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课例: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练习课上,书上有一组练习题:238-126、232-126、220-126。课前备课时,我觉得这节课的练习内容不是太多,所以在课堂上,我突发奇想,在比较了这三道题后,让学生选择一道自己喜欢的练习题做一做。结果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第一道,而选择第二、第三道的很  相似文献   

2.
授完单位互化内容后,我让学生做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1070毫米=()米()厘米。批阅时发现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错的。第二节课堂上,我在黑板上出示了大多数学生出现的统一的错误答案“1070毫米=1米70厘米”,然后问:“同学们,看黑板上这道题老师做得对不对?”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上节课这道题做对了的同学很快举起手,做错的同学大  相似文献   

3.
[题目回放] 有一次,一名学生上讲台做题。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时,台下同学大喊: “最后一道题答错了……”那位老师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的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有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台来做。3×9=(27)4×9=(36)5×9=(45)6×9=(54)7×9=(62)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答错了……”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要求:1.…  相似文献   

5.
赵军 《快乐阅读》2012,(30):111
上午帮一位老师监考一年级,他交代要读一题做一题。在考试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别学生写的很快,我还没读到他们就已经做完了,大部分学生则是我读一道,大家写一道。让我特别担心的是,有几个学生写字很慢,完全跟不上大家的速度。其中有一个小女孩,一节课就做了一道题。  相似文献   

6.
记得学校曾经组织的语文百科知识竞赛中,有这样一道探究领悟题:当你听到|05|1.1|1.1567|11|这段音乐的时候,你会联想到哪些事物?你心中会涌起怎样的感情?全场无一名学生正确答出,都认为是怪题。我和几位语文教师看到这道题时,也不约而同地认为:这道题学生做起来有很大难度,因为,我若不是兼代几节音  相似文献   

7.
【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有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5道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来做。3×9=(27)4×9=(36)5×9=(45)6×9=(54)7×9=(62)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答错了……”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4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要求:1.…  相似文献   

8.
快乐存折     
河北省中考作文要求:有一次,一名学生上讲台做题。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题的答案时,台下同学大喊:"最后一道题答错了……"那位老师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的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盐水不是水     
在一次教学视导检查时,笔者听了一节教学内容是第12册数学“正、反比例判断”的同步复习课,执教者向学生展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 “盐水的含盐率一定,盐和水是否成比例?为什么?”这是小学六年级一道比较特殊的比例判断题,也是挖掘学生智力因素的一道极富分量的好题。通过课中巡察交流反馈的情况来看,有不少的学生认为这道题不成比例。其理由是:盐水的含盐率一定,盐  相似文献   

10.
盐水不是水     
在一次教学视导检查时,笔者听了一节教学内容是第12册数学“正、反比例判断”的同步复习课,执教者向学生展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 “盐水的含盐率一定,盐和水是否成比例?为什么?”这是小学六年级一道比较特殊的比例判断题,也是挖掘学生智力因素的一道极富分量的好题。通过课中巡察交流反馈的情况来看,有不少的学生认为这道题不成比例。其理由是:盐水的含盐率一定,盐  相似文献   

11.
一位五年级数学教师在复习课中,出了一道题让学生练习:“李方原计划18小时看270页书,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看了20%,实际几小时能看完?”顿时,学生纷纷举手列式解答:270÷[270÷18×(1+20%)]=15(天)。教师连连点头并“及时”作出评价:“很好!我们都已会解答这道题了。”接着,叫学生做另外一些习题。这道练习,学生轻而易举,列式可谓千篇一律。 另一位同年级的老师在复习课中,要学生解答:  相似文献   

12.
在今天的教师工作月度考核例会上,办公会成员间因为小莉老师所执教学科的学生课堂作业发生了争执。小莉是去年才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对执教学科的课堂作业(即教育局教研室统一编制的练习册),她私自实行了选做制:有的课有一道题没做,有的课有几道题  相似文献   

