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拉言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顶璀璨桂冠上的明珠。《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卓然独立。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研读《婴宁》文本,分析婴宁的人物形象由"笑"到"不笑"再到"哭"的变化过程,折射出其思想性格丰富多层性,考辨婴宁的命名并非传统的法家式的"婴逆鳞"说和道家式的"撄宁"说,而是出自《晋书.王衍传》之俗语"宁馨儿"三个字,并且综合比附《婴宁》文中出现的所有人物的命名来源都与"宁馨儿"有密切关联,婴宁与王衍在不同的时空观照里其形貌到精神内核都有一脉相承的元素。而所有的人物命名其深刻根源都源于蒲松龄的儒家批判现实主义的情怀以及借花妖狐媚来寄寓褒贬世态生活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正《婴宁》是《聊斋志异》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婴宁的形象是蒲松龄笔下许多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人见人爱,好评如潮。学者们把它选编到《大学语文》课本中,是很有见地的。但是有的教材编写者,对婴宁这一文学形象的理解,有失准确,因而衍生出一些看似深刻,实则幼稚的、矛盾的、别扭的观点来,很值得商榷。和很多古代文学中的少女形象一样,婴宁美丽聪明,不同的是她有个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特别爱笑。婴宁的笑在作品中出现有近三十次,有"含笑"、"微笑"、"嗤笑"、"浓笑"、"大笑"、"隐笑"、"忍笑’、"纵笑"、"憨笑"等等,各种情态,不一而  相似文献   

4.
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二婴宁篇的女主人公,被赞为"蒲松龄笔下最美的女性"。众多研究者认为婴宁浑沌未开、憨痴喜笑、天真烂漫、清纯可人,然若细察之,却发现婴宁城府极深、善用心计、钩心摄魄、笑里藏针。婴宁大智若愚的本性主要表现在"非为婴儿""笑乃工具""以静制动"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婴宁》中婴宁之名颇有深意,寄寓了蒲松龄深厚的蕴藉。婴宁性格的转化,也深蕴着作者儒道结合的思想观。本文从以上两点入手,对《婴宁》一文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婴宁》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最为精彩的篇目之一.文中精心塑造了婴宁这一典型形象.婴宁爱花爱笑、亦憨亦黠、纯真善良、有孝心,是蒲松龄所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最钟爱的一个,蒲松龄亲切地称她为“我婴宁”.代表了蒲松龄的理想和愿望.  相似文献   

7.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性格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文章用心理学中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来分析婴宁性格形象的复杂性,用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重人格在婴宁身上的表现来解释婴宁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青凤和婴宁分别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青凤》和《婴宁》的女主人公,青凤是一个恪守闺训,德言容功俱佳的大家闺秀,婴宁是个憨痴天真,纯洁开朗的乡野女孩,本文通过对二者的出生、性格、形象意义三方面来分析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婴宁》是蒲松龄所创作的经典,关于它的解读历来纷纭。该文将全篇分前后两个部分:第一阶段是十六岁之前,世外桃源的生活环境,养成婴宁主要性格特征是“笑”,此时婴宁天真烂漫,保有自然的一颗童心,是人类童年的象征;第二个阶段是婴宁为追寻爱情来到世俗世界,被文明世界所同化,由爱笑到不复再笑的过程,从而失去了“自然人性”,失却了“童心”,是人类由童年走向成年的象征。作者正是通过对婴宁前一阶段的倾心赞美而弹奏了一首人类童年的挽歌。  相似文献   

10.
师法自然     
《聊斋志异》五百篇,蒲松龄最喜欢哪个人物?婴宁!婴宁爱花成癖。花自始至终伴随婴宁,花甚至决定婴宁的命运。婴宁自己就是远离尘嚣的深山中自由开放的山花。婴宁爱笑。无拘无束地笑,无法无天地笑。婴宁是古代小说里笑得最开心的姑娘,她把使封建时代少女不能笑、不敢笑、不会笑的条条框框全部打破。她毫无羞涩地笑,自由自在地笑,任何场合都可以笑。一切封建礼教对她如东风吹马耳!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研读《婴宁》文本,分析婴宁的人物形象由“笑”到“不笑”再到“哭”的变化过程,折射出其思想性格丰富多层性,考辨婴宁的命名并非传统的法家式的“婴逆鳞”说和道家式的“撄宁”说,而是出自《晋书·王衍传》之俗语“宁馨儿”三个字,并且综合比附《婴宁》文中出现的所有人物的命名来源都与“宁馨儿”有密切关联,婴宁与王衍在不同的时空观照里其形貌到精神内核都有一脉相承的元素。而所有的人物命名其深刻根源都源于蒲松龄的儒家批判现实主义的情怀以及借花妖狐媚来寄寓褒贬世态生活的立场。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在我国的志怪传奇文言小说中独树一帜。本文,笔者主要以《婴宁》中王子服与婴宁的爱情故事为线索,从"真""善""美"三个角度展开来再现婴宁真实自然地流露其本性:善良与美丽。最后结合婴宁名字的内蕴来分析她由笑转变为不笑的原因以及对后人的开悟。  相似文献   

