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目前大多数农民工已经"拔根农村",但是却难以"扎根城市"。"宅者人之本",农民工要实现由"候鸟式"转移为"生根式"迁移,根在住房。通过对农民工社会融入与购房意愿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购房意愿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住房问题成为影响农民工扎根城市、融入城市的关键。政府必须从社会融合的视角思考城镇住房政策。  相似文献   

2.
<正>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从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要求来看,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而解决上述"首要任务",要"努力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农民工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城镇购房是衡量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指标,运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通过构建二元Logit模型,考察影响农民工城镇购房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未婚农民工的城镇购房意愿强于已婚农民工;工资收入、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耕地面积、家庭教育支出对农民工城镇购房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得出三点启示: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工资收入;完善土地和社会保障政策,为农民工城镇购房提供各种保障;鼓励发展租赁市场,推动农民工城镇居住模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已经登上了城镇化的大舞台,并成为新产业工人阶层的主体部分。但如果他们融入不了城镇,又退不回农村,城市融入生态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城市融入"是一种空间意义上的"融入",而道德融入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社会层面的"融入",是对城市道德属性的选择性适应。从心理行为逻辑看,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好象生活在"污名化"且不受防护的孤岛上,在道德心理上处于"孤岛化"的状态,新生代农民工存在明显底层心理。这种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污名化"过程相当普遍地存在,严重影响其道德融入。重构新生代农民工道德融入的社会秩序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马桂萍 《职教论坛》2004,(25):30-32
农民工培训对象是农民,其中有拟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民,也有已进入城市非农产业的农民.对他们进行培训的目的是进入城镇,并分流到城镇的二、三产业中实现就业,进而和谐地融入城镇生活,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中国城镇建设的合格生力军.所以,农民工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场农民非农化或者说农民市民化运动,社会意义重大.这就要求农民工培训工作要做到标准、规范、实效,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应,这是当前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而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逐步破解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则是农民工培训工作标准、规范、实效的前提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人的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最核心的艰难课题,也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社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市民化不但要解决居有其所的硬件要求、居有其业的生机要求、居有其保的保障要求,还要解决使其真正融入城镇生活,将其塑造成符合城市居民素质内涵要求和价值取向的市民,使包含生活习惯在内的行为素质、心理素质、精神素质等与城镇精神文明相符。文章分析了农民城镇化与社区教育的相互关联性,探讨了促进农民的城镇化的策略、途径,有效帮助他们适应城镇化的思想道德素养、心理素养、法律规则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人际关系和科学文化素质,促使他们不仅实现名义身份转变,更要实现真实角色的"蜕变",成为与现代城市工作、学习、生活接轨的市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会存在几个问题:人的城镇化水平较低,市民化进程滞后;城市综合承载力不够,"城市病"日益凸显;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投资,引起巨额负债,刻意追求城镇化率提高;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滞后。可以从四个方面解决:新型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动进城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大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事求是,走地方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大力推行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城镇化步伐而大量涌现的新生代农民工是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他们与传统的农民工有着显著的区别。继续教育是新生代农民工提升综合素质、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伴随这一进程的是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民工也就成了这一社会变迁进程中的新生事物。农民工的到来,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在历史的、现实的、以及农民工自身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他们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而且相当一部分人处在心理亚健康状态,因而必须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城镇是人类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中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滇越边境地区推进城镇化面临着棘手问题,少数民族如何从"乡里人"转变"城里人",主动融入城镇化。笔者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从经济适应、生活适应、文化适应、心理适应"四个适应"模式融入城镇化的思路,构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适应的"城乡一体"新型城镇化样板。  相似文献   

11.
社区成人教育: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之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但由于现实中人为的隔阂和制度性的障碍,他们又很难真正融入城市。伴随着城市社区化进程,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生活与社区的关系日益密切。社区成人教育以其自身的多样性、实效性、灵活性、开放性等优势,更能贴近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养,提升他们就业技能,促进他们融入城市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不断被打破,农民工不断流向城市谋求生存。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年龄逐渐老化,第二代农民工开始加入城镇化的进程,成为新一代城市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新一代农民工是中国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第一代农民工的一些特点,但是又不同于父辈,虽然已经适应了经济层面上的城市生活,但依然是城市"陌生人",无法成为正式的城市公民。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必须重视和了解在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后如何适应并在城市中生存下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培训模式应"短、平、快"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高存艳 《职教论坛》2004,(16):32-34
一、"短、平、快"培训模式提出的背景 (一)农民工的素质现状.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城市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造就了大量处于城市边缘的新型农民工阶层,他们有着强烈的城市融入愿望和严重的城市融入矛盾困惑。文章从新型农民工城市社会权益角度出发,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调查方法,通过对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实证分析,得出新型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存在的各项社会权益的内在冲突,探索从“转变社会地位、提升经济地位、健全保障制度、丰富情感世界及满足政治权益”等多方面视角,实现新型农民工公平、公正地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5.
面对城市化进程中愈益凸显的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与难以融入城市的现实矛盾,农民工城市融入与教育培训问题于近几年受到了我国学界的较多关注,并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围绕教育培训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作用与优势、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教育培训障碍、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教育培训策略等主题展开。今后,相关研究应注重立足新型城镇化探讨农民工城镇融入与教育培训,应在关注全局中突出研究重点,亦应拓展丰富研究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城市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分化已经形成,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这一群体在城市社会的融入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即目标明确,但困难重重;幸福感增强,但幸福指数不高;行为消费更倾向于城市化,但支出增加;法律意识增强,但维权意识有待提高;受教育程度提高,但专业技能培训不够;创业热情高,但失败率也高。因此,要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的对策研究,实现他们由城市"边缘人"向城市市民的转化期盼。  相似文献   

17.
一、课题的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大量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进城的农民主要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就进一步推动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现在每年有1 000多万农民转移到城镇,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民工融入城镇要安居乐业,就要有工作,有服务保障。李克强总理讲过:"兴城首先要兴业,有产业支撑才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建设模式是影响“新移民”社会融入的关键因素.“物化建设”的城镇化模式着眼于挖掘城镇建设的“经济红利”,通过一系列单独的投资项目来推动城镇建设,这往往会“制度性忽视”新移民的社会融入,并将陆续引发各种危机.城镇化建设应当保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翼均衡,并以此为契机推动社会改革,破除对新移民的“空间隔离、社会隔离和人户隔离”,将整个城镇化建设视为一个整体战略而非局部项目建设,着眼长期的社区营造而非短期的“造城运动”,建造基于利益共同体的“居住—生产型社区”而非单纯的“生产型社区”,才能推动城镇可持续发展,促进新移民的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19.
《邢台学院学报》2016,(1):46-49
农民工市民化是实现城镇化转型的必由之路,但是农民工市民化却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城市经济、政治、社会、生态都具有重大影响。因此破除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的户籍障碍、建立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工居住成本问题、提高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能力对促进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中的新兴力量,已经逐渐成为了农民工群体中的主体,这一群体具有很强的融入城市的意愿及能力,但是他们融入之路也存在着很多障碍,本文主要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