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是农村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基于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相对弱化的现状,农村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的辨识性教育,拓展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的人际性教育,关注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的个性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正>一、农村"打工族"留守子女的道德现状1.留守儿童的基本权利得不到完全保障据中央教科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单亲抚养的达56%,隔代抚养的占32%。由于监护人或代监护人不到位,侵害儿童生存、健康权利的现象屡有发生。据报载,2004年,河南省系列杀人案件的受害人中,留守儿童占了大部分。近两年发生在本乡的五岁男童坠楼致死,两个男孩溺水死亡,均为农村留守儿童。2.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普遍较差  相似文献   

3.
随着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数量的逐渐增加,这一群体的问题已是当代社会逐渐凸显出来的新生问题,这其中,留守儿童的道德情感缺失应值得重视,道德情感是沟通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的桥梁,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对农村寄宿制初中的留守儿童现象进行了归纳,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策略,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资源网近期报道: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五千八百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四千多万,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贵州是西部农业大省,也是劳务输出大省,其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一定比全国高得多。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角色的长期缺位,导致缺乏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完整的家庭教育和监管,致使他们在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心理问题骤增,学习兴趣低落,道德意识淡薄,安全问题频出。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教育权的破坏、受监护权的转移、发展权的限制,已出现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就感不强,失学现象严重;心理问题突出,性格形成出现偏差和情感交流欠缺;道德品行产生偏离等不良后果。法律保障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问题的重要路径,具体解决途径包括:对进城农村留守儿童给予法律救济;制订父母返乡就业的相关法律和保障制度;完善学校教育补偿制度来补偿家庭教育权的缺失,以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为了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生活质量,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就业,致使农村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产生了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在情感、学习和道德方面的教育问题上应该得到重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1.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主要原因,作为影响这一过程的心理社会因素,亲子关系的失调,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和父母监控机制的弱化影响了留守儿童道德观念的获得、道德情感的发展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解决留守儿童道德发展问题的现实途径在于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扩展农村学校的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功能。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家庭教育的缺席是导致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主要原因,作为影响这一过程的心理社会因素,亲子关系的失谐、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和父母监控机制的弱化影响了留守儿童道德观念的获得,道德情感的发展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解决留守儿童道德发展问题的现实途径在于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扩展农村学校的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功能。  相似文献   

9.
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部分学生表现出学业成就感不强,失学现象较为严重;学生性格形成出现偏差和情感交流欠缺,道德品行产生偏离等不良表征.法律救济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受家庭教育权利实现的重要路径,通过对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进城给予法律救济;制订父母返乡就业的相关法律和保障制度来补偿家庭教育权利的缺失,以实现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大批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但也因此导致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留守儿童,在生活和教育以及心理状况方面均呈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核心集中于道德问题与情感问题上。本文主要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道德问题与情感教育实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道德关怀是对农村留守儿童关怀实践的重要维度,助人成长是其根本目的,精神建构是其主要内容,全民关爱是其重要机制。但是教育实践中却存在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关怀缺失的"三重三轻"现象,即重物质关怀而轻精神关怀、重外在形式而轻内在实质、重显性危害而轻潜在机遇等。实施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关怀,必须承认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主体地位,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关怀实践符合道德的要求,营造全民关怀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亲子教育的缺失,是影响留守儿童道德成长的主要原因。留守儿童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面出现诸多问题。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应共同努力,关注留守儿童的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13.
缺失了正常家庭教育的留守学生,在生活、学习、心理、道德、习惯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亲情缺失造成他们生活习惯差、意志薄弱、心理异常、学习态度不端正,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如今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留守儿童的最大障碍是孤独,包括成长的孤独和情感的孤独。而情感的孤独会让留守儿童更容易悲观、消极。  相似文献   

14.
黄波涛 《师道》2015,(4):33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夫妻奔向大城镇打工,留在家乡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教育和关爱,产生了一系列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堪忧———情感教育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或其直接监护人不在身边,他们在亲情、情感以及心理上都缺少关怀,而且,留守儿童与外界的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的道德成长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亲子教育的缺失,是影响留守儿童道德成长的主要原因.留守儿童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面出现诸多问题.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应共同努力,关注留守儿童的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16.
亲子长期分离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面临更多的生存困境:缺少正常的家庭生活环境而导致的家庭教育问题;缺少亲情关爱而导致的社会性情感发展问题;缺少亲子沟通导致的亲子关系疏离问题;留守生存现状带给留守儿童对父母及自身生存方式的认同危机.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可使中国农村人口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也为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发展与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的管理是农村教育整体提升的关键着力点,由于多种因素,目前在西北农村地区,学校和家庭在留守儿童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缺陷,造成了他们性格内向、情感缺失、价值偏离、道德滑坡等问题,进而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既是当代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自我的课题,更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政府、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是探索留守儿童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留守儿童面临的首要问题即亲子关系残缺和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其情绪情感和道德品行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对此,留守儿童父母应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采取更加有效的沟通方式,建立积极良好的亲子关系。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要树立角色意识,努力为儿童营造出完整家庭结构的心理氛围。留守儿童问题的彻底改善,还要依靠相关体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A2):95-96
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教育是当前农村教育当中备受瞩目的内容,尤其是在英语学习上,农村地区本来就存在劣势。再加上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的缺失,使得初中英语教学变得更加困难。本文从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的方面入手,浅谈了现今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现状,之后分析了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对于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之后浅谈了初中英语教学的优化策略,以提升初中留守儿童的英语成绩。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这部分儿童到了合适年龄进入学校读书,由于其长期缺少父母的教育和陪伴,心理情感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初中是学生阶段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在初中时期的心理得不到有效发展,特别是情感教育的缺失,对于留守儿童终身的学习和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弥补留守儿童心灵情感的缺失,让其健康地学习和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