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心理分析理论研究哈尼族神话,得出哈尼族神话中存在着“期待原型”的结论。文章举了许多例子加以说明。为了进一步说明哈尼族神话的期待原型,作者又把哈尼族神话与汉族神话作了比较。文章不止于此,还论证了哈尼族神话期待原型产生的根源,认为其根源在于哈尼族的悲剧历史,具体说来,是哈尼先祖食物匮乏、自然灾害、战争失利和迁徙等苦难经历烙印在人们的心理上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各民族对于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的解释各不相同,但其模式基本上是一样的,这表明不同民族和文化尽管存在着世界观的差异性,但其基本的思维模式却是一样的。文章对希腊创世神话与哈尼族创世的神话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在世界起源、人类诞生等基本主题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反映出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的相同之处;哈尼族创世神话叙事较为单一但内容丰富,缺乏体系性和逻辑性。而希腊神话故事叙事较为多样性,体系性较强。这些不同之处反映出了各自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哈尼族民族神话是古老的哈尼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叙述了哈尼族的起源、繁衍、迁徙、战争、生产、生活等几千年历史的哈尼族古老神话,哈尼族神话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价值底蕴和哈尼文化意识,本文旨在对民族神话具有的宗教意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寻根意识、生命意识、迁徙生存意识等进行一综论式的概述,以此来窥探哈尼族神话深刻的意义及长远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文明的发展史上,古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被称做哺育西方文明的两只乳房,所以说,两希文化是了解和研究西方文明的一把开门钥匙。对于古希腊文明来说,它的史诗和神话记载着这种文明的丰富信息。因此从史诗和神话开始的探究是研究这种文明的基本的、也是首要的探究。这里我们将讨论古希腊神话和奥林匹斯神统在人类文化学上的丰富内涵,修正长期来人们对于神话的简单化的肤浅的认识,从而管窥希腊神话原有的品格和身份。  相似文献   

5.
哈尼族迁徙史诗是哈尼族文学史上的明珠,记载了哈尼族在迁徙中逐渐发展成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民族特质。通过对哈尼族迁徙史诗民族认同功能的分析,更清晰地认识迁徙史诗在哈尼族民族主体精神建构以及民族历史文化传承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南少数民族的稻作文化与稻作神话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西南地区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古代三大族群白越、百濮、氏羌迁徙流转繁衍融合之地,除了有傣族、壮族等原始的水稻种植民族外,氏羌系既有由畜牧文化转型为稻作文化的白族、哈尼族,又有由畜牧文化转型为旱作文化的景颇、怒、傈僳、彝族、独龙、纳西、拉祜等族的早稻种植。百濮系的布朗、佤、德昂等族的杂粮栽培中也有旱稻种植。稻作文化孕育了特定的稻作神话,稻作神话便是稻作文化的表徵。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正在以历史上最脆弱、最严峻的生态环境,供养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进行全面小康衬会的建设。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农业发展和牛态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我国农业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中国农业技术对美国农业发展的影响问题作一浅述,意在探讨中国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所做的贡献。一、美国早期对中国花卉、园林的了解美国农业水平高,技术先进,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美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也曾受益于中国农业文明。中国的园林艺术和种植技术都曾对美国农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神话和神话思维共时性地潜藏于人类的心理结构之中,对文化和文明发挥着重要影响。西方思想界对于神话进行多维度的探究,阐释神话和审美活动与艺术生产的逻辑联系,从而诞生具有一定理论价值的神话美学。  相似文献   

10.
《哈尼阿培聪坡坡》系统的记载了哈尼族祖先从开天辟地、发展、战争到迁徙各地的历史状况,以及人们在各阶段的生产、生活情形。它是哈尼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哈尼族真实的历史记忆,是一部记录哈尼族历史的活的"史记"。本文运用口头程式理论,从文本、语言、叙事范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哈尼族独特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揭示了歌者程式化的记忆形式及"限度内变化"的表现手法,进一步探寻哈尼族民间文化的内在实质。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山西上党地区是中国农业文明发源地之一.成因是:1、适宜的地理条件;2、下川文化的产生;3、炎帝、舜帝等的率先开发.在上党地区广泛流传的古代神话和传说可作佐证.  相似文献   

12.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动力和关键手段。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使农民更便捷地获取最新的行业动态、科学的种植方法以及远程专家指导等信息服务,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与此同时,农业信息化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障碍,因而有必要加强相关研究和实践,以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列举了我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成果,明晰了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意义,剖析了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有助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汉文史籍记载,哈尼族地区汉语文教育开始于元朝。分布上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有利于哈尼族学习汉文化;哈尼族土司制度的建立,必然要加强汉文化的教育;儒学教育的长期影响及历史上哈尼族没有创造哈尼文字等都在客观上促进了对汉语文的学习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在神话传承的过程中,传统文入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神话思维的承袭,还是对神话母题的解析与重构,其间,传统文人都担负着文明薪火相传的重要使命。但是,延至唐宋时期,传统文人不再斤斤于原生态神话及其变种的转述,而更多地着眼于与神话相关联的思维方式的表露及仙话的开掘,明显地表现出以仙话替代神话的倾向。正是文人的这种创新精神,给神话注入了一种全新的内涵,开启了神话演变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其所含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哈尼族环境习惯法的理念与内容相契合。文章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视角,研究哈尼族环境习惯法的具体内容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促进,主张通过立法、司法、行政等领域进一步挖掘哈尼族习惯法的当代价值,激发区域内成员环境保护的主体意识,积极实践以保护生态环境,助力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中外古今的历史,神话与宗教总是借助学的形式记载和广为传播的。我国汉藏古代浩瀚的学典籍和民间口头流传着许许多多的创世神话,其共同点:古代的汉藏统治总是千方百计地把神话移植到宗教中去利用它为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服务。但两因社会进程不同,生存环境不同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和经济基础是息息相连的,中国的农业文明推动了与农业经济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文明的五大特征反映了决定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基础文明,反映了农业文明的局限性及制约性。  相似文献   

18.
哈尼族没有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历史,服饰是其特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相对增强,哈尼族平日着装日趋汉化,但在本民族重大的节日,他们仍遵循传统的礼仪和穿着。对哈尼族老、中、青、少的十月年服饰进行田野调查和描述,为研究哈尼族服饰、民间美术、民族文化内涵提供较为完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第1目标使学生掌握有关农业(包括林业)生产和经营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提高对农业的兴趣,培养职业生活所必需的能力和态度。第2 各部分的目标及内容甲农耕 1.目标通过食用作物的种(?),使学生科学地理解作物种植方法的基础上,养成合理地从事农业的态度。 2.内容 (1)我国食用作物的种植和经营 (2)食用作物种植的特性①环境和生长②品种 (3)食用作物的种植计划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是英国历史上的转型时期,工业革命正在开展,城市化也在进行,整个国家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在工业革命发生和扩展的同时,农业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农业结构内部经历着变动重组.农业经济形态一方面呈现出资本主义性质及市场化、现代性的特点,另一方面残留了封建性、传统性、封闭性的特质,整个农业经济形态中许多异质的成分同时存在,交错重叠,十分复杂.这种两面性和多元特点贯穿了工业革命时期的农业经济形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