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力量,也让人家了解他所尊崇的人道主义精神。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来自于时代,他也希望用人道主义精神去挽救那个时代畸形发展的社会,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他的小说人物的一言一行中。  相似文献   

2.
狄更斯作品中的人性表现让读者对他所崇尚的人道主义精神有了深层次的了解。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起源于他所处的时代,狄更斯希望通过人道主义精神去拯救当时畸形而罪恶的社会,而这些思想都很好地体现在了他的小说人物当中,让后人对人道主义思想有多维的阐释性和解读性。  相似文献   

3.
狄更斯作为英国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很多作品都体现了人道主义思想,其中尤以《双城记》为代表。《双城记》的写作背景是18世纪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小说主要通过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批判了封建阶级的残酷统治,表达对劳苦百姓的同情和怜悯,倡导人道主义精神。本文主要从小说的人物形象角度,来分析狄更斯在《双城记》中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李淼 《文教资料》2009,(35):20-22
作为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查尔斯·狄更斯以极大的激情猛烈抨击了同时代的社会阴暗面,并希望以此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改善人民生活。他的人道主义思想正是通过其作品得以体现。本文通过具体分析狄更斯的巨著《双城记》来进一步剖析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狄更斯的《双城记》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角度出发,揭露了社会的种种黑暗现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欧洲大陆的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狄更斯对灾难深重的人民大众深表同情,真切希望他们能够摆脱压迫,然而又反对一切形式的暴力革命,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林晓青 《文教资料》2010,(31):10-11
狄更斯将人道主义情怀渗透在他创作的各个时期的作品当中,宣扬一种仁善道德的精神,以一种宽恕,理解的态度来对待阶级矛盾。这种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同时体现了狄更斯创作中不能彻底批判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真挚地同情深受封建统治的受剥削受压迫的劳动人民,愤怒地谴责统治者令人发指的恶行。人道主义是狄更斯小说的指导思想,尤以《双城记》最为典型。文章详细阐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双城记》中的体现并对之加以剖析,指出其进步性及局限性极其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狄更斯《双城记》中德法日太太、马内特医生、律师卡顿三个人物形象典型,最具有代表性,从他们身上能折射出狄更斯的道德观。德法日太太是复仇女神的形象,是反对暴力、反对人性扭曲、反对以暴制暴的代表者;马奈特医生则是仁爱与宽恕的化身,律师卡顿则是一个爱与救赎的自我牺牲者。道德中体现了基督教教义式的爱与救赎和自我牺牲,这三层人道主义思想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道德观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9.
对狄更斯小说思想内容的探讨,国内评论界一般集中在其社会批判的一面,本文认为对人性的关注与探索是其另一重要方面。在小说中,狄更斯对人性的探索广泛而又深入,既包括人性的正常方面,也包括人性的反常反面,而且具有明显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通过夸张与普泛化的方法,从对人物的具体描写进入到对人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对狄更斯小说思想内容的探讨,国内评论界一般集中在其社会批判的一面,本文认为对人性的关注与探索是其另一重要方面。在小说中,狄更斯对人性的探索广泛而又深入,既包括人性的正常方面,也包括人性的反常反面,而且具有明显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在艺术手法上,他善于通过夸张与普泛化的方法,从对人物的具体描写进入到对人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狄更斯认识到法国人民的革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在《双城记》中描写了法国革命的风起云涌。但是他反对暴力革命,他笔下各类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阐释了他的人道主义,既是对道德领域的规范与重整,又是对混乱无序的社会的批判,拉响了对人性思索的警钟。  相似文献   

12.
在《艰难时世》中,狄更斯将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改良视为缓和阶级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其人道主义思想是通过一些人物形象及其命运体现出来的,尤其是女性形象。通过分别剖析这部小说所塑造的三类典型人物形象,即"小圣母"形象、"悔过者"形象以及"恶人"形象,试图从正、反两方面解读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狄更斯在他的创作当中始终贯穿着人道主义思想,宣扬一种以仁慈为核心的圣诞精神,希望用仁爱,宽恕,和解来替代阶段对抗这种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其局限性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狄更斯的童年经历和人生轨迹使他的作品充满着情感和法律的交织与冲突。作为一个温和的人道主义者,狄更斯主张“行善施爱”,极力宣扬人性中善对恶、美对丑的最终胜利,将“爱”高置于法律之上;作为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认为“恶者必亡”,既猛烈地批判资本主义法律的不仁不义,又否定“恶”对法律的肆意践踏,展示了善恶冲突中的情与法、罪与罚的复杂纠葛。  相似文献   

15.
儿童是狄更斯许多小说中着力刻画的一类人物形象,是十九世纪英国社会底层小人物和弱势群体的代表.本文简要介绍了狄更斯的人生经历对塑造儿童形象及对其人道主义思想形成、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侧重分析其笔下的儿童形象体现出的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从而让人们对狄更斯的精神世界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在梅尼特家庭的体现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和探讨,分别对梅尼特、代尔那以及路茜的人道主义精神进行了不同侧面的剖析;接着又对人道主义思想在卡尔登身上的体现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作品是以人道主义为出发点来看待法国大革命的基本内容导向。  相似文献   

17.
刘育根 《文教资料》2007,(27):18-19
狄更斯出身于贫苦的小资产阶级家庭,长期与下层人民接触,对他们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同时也表现出"勿以暴抗暴"、仁爱救世的人道主义思想。本文通过对《双城记》的分析,具体展示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狄更斯的童年经历和人生轨迹使他的作品充满着情感和法律的交织与冲突。作为一个温和的人道主义,狄更斯主张“行善施爱”,极力宣扬人性中善对恶、美对丑的最终胜利,将“爱”高置于法律之上;作为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认为“恶必亡”,既猛烈地批判资本主义法律的不仁不义,又否定“恶”对法律的肆意践踏,展示了善恶冲突中的情与法、罪与罚的复杂纠葛。  相似文献   

19.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维多利亚时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天资聪颖,二十四岁时即成为举世公认的著名作家。长期以来,狄更斯的小说不仅在英国和欧洲广泛流传,也在中国拥有无数热情的读者。他以十四部长篇小说、大量中短篇小说、散文和游记,广泛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作家对重大社会问题的关注、对金钱与物欲的痛恨,对善良人性的向往以及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艺术上,  相似文献   

20.
老舍和狄更斯的小说遵循批判现实主义原则,以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展示了小人物的悲剧命运,体现了人道主义思想。后者充满了善与恶握手言欢的乐观场面,而前者往往弥漫着一种深沉的悲剧意识,幽默的外表下深藏着作家复杂而忧郁的感情,鲜有大团圆式的虚假场面。文章将具体分析老舍与狄更斯小说中人道主义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