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数字档案保护为视角,依据档案保护的"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首先,梳理了各种灾难对数字档案的破坏程度;其次,分析了数字档案灾难的成因;最后,从存储载体、保护环境、防治技术、标准与规范和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性的数字档案灾难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灾难档案是专门记载和描述灾难发生经过、预防灾难发生的档案,包括涉及灾害发生时地、影响范围、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抗灾救灾行动等内容的全部文字和声像资料,因其如实还原灾难发生过程的属性,往往给人以负面情感的重现和体验.如何将灾难档案的负面因素转化为正能量,并有效开发、利用这一正能量,拓展灾难档案的价值和形式,是本文着重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兰台世界》2015,(Z1):57-59
<正>灾难档案是专门记载和描述灾难发生经过、预防灾难发生的档案,包括涉及灾害发生时地、影响范围、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抗灾救灾行动等内容的全部文字和声像资料,因其如实地还原灾难发生过程的属性,往往给人以负面情感的重现和体验。如何将灾难档案的负面因素转化为正能量,并有效开发、利用这一正能量,拓展灾难档案的价值和形式,是本文着重研究的。一、灾难档案正能量的含义事物的正能量主要指推动事件向前向  相似文献   

4.
2009年2月底,武汉市档案局《档案信息数据应急响应与灾难备份系统研究》通过国家级项目鉴定。  相似文献   

5.
灾难记忆是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和传承灾难记忆有利于从中学习反思,提高防灾意识,推进社会突发灾难应对机制的建立,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档案作为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是构建灾难记忆的重要方式。以文件连续体理论模型为分析框架,探索日本震灾数字档案参与灾难记忆构建的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灾难事件数字档案的建设情况,从加快灾难记忆构建、完善资料收集、促进多元主体共建、加强档案资源利用四个方面对我国相关工作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汶川大地震谈起,从档案的角度,探讨了研究灾难档案对于预防灾难发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2003年10月起,中国第一个“应急避难所”在北京建立,这意味着政府对待灾难的意识和方式发生了一些转变——从讳疾忌医到坦然面对。特别是在SARS之后,一种更加科学、透明的灾害处理方式正在形成,显然,SARS推动了北京城市应急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灾难恢复对于档案界许多工作人员来说也许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那么如何理解灾难恢复?建立电子档案信息灾难恢复的必要性是什么?电子档案信息灾难恢复的常用工具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石莹 《档案天地》2012,(11):50-50
杨冬权局长曾多次强调指出:"档案安全在档案工作中处于极端重要的位置,档案安全‘重于泰山’,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在档案安全工作中,对档案的灾难管理至关重要。一旦灾难发生,无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还是战争对档案所造成的破坏都是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  相似文献   

10.
档案馆抵御灾难事件之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档案馆抵御灾难事件的策略进行研究,针对灾难事件的预防策略和抢救策略两个方面分别提出方法,包括灾难前对档案馆建筑、档案保存技术以及档案馆管理制度的加强,灾难过程中建立档案专门抢救系统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档案馆抵御灾难事件的策略进行研究,针对灾难事件的预防策略和抢救策略两个方面分别提出方法,包括灾难前对档案馆建筑、档案保存技术以及档案馆管理制度的加强,灾难过程中建立档案专门抢救系统等。  相似文献   

12.
档案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文化财富,确保档案信息的齐全完整,是档案工作的基本保障和内在要求.档案灾难备份工作作为确保档案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十分重要和有必要的.通过对中美档案灾难备份理论与实践的对比研究,分析我国目前档案灾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美国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我国档案灾难备份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了包括灾难在内的公共危机事件的频发期。冰冻雪灾给我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四川汶川大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的发生,让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在灾难中蒙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加强对灾难史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灾难的发生,减少灾难造成的损失。灾难档案记录了灾难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的各种现象、事物变化、抗灾救灾活动等,是了解灾难、研究灾难最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然而,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目前我国对灾难档案的管理尚存不少问题。为了更好的为抗灾救灾事业服务,我们必须加强对灾难档案的管理,探索科学的灾难档案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灾难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灾难发生时人们需要大量准确而及时的信息来监测环境,消除恐慌。我国的灾难新闻报道刚刚起步,还存在反应迟钝、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放眼未来,中国传媒对灾难新闻的报道将越来越成熟,有望建立成熟的灾难新闻应急报道机制。此外,对灾难的深思与反省也有利于树立起正确的灾难新闻报道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5.
对图书馆灾难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国内外灾难管理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四川“5.12”汶川大地震,分别对灾难管理的应急预案、应变举措和组织协同三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施宛佚 《新闻传播》2013,(2):135-136
因为灾难新闻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的显著特征,所以,在对灾难新闻进行报道之前,事先创建严密而精确的议程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包括建立应急预案、对灾难信息的有效统筹、对记者编辑的专业培训、对灾难新闻的后续深入报道,以及思考新闻媒介对灾难传播的影响等等问题,以应对灾难新闻的特性,从而报道出有条不紊、深入全面、带有人文关怀的灾难新闻。  相似文献   

17.
经过汶川大地震这一特大灾难的考验,中国记者的整体形象有了质的提升.中国媒体的公信力有了提高。笔者认为,面对灾难事件的突如其来.以中央媒体为代表的应急反应速度不可谓不快,但从整体上说.尤其是一些地方媒体,今后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灾难报道的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迪莉娅 《档案》2008,(6):41-43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一场巨大的灾难袭击了四川汶川,让几万中华儿女在地震中蒙难,举国哀思那些在灾难中离去的逝者。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难以避免,但是,通过档案研究一个地区的灾难史,吸取经验教训,减少灾难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面对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多变性,只有认识和掌握电子档案信息的特点,建立合理完善的恢复规划,设计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评价体系及灾难恢复的措施,才能实现电子档案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20.
浅谈电子政务环境档案信息灾难备份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一般定义、常见模式等方面介绍灾难备份的概念,并阐述了电子政务环境建立档案信息灾备系统的必要性。灾备系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技术手段、投资成本、管理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本文主要从技术方面提出设计灾备系统的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