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金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激流三部曲》是巴金早期创作生涯的代表作,其中包含《家》《春》《秋》三部作品。简要分析《激流三部曲》的创作背景、内容梗概及人物形象,并分析《激流三部曲》的女性意识影响因素及女性书写。通过分析及研究,意在深入了解女性意识及女性书写,阐述女性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大师巴金的小说《家》与日本近代自然主义作家岛崎藤村的同名小说《家》在中日文学史上分别占有重要地位。两部作品在相同题材和主题背后,隐藏着同中有异的文化结构。两位作家虽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方法,但都从自传体角度阐释了封建家族制度的罪恶与根源,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内涵。巴金的《家》承载着儒家文化的精髓,岛崎藤村的《家》则包含着神道与儒教相融合的多元文化的神韵。  相似文献   

3.
巴金在《家》中成功地塑造了悲剧青年女性形象系列,愤怒的向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发出了“控诉”,警醒人们对传统文化意识的反省。同时,这些青年女性的遭遇和抗争,也昭示出树立独立、平等和人的觉醒的现代文化意识才是女性解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分别被曹禺、林柯、李健吾改编成同名话剧剧本。三个改编剧本既有对原著艺术精神的认同,也有切身性的创造,它们在剧本文学和话剧舞台视阈建构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激流三部曲"系列。曹禺、林柯、李健吾的改编剧本与巴金的原著在文学体认和时代感知上的异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现代社会变革与文化转型中的文人生态与时代症候,透过"激流三部曲"的话剧改编可以再次定位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影响和意义,为巴金文学创作再评价提供另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现代作家中,用现代意识对中国漫长的封建家族文化作出全面而深刻反省的,巴金是第一位。巴金以其家庭题材系列小说(《家》、《春》、《秋》、《憩园》、《寒夜》等)向人们展示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封建大家庭瓦解、崩溃的整个过程,而《家》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作。从人类文化史的角度考察,巴金的《家》为整个封建家族文化唱了一曲“孝”的挽歌,同时也为整个封建家长专制制度唱了一曲挽歌。  相似文献   

6.
《家》是中日著名的文学家巴金和岛崎藤村的同名小说,是两部家族叙事的经典作品。分别描写了中日传统家族的败落历史。因为中日文化的差异和时代背景的不同,艺术的手法、个人的经历的迥异,造成了两部同名小说的封建家族的文化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显著的不同点。两部小说都以家族关系和婚姻情况为叙事的轴线。巴金的《家》,婚姻的故事成为整个大家族败落的纵向条件和追求个性的解放。岛崎藤村的《家》,婚姻的悲剧促使家族溃散的病症和默默承受的苦果。巴金的《家》着重描写了家族长幼之间、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岛崎藤村的《家》重点描绘了家族兄弟间,在"负欠"的观念下,相互帮助或者争斗,都把整个家族推向了败落的结局。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女性形象的解放"系列中,巴金《寒夜》中的曾树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拟就曾树生作为时代新女性在家国皆乱的黑暗时代所展现的女性意识觉醒进行分析,探讨其冲破封建文化藩篱、保持自己独立人格和思想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8.
母亲形象是文学画廊里的永恒主题,20世纪四十年代,巴金在《寒夜》和《憩园》中塑造了形态各异的母亲形象,这些女性处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时期,在各自为人母的人生旅途中,经历了不同于传统女性所经历的母性困境。  相似文献   

9.
《家》、《憩园》、《寒夜》是巴金创作的三部典型的家族小说,从《家》到《寒夜》,作为物质外壳的"家"在巴金的笔下逐步瓦解,但是精神的家园却在这片瓦解的废墟上开出现代的花朵,"家"的结构变迁,家中主人的更替,家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家的精神内质变化都向我们展示出激流动荡中"家"的摇落,思想解放中"人"的觉醒。  相似文献   

10.
巴金的代表作《家》描写了鸣凤、婉儿、梅芬、瑞珏四位典型女性人物形象。她们不仅有美丽的外表,而且更有美好的心灵和性格。作品通过她们悲惨命运的剖析,深刻地揭露、控诉了封建专制制度、封建礼教毁灭人性、毁灭美的罪恶。这正是《家》的悲剧价值及其恒久艺术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巴金是以战士的姿态登上文坛的,他早期的作品与"五四"精神一脉相承,但是《寒夜》却消失了从前充满时代精神的叙述,而转变成小家庭式的话语,巴金也一改往日"亢奋焦灼的激情",变得深沉温和。本文将从女性解放、小知识分子命运和悲悯情怀三个方面叙述《寒夜》对"五四"精神的疏离。  相似文献   

