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校在本质上是学习和培养人才的场所。大学的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四大功能,无一不需要依靠优良学风。学风建设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当前高校学风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急需创新学风建设方式和形式。实践探索,项目化是高校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谈高校学风建设基本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实现这一培养任务的重要手段。学习考试模式、科技创新模式和读书思考模式是推进学风建设的三种主要方式方法。前两种模式虽为目前高校普遍采用,但是,它们并不能成为学风建设的基本模式。学习考试模式有可能限制学生的创新精神,而科技创新模式实际上只是一种技术创新模式而非科学创新模式。读书思考模式虽然并不为目前高校所重视,但恰恰是这一种模式应当成为学风建设的基本模式。通过阅读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并进行以批判和反思为核心的理论思考,这种模式能够更有效地满足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中,学风建设情况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本文立足于当前国内高校一年级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学生自我、学校教学与管理方面探讨了如何做好一年级学风建设的措施,为如何做好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永恒主题,优良学风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从总体看,当代大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强烈,学习氛围良好。但是,不难发现,高校扩招、就业压力等因素对学风建设的影响明显,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近年来,尽管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对学风问题有过不少的研究与实践,但大都系统性不强,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形成更多的既具有理论指导又有实际性且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大学文化对学风建设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学风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大学文化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开晓莉  张坤  贾伟  刘园园 《文教资料》2011,(29):204-205
学风是大学的立校之本,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紧迫任务。高校共青团工作与学风建设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整体。,高校共青团工作应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其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积极促进良好学风和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永恒主题,优良学风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从总体看,当代大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强烈,学习氛围良好.但是,不难发现,高校扩招、就业压力等因素对学风建设的影响明显,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近年来,尽管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对学风问题有过不少的研究与实践,但大都系统性不强,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形成更多的既具有理论指导又有实际性且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大学文化对学风建设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学风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大学文化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风建设:前提、关键、手段和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要着眼于4个方面:科学认识“学习”,让大学生学会学习,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前提;学风建设必须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规范相约束,才能奏效;抓好教风建设,以教风促学风,是优化、促进高校学风的有效手段;积极向上的大学文化既能孕育优良学风,也能保持学风特色。  相似文献   

8.
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推进高校学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从而折射出高校对于人才培养机制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学风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障。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学风建设就象两面镜子,相互折射着,反映出高等教育发展的优劣。  相似文献   

9.
高校的学风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进程中,高校学风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面广,形成原因多.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我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详细了解学风问题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学风状况,提出了改进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对于加强和完善高校学生学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风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抓好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已成为众多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着重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从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审视高校学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从而折射出高校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学风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障。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学风建设就像两面镜子,相互折射着,反映出高等教育发展的优劣。  相似文献   

12.
张坤  吴军 《文教资料》2012,(19):187-188
抓好大学一年级的学风建设,让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养成踏实、努力的学习习惯,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不仅事关高校整体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而且有助于做好高校其他方面的学生工作,减少校园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3.
学风即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学习取向、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和学习纪律等的综合反映。学风是大学里读书、治学、做人的风格,是一所大学气质和灵魂的体现。优良的学风不仅能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近年来,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成果显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学风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学风建设是大学长远发展的的根本所在,同时也是高等院校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人才的重要保证。文章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要求,从三个方面论述探索和实践行之有效的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永恒主题。高校大学生学习风气(简称学风)是他们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也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学风是一种无形力量,它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方式.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学风是大学文化底蕴和办学理念的反映.学风建设的好坏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我们认为加强学风建设需要教、学、管三管齐下,共同配合,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同时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科学的管理。培育良好的教风,由此建立良好的学风。  相似文献   

16.
浅谈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风是大学的立校之本,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文章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因素及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要求,提出了从典型教育、课堂教育、活动教育、社会教育、管理教育、家庭教育六个方面探索和实践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陈萍 《考试周刊》2014,(23):151-152
学风建设长久以来都是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学风建设直接关系高校的办学精神、人文环境及声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学风建设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作者根据高校辅导员在校工作的实践,从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现状入手,对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学风建设是缔造大学精神的基础,是促进高校发展的关键。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由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导致高等教育教学效果每况愈下。所以,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加强学风建设,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要求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从学生实际出发,搞好学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风建设是高校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和长期的工作,是高校管理永恒的主题,是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从广西大学学生基本情况入手,提出影响学风建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源动力不足,搞好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立足实际,深层探究学生学习源动力不足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寻找有学校特色的学风建设路子。  相似文献   

20.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当前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目的不科学.缺乏学习热情、学习纪律松懈、专业思想淡薄、学习内容不均衡等方面。因此,要充分调动高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起一种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优良高校学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