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对岑参西域送别诗的研究历来很少见,试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对其西域送别诗进行探析。其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描写战争、展示西域奇丽风光、表现西域民俗风情和汉蕃交往;从艺术角度考察,岑参的西域送别诗是集雄壮、新奇、俊美于一身。  相似文献   

2.
王维孟浩然送别诗在思想及艺术两方面含有新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容量,而且刷新了送别诗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3.
王维孟浩然送别诗在思想及艺术两方面含有新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容量,而且刷新了送别诗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4.
送别诗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唐代送别诗不仅在艺术成就方面远远超出了以前的送别诗,而且思想内容的丰富性与深刻性也远非以前各代所能比。本文就唐代送别诗思想内容的四个主要方面略作评析,由此探讨唐代诗人在送别诗中所孕含的人生观、社会观及人格之美.  相似文献   

5.
传统题材的送别诗在唐代繁荣以前,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进历程:先秦《诗经》中《燕燕》、《渭阳》离情别景的描摹以及"吉甫作诵,以赠申伯"的官场饯别,堪称送别诗的滥觞.魏晋时期随着送别诗诗题及类别的出现,送别诗才真正建构起来.降至南北朝时期,文人有意识地将送别诗从其它诗类中独立出来,再加上当时山水诗的盛行以及诗人注重吟咏性情的特点,带动送别诗中的写景技巧,以及融情于景的艺术表现,从而使送别诗无论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唐诗人杨衡的送别诗因送别对象不同,使其送别诗内容广阔,情感丰富.送官员之作既表达了对同行的认可与赞许,也显露出诗人积极入世为官的心态;送别文士之作展现了诗人对后起之秀的鼓励与劝勉;与僧、道间则是依依惜别之情和寄意宗教与入世为官的矛盾心理;与亲人话别之作表达了诗人血脉分离的痛苦之情.在艺术手法上,其诗歌入题手法灵活,凄愁意象贯穿诗歌.从杨衡的送别诗中,我们可以了解诗人庞杂且丰富的生活经历.  相似文献   

7.
唐代送别诗是人们审美世界中反复玩味的精品。它的抒情艺术之特点表现为四个方面 :格调高昂 ,语壮情深 ;心态深沉 ,表达委婉 ;意境幽美 ,韵味无穷 ;内涵丰富 ,哲理深刻。因此 ,唐代送别诗的抒情艺术 ,值得我们去认真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大历诗人创作送别诗数量较多,在五百首以上,杜甫大历时期的送别诗有130首左右,送别诗中都有四种不同的意象,即描述性意象、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暗示性意象,因诗人心境、情感、艺术造诣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特征。大历诗人送别诗中的意象以描述性意象、象征性意象为主,杜甫大历时期的送别诗中则兼有比喻性意象、象征性意象、暗示性意象,比较它们的不同,有助于我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送别诗中各种意象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送别诗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诗经》。《诗经》中送别诗所表现出的送别方式和离别情感多种多样,耐人寻味。有瞻望式送别:即不断远望,目送行人离开,促人缠绵悱恻;赠物式送别:离别时赠送物件,以寄相思,杨柳依依;祖饯式送别:设宴送行,别情如枯苗望雨;留客式送别:欲送还留,让人恋恋不舍。本文通过对《诗经》离别诗中的送别方式以及所抒发的离别之情进行探讨,以期达深入解读其题旨和离别情感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李益送别诗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益是中唐时期较有影响的一位诗人之一,以边塞诗著称当时,是中唐杰出的边塞诗人,而他的送别诗在当时也广为流传。送别诗是唐诗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益送别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写征戍使边的,主要反映诗人立志于抵御外患,安国保民的豪迈情怀,另一类是写思乡送远的,这类诗在李益的送别诗中占的比重较大,它反映了诗人细腻诚挚的情感。李益送别诗情因景生,景由情出,含蓄蕴藉,意境深邃,语言清新自然,质朴无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在当时独标一格,罕有其匹。  相似文献   