12.
《伤逝》和《寒夜》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鲁迅和巴金这两位文学大师对西方个性解放思潮涌入中国以后对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女性的影响,进行了思考. 子君和曾树生作为知识新女性,都受到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她们勇敢地冲破世俗樊篱,和心爱的人走到一起.她们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对以"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传统的激烈抗争,体现了可贵的时代精神和个性气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寻人生与社会的出路,年轻巴金远渡重洋,奔赴法国留学。在救援萨珂、凡宰特运动中,巴金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创作处女作《灭亡》。萨、凡遇害后,他写作《杀人的盛典》《两个世界》,充分发挥左拉"我控诉"的文风。在遥远异国他乡,巴金正式步入文坛。半个世纪后,巴金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法国,瞻仰周恩来故居,凭吊赫尔岑墓地,重游写作《灭亡》时居住的小旅馆。在西方作家群体中,巴金受到影响最深的当数法国的左拉与罗兰。巴金代表作《家》《寒夜》《随想录》等均有法译本,法国掀起了"巴金热"。穿越时空隧道,巴金成为中法文化传播的使者。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0月17日,中国的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在上海逝世。巴金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翻译家、出版家、编辑家。他的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及《抗战三部曲》。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巴金一生著书,一生读书,著与读,融为一体。读与思,让巴金的思想得以发展,情感得以升华。巴金对于书籍,采取的是敞开胸膛吸收的方式。巴金还善于在思考中1982年3月15日,巴金在家中接受意大利政府授予他的封面说明“但丁国际奖”。超级英雄奥特曼先生,捉了好多的怪兽准备做成汉堡包送给放寒假的小朋友们…  相似文献   

15.
世纪老人巴金在现当代文学的画卷上留下了数十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在他的创作前期,其理想的女性形象在中篇小说《海的梦》中已初现端倪,在《爱情三部曲》之《电》中完全成熟。本文拟从《海的梦》的女主人公里娜着手,通过分析作品展示其崇高的人格魅力,了解巴金写这部作品的意义,并由里娜对以后巴金创作的女性形象的影响推知巴金前期创作中理想的女性形象雏形就是里娜。  相似文献   

16.
巴金在桂林抗日文化城翻译了屠格涅夫的两部长篇小说——《父与子》和《处女地》。这两部作品的翻译反映了意识形态对巴金的翻译选择和翻译方法的影响,体现了巴金的"信"与"达"的翻译态度。本文从意识形态理论这一宏观视角来探讨巴金的翻译选择,从传统的微观翻译理论来观察巴金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态度。  相似文献   

17.
《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之一。本文通过对《家》这一作品创作的素材来源以及作品中主人公高老太爷、高觉慧、高觉新的形象分析,再现了巴金创作时代的曲折与艰辛,同时让新生代的读者温故而知新,重新认识了《家》这一巨作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以写“家”的意向为特色的巴金老先生,在其作品中呈现了如《红楼梦》般的家庭意向,他的家庭小说与《红楼梦》有着明显的文化传承关系。无论是《激流三部曲》中的高公馆,还是《憩园》中的杨公馆,抑或是《寒夜》中的汪文宣的寒舍,都与贾府一样超越了自身的具体规定性,而演变为封建文化衰落的象征,一种没落的社会存在的象征。或曾经显赫,由于父辈的沉沦腐败,子辈的压抑反抗而走向衰败和崩溃;或风雨飘摇,爱的根基已腐朽而各自天涯。作者还以巨大的热情关注“家”中女性的生活和命运,透视女性的生存价值和心态,他用“家”来象征囚禁女性的金丝笼,消蚀了女性在天空中飞翔的能力。但随着作者思想的成熟和创作风格的变化,“家”在作者笔下已改变了它原有的意向。  相似文献   

19.
家族小说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有许多写作家族小说的作家,其中巴金写作的家族小说有着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其作品的主旨意在对"五四"文学传统中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发扬。以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为切入点,从作品的叙事对象,从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进行分析;再次是叙事语言,分析语言的艺术特色和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总结巴金家族小说独特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20.
巴金和李箕永是中朝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两国文坛上成就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本文通过巴金与李箕永的前期代表作《家》和《故乡》的比较,剖析了两位作家的现实主义文学观的异同.重视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寻求文学的真挚性、推崇生活的真实性等是两个人共同的现实主义文学观,而巴金的和谐观和李箕永的革命现则是两人不同的现实主义文学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