中主要涉及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利,制作文摘数据库时可以不必取得著作权人许可,但要尊重其署名权并支付相应的报酬,其根据是我国著作权法第32条规定:“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制作全文数据库时,除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外,均须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版权保护作出了法律规定,这些都是原则性的规定。具体到出版实践,如何合理、合法使用他人的版权(我国又称为“著作权”,以下称“版权”),如何保护自己的版权,这是任何一家出版社都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聚焦英美出版社取得著作权人使用许可的做法,介绍英美国家需要取得著作权人许可使用的作品和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6.
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版权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数字版权能否得到应有的保护,决定着版权价值的流向,因此,解决数字版权保护问题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分析数字版权保护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实现著作权人、作品权利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这需要政府、管理部门、著作权人、作品权利人和公众共同努力,从法律、管理、技术方面完善版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所谓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是指对报刊上已发表的作品,其他报刊依法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转载、摘编的法律制度.我国《著作权法》第32条第2款对这一制度做出了如下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以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这一规定中包含了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中的两种限制,一种是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对著作权人权利的限制,另一种是著作人对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的反限制.下面分别就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中的限制与反限制问题以及报刊转载法定许可对外国作品的适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科技期刊论文发表时滞问题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 3 2条规定 :“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 ,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 ,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 ,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1] 国家科委也明确要求学术期刊“努力减少稿件在编辑部的滞留时间 ,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出去减少信息贬值” ,此外还对报道时差作了具体规定。科技期刊的出版周期对于推动科技创新意义重大。尽管《著作权法》颁布至今已逾十年 ,但科技期刊论文发表时滞太长的问题仍未真正得到解决。论文…  相似文献   

9.
站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高度完善数字版权法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潮 《传媒》2010,(8):10-12
大家都知道前段时间发生的"龙源事件".很多人可能感到奇怪:龙源期刊网作为一个版权内容网络平台,10多年来签约数千种期刊都没有遇到版权纠纷,为什么遇到了第一起额度并不大的诉讼就要以抗拒司法执行这样的激烈方式来处理,岂不是因小失大?其实,这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漠视著作权人的利益,更不是不尊重司法.作为事件的当事人,我想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利益均衡的纸质文献数字化版权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纸质文献数字化版权问题上,著作权人、数字图书馆及用户是版权利益的三方,只有他们达到和谐共处的状态时才能形成一种均衡的天平结构.著作权人有权维护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依法获取作品使用费,但也应当兼顾用户需求,重视社会公益性;用户享受文献信息服务的同时应自觉遵守知识产权法,并给予图书馆相应的理解与配合;在版权利益天平结构中,数字图书馆无疑起到了一种重要的平衡和中介作用.因此,图书馆一方面要维护著作权人的经济利益,引导用户遵守著作权法;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为用户争取获取知识信息的便利,彰显社会公益性.  相似文献   

11.
所谓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是指对报刊上已发表的作品,其他报刊依法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转载、摘编的法律制度。我国《著作权法》第32条第2款对这一制度做出了如下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杂志社投稿的,“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以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这一规定中包含了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中的两种限制,一种是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对著作权人权利的限制,另一种是著作人对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的反限制。下面分别就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中的限制与反限…  相似文献   

12.
期刊上网的版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学术界关于著作权人对被数字化后的作品所享有的权利问题的两种观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和<著作权法>的修正案,论述了期刊上网后著作权人应享有版权,并提出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应界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网络内容提供者.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主要是传递信息。就一篇新闻作品而言,它是由一个个“信息细胞”构成的,这一个个“信息细胞”,组成了整个稿件的信息总体,就是说信息中有信息。我们现在提倡扩大或增加整个报纸、整个版面的信息量,同时也应该提倡扩大或增加每篇稿件的信息量。衡量一篇稿件“空”与“不空”。实际上标准就是看信息量大小和多少。增加每篇稿件信  相似文献   

14.
文艺作品出版中的版权问题辛广伟文艺作品出版领域是出版界中版权问题较多的一个领域。因出版者没有处理好著作权人授权问题而导致的版权纠纷,又是其中较突出的一个方面。此问题已为文艺作品的出版工作乃至于为我国的版权保护均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亟待我们认真研究并加...  相似文献   

15.
文摘类期刊在我国拥有一定的市场空间,随着数字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不少文摘类期刊受到较大冲击,市场日益萎靡,文摘类期刊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融合发展变得尤为迫切.文摘类期刊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普遍面临定位之困、版权之困、盈收之困和技术之困等,亟须找到破局之道.  相似文献   

16.
“核心期刊”的作用需要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入选核心期刊重要标准的载文量就不能与学术水平挂钩,文摘量和引文量这两个标准在目前中国的学术环境下也不那么可靠,而像期刊的审稿制度、作者投稿取向、稿件来源情况等与期刊质量密切相关的因素则未被考虑……  相似文献   

17.
对一部稿件的优点估价如何,是决定这部稿件能否采用、能否修改的一个关键所在。如果对一部稿件决定采用或决定请作者修改,那即是对它的价值已做出了基本的肯定。然后,便是请作者在现有基础上做出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增删修改的问题。如果  相似文献   

18.
刘磊 《出版广角》2016,(13):45-47
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涉及论文作者、学术期刊及责任编辑的版权问题。论文作者的版权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其一旦与期刊签订版权转让协议,也会受到相应的法律约束;学术期刊属于汇编作品,期刊的版权受到法律保护;责任编辑在汇编过程中付出了智力劳动,应该享有责任编辑署名权。期刊社只有处理好作者、期刊以及责任编辑之间的版权关系,才可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不论你是编辑还是著作权买卖经理,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联系著作权人.有人说,这个问题很简单,打个电话就能办妥,国外的也不难,照版权记录提供的信息就可以找到出版社,一旦联系上出版社,找权利人就易如反掌了.可以这样说,有时候很容易.  相似文献   

20.
期刊的品牌定位是我国期刊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中国期刊立于世界刊林的一个重要议题。而被人们称为信息时代“骄子”的文摘类期刊的品牌定位,有的仍然徘徊在东施效颦、刻意仿造的境况之中,缺乏创新的勇气,没有从文摘期刊的思想性和人文关怀、受众的差异化、个性特色的价值取向以及战略品位上下功夫,做文章,求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