11.
送别诗是中国古代诗词常见主题之一,此类诗词通过一些常见意象,描绘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离情别绪的体验,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在送别诗的教学中教师要在送别诗的常见类型上,引导学生去体会诗中所饱含的情感,让学生通过送别诗的学习使情感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2.
蔡星灿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2):126-128,138
<诗经>是我国各种诗歌的源头,其中的离别诗在送别方式和抒情方式上都对后代离别诗有强烈的范式作用,送别方式包括送别怅望、送别赠物、祖饯赠诗三个方面;抒情方式包括营造特定情景抒写离情和铺叙渲染抒写离情两方面.这对后代离别诗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送别诗在唐代特有的时代氛围中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涌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如果把唐诗比作璀灿的宝库,那么送别诗便是其中一颗可爱的明珠,千载之下仍然熠熠发光。之所以拥有如此隽永的艺术魅力,是因为唐人借送别这一寻常题材不仅写出了美的人情,美的心灵,而且用栩栩如生的手法来麦现这一很有价值的审美内容,正如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所说:“唐人送别诗,每情文兼至,凄音动人。”能够达到这样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与唐人送别诗  相似文献   

14.
送别诗的发生学研究,旨在探究送别诗发生的理论依据.重土轻离是送别诗产生的重要原因,然而,送别诗的发生却必须从分离道别开始,离别是送别诗发生的必要条件.人类对于分别意识的觉醒并且事实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离别,才有可能发生送别诗.送别之际的赠物、赠言、赋诗乃至各种送别仪式,为送别诗的发生准备了充足的条件.离别时刻感情的震撼点燃了送别诗创作的激情之火,苦闷的发抒使送别诗的发生成为现实;而祖饯祝辞在传达集体意识上的局限性与诗歌在表情达意上的优越性,决定了送别诗一旦涉足送别题材领域,就成为送别文学中的一种不可替代的体裁.  相似文献   

15.
刘应秋的送别诗内容丰富,情感饱满。送友人赴边和赴任之作表现出对友人的鼓励和劝勉;送友人归山隐居之作则表现出对归隐淡泊平静生活的向往和怀才不遇之同情;与官场朋友告别或文人间的惜别则感激慷慨。在艺术技巧上,其诗歌结构灵活,意象典型。从刘应秋送别诗中,可见其不同寻常的生活状态与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李白的送别诗有一百三十多首,比同时代的其他诗人要多,同时,李白的送别诗不仅描写友情的深厚,而且把惜别之情和批判现实、抒写人生体验结合起来,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体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与魅力。  相似文献   

17.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历来备受后世推崇,流传也广,而送别诗相对来说较受忽略。其实,王维送别诗的艺术成就也很高。其送别诗存在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即“明净澄澈”与“悲凉壮阔”,它们在意象的选用和情感的表达上各有特点,都反映了盛唐时期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8.
魏晋是送别诗趋向成熟的时期,是六朝送别诗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对六朝乃至唐宋送别诗有很强的示范意义。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结构示范性,表现为形式上采用多章结构与组诗结构;题材示范性,表现为内容上大量以公宴、赠答、玄言等题材抒别;动机典型性,从应制与集体赋作导致大量的同题赋别现象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送行离别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无可避免的场景,因此离情别意也成了历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尤其是诗歌创作的送别诗,无论哪个时代,各类诗体中都占有相当的比重。据笔者粗略统计,中小学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中的送别诗占课本所选诗的五分之一,因此如何欣赏送别诗自然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清代美学家王国维曾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而诗歌的意境正是情与景的有机交融。因此欣赏送别诗的意境也就无可避免地要结合分析诗人所创设的送别情景,也就必须突出鉴赏诗人写景的艺术手法。尽管义务教材中的送别诗的品位、风格、情境各异,但均可谓上…  相似文献   

20.
李白创作了一百三十多首送别诗,艺术上变化多端,自由挥洒,敢于创新,不拘一格。他的送别诗,打破了以往的思维定势,构思新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