13.
《婴宁》的文化解读与小说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评论》一九九九年第五期发表了杜贵晨先生《人类困境的永久象征———〈婴宁〉的文化解读》一文,(以下简称《解读》)观其解读小说文本的“考据”方法,味其以文化精神诠释小说的独特思路,启悟颇多,但又觉得这一《解读》,不仅关乎对一篇小说的理解,而且投射着当今小说文化研究中研究思想与研究方法的一些问题,有必要提出不同思考以供商榷。《解读》一文最核心的观点是:“婴”与“撄宁”,出自《庄子·大宗师》,《婴宁》即《庄子》“撄宁”思想的演义。这确实是“近三百年来未见有揭出者”的创见。但是结论还不能令人诚服。因为,《婴宁》…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个爱笑爱花的形象——婴宁,人们对婴宁的形象众说纷纭。本文从笑的特征为切入点,阐述婴宁笑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主人公婴宁由无时不笑到"虽逗亦不复笑"继而反笑为哭的巨大性格转变,是作者有意而为之,既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反映,又是道家"撄而后成"的人生哲理的通俗演绎,体现了作者儒道互补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典文学的人物画廊里,活跃着许多天真活泼、笑语袭人的少女形象。蒲松龄《聊斋》里的婴宁,尤以她千娇百媚的笑态和栩栩如生的笑语,卓立笑群,放射着夺目的光辉。历来的评论,无不着笔于婴宁的笑,且因其笑而谓之为天真娇憨、嬉不知愁;有的甚至干脆将其视之为“笑的化身”,“天真的别名”(罗永奕《着眼于笑,着笔于变——读蒲松龄的〈婴宁〉》)。那么,如何理解婴宁的两次不笑和后来的反笑为哭呢?罗文说,“婴宁的笑,表现了同封建礼教格格不入的思想性格。而哭呢?则是由于老媪、婆婆、丈夫等人对婴宁的憨人异行都  相似文献   

17.
婴宁是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二婴宁篇的女主人公,被赞为“蒲松龄笔下最美的女性”。众多研究者认为婴宁浑沌未开、憨痴喜笑、天真烂漫、清纯可人,然若细察之,却发现婴宁城府极深、善用心计、钩心摄魄、笑里藏针。婴宁大智若愚的本性主要表现在“非为婴儿”“笑乃工具”“以静制动”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李陆根 《文教资料》2011,(33):13-14
笑本是人的天性,是人性的纯真体现。蒲松龄在《婴宁》中塑造了一个美丽可爱、爱花爱笑的狐女婴宁形象。给后世的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婴宁“由无时不笑”到“矢不复笑”,继而反笑为哭的巨大转变.正是婴宁通过笑道来实现自己的孝道必然转变,也反映出作者对笑道和孝道的思考和矛盾。本文通过婴宁的笑来分析阐述婴宁如何通过笑道实现自己的孝道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比汪曾祺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受戒》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经典名篇《婴宁》,发现《受戒》中的英子宛如婴宁。她们均成长于理想的世外桃源,一样的年龄,一样的爱花爱笑、天真烂漫,在意中人面前都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作者在二人身上也都寄托了共同的人生理想。两个艺术形象的不同之处在于:婴宁是一个悲剧,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英子是一个喜剧,体现了作者对人性本真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20.
英子与婴宁     
通过对比汪曾祺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受戒》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经典名篇《婴宁》,发现《受戒》中的英子宛如婴宁。她们均成长于理想的世外桃源,一样的年龄,一样的爱花爱笑,天真烂漫,在意中人面前都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作者在二人身上也都寄托了共同的人生理想。两个艺术形象的不同之处在于:婴宁是一个悲剧,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英子是一个喜剧,体现了作者对人性本真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