13.
正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课的练习中,有一道这样的题:先找出规律,再按规律填数。(1)6.25 2.5 1 0.064(2)7 3.5 1.75 0.21875按照一般习惯,解决此类练习题的方法是先和孩子们共同分析数据特点,找到规律再填空。但是,这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原本对于这道题的思考是怎样的?我们设计的课堂学习真的是最适合孩子的吗?通过这样的课堂学习,学生除了会解决这道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又学到了什么呢?所以,我想课堂学习真正要做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心理学教授,选了一道数学题,在数学系挑选了20名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做实验。这20名学生的智力水平都不相上下,教授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10人,分别待在两个教室里。教授先来到第一组所在的教室,对大家说:我们现在要做的题难度不大,高中生都能做出来。但要想答好必须要细心。教授又来到第二组所在的教室,对学生们说:现在发到你们手里的这道题,是一道难度非常大的题,连数学奥林匹克冠军都没能做出来,我希望你们中能有人把它做出来。  相似文献   

15.
授完单位互化内容后,我让学生做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1070毫米=()米()厘米.批阅时发现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错的.第二节课堂上,我在黑板上出示了大多数学生出现的统一的错误答案"1070毫米=1米70厘米",然后问:"同学们,看黑板上这道题老师做得对不对?"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上节课这道题做对了的同学很快举起手,做错的同学大部分也随着举起了手.我有意识地点了一名做错题的同学让他谈想法,想了解一下他们做错题的根源.没想到的是他居然能作出十分正确的分析:"1米=1000毫米,1070毫米中有一个1000毫米是一米,剩下的是70毫米,不是70厘米,70毫米应化为7厘米."  相似文献   

16.
闻少 《中学生百科》2023,(17):54-55
<正>父亲:“孩子他妈,这孩子真没出息。”母亲:“这不正像你。”母亲的意思是()A.孩子长得像他父亲。B.孩子和父亲都快停止呼吸了。C.孩子的父亲差劲。D.以上都是。解析:居然给中学生做这么容易的题吗?会不会有辱我们的智商?抱歉,忘了说了,这其实是一道拿来考外国人的题。外国学生想要来中国留学,就必须要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中国学生戏称其为“中国雅思”。这期我们就选几道网上流传的真题(有些也许并不是),与大家切磋切磋。上面这道题的答案就不公布了,相信是中国人都知道。如果你不会做,可以请教街边卖菜的大妈。  相似文献   

17.
一只被咬过一口的苹果 3月27日下午1时30分,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敬修楼的教室内,一群来自各个学校的学生静静地等待着。铃声响过,只见一个监考老师不知从哪里摸出一只红苹果对大家亮了亮,正当学生们感到纳闷时,他“很馋地”咬了一口后放在讲台上,一句话也不说。 这是一道有点行为艺术意味的考题。但不属于素描课,也不是生物课。这是一道作文考题。考卷上一共有三道题,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是第二道,其余两道是:根据两个老汉卖豆腐的幽默故事写读后感,另一道是两首寄情于景的古诗,要求考生选一首改写成叙事文。三道题可以任选一题…  相似文献   

18.
李歆 《陕西教育》2007,(3):31-32
人教版高中《数学》课本第二册(上)习题6.3有一道第7题:已知a,b都是正数,x,y∈R,且a b=1。求证:(1)ax2 by2≥(ax by)2,此题多数学生都做过,但做了之后便束之高阁,并没有引起对这道题的探究性学习。下面,仅对这道课本习题到高考试题的价值功能作以探究,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还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一、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要求学生先做课本练习十七第 1大题,让学生说出各小题的结果。师生一起评论、纠错,复习旧课。   (二)引入新课: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本节课的两道复习题:①板书: 125+ 45÷ 15- 96。教师简单介绍:这是一道整数四则运算题。提问:这道题有哪些运算?该怎样运算?生答:有加、减、除,应先乘除后加减,老师把学生正确回答板书在题右方,并要…  相似文献   

20.
案例内容《用数学》练习课(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1~22页练习四3~7题。)案例描述〔片断一〕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20以内的加减法,不知道同学们掌握得怎样,老师想通过口算比赛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掌握的情况,敢试一试吗?(生:敢。)请翻开课本第21页第3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开始。(约1分钟后,老师喊停。)师:你们做了几道题?生1:我做了5道题。师:这是一条信息。(板书:已做)没做的有几道题?生1:没做的有7道题。师:这又是一条信息。(板书:没做的)一共有几道题?生1:一共有12道题。师:这是第三条信息。(板书:一共有)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三条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