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出版如何与手机出版联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日在北京发布《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当前,手机报、音频广播、视频等各种手机媒体应用产品的发展水平呈现较大差异。作为运营商主推的业务类型之一,手机报的用户普及率已达39.6%,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重视程度均好于其他业务。手机小说是仅次于手机报的业务,调研城市中的普及率达到27.7%。这些数据显示手机阅读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手机小说大多是网络小说,传统图书的手机阅读不容乐观,这或许是手机图书发展的一个机遇。  相似文献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天发布了《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近年来,我国的手机媒体发展迅速,各种各样的应用形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目前,手机媒体已经开始从简单的文字短信传播形式,向内容更丰富、表现力更强的多媒体形式过渡。手机报、手机视频等应用形式已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手机报业务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39.6%。  相似文献   

3.
张涛 《新闻导刊》2009,(6):23-24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9年7月的最新报告,受3G业务开展的影响,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已达到1.55亿,占网民的46%,半年内增长了32.1%。而据CNNIC年初发布的《手机媒体研究报告》称,手机报、手机视频等应用形式已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手机报业务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39.6%。  相似文献   

4.
3G牌照发放后,手机媒体的发展再一次成为传媒行业关注的焦点,也预示着媒介竞争已经从传统媒介之间的竞争转向多媒体竞争,尤其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报业之争也从纸质走向电子介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2月18日发布的《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手机报的方式,超过67.5%的用户认为手机报使用比较方便,手机报的业务普及率已达39.6%。对于手机报的重要性判断中,有近67.6%的用户认为手机报是传统报纸的补充,而对于19.4%的用户而言,手机报已经与传统报纸同样重要。可以看出,手机报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显现出未来巨大的价值潜力,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手机报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3G牌照发放后,手机媒体的发展再一次成为传媒行业关注的焦点,也预示着媒介竞争已经从传统媒介之间的竞争转向多媒体竞争,尤其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报业之争也从纸质走向电子介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2月18日发布的《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手机报的方式,超过67.5%的用户认为手机报使用比较方便,手机报的业务普及率已达39.6%。对于手机报的重要性判断中,有近67.6%的用户认为手机报是传统报纸的补充,而对于19.4%的用户而言,手机报已经与传统报纸同样重要。可以看出,手机报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显现出未来巨大的价值潜力,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手机报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何谓手机报? 手机报就是把报纸上的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手机上.通过手机阅读当天报纸内容的一种信息传播业务。手机报是一项资讯类业务,特指中国移动联手媒体,通过手机为广大用户提供各类新闻等资讯信息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手机报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是将纸质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平台发送到用户的彩信手机上,用户通过手机阅读报纸内容的一种信息传播业务。自2004年第一份手机报问世以来,5年间发展速度迅猛,目前全国已有30多家报业集团和报社推出了手机报业务,手机报已达300余种。  相似文献   

8.
在3G时代悄然而至的今天,手机报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目前我国各类手机报已突破300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手机媒体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手机用户中39.6%订阅手机报,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重视程度好于手机小说,手机视频等业务.具有便携性好、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等特点的手机报,在经历了近5年的起步发展阶段后,已进入高速成长期.  相似文献   

9.
2008年12月,小说《非诚勿扰》以纸质书和数字图书的形式与电影同步上市,在30万册纸质书出版发行的同时,小说也通过互联网、手持阅读器、手机阅读平台等媒体实现付费的在线阅读和下载阅读。实现了50%~60%的效益增长。《非诚勿扰》带给我们的是图书全媒  相似文献   

10.
手机报的媒介生态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手机报,从当前的形式看,是最新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结合的产物。换言之,就是将纸质媒体的部分新闻内容,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用户的彩信手机上,使用户随时随地第一时间通过手机阅读到当天报纸内容的一种信息传播业务。2004年7月1日,中国妇女报推出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实现手机用户与报纸的互动。此后,国内兴起一股“拇指运动”高潮,各种手机报纷纷涌出。  相似文献   

11.
李晋生 《青年记者》2012,(17):66-67
手机报发展的现状与困境 手机报是以手机为媒介,由媒体和网络运营商等合作开发的一项为用户提供及时资讯的电信增值业务,被誉为“拇指媒体”和“影子媒体”.按其呈现形式,主要有短信版、彩信版、Wap网站版、IVR语音版和客户端软件版等5种.目前普及率最高的是彩信手机报. 由于内容同质化、信息量有限以及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手机报在发展中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导致用户黏度较低,退订率高.  相似文献   

12.
傅晓茹 《东南传播》2012,(4):104-106
当前手机媒体正在以迅猛的速度发展,手机报成为手机媒体用户最广、使用时间最长的媒体。但是,手机报新闻发展还不成熟,随着手机报用户的与日俱增,提高手机报新闻的质量势在必行。本文将主要以《新闻早晚报》为例,采取抽样对比的方法,对手机报新闻与传统报纸新闻进行文本分析,试图探讨如何改进手机新闻的写作和构思,提高手机新闻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13.
背景分析“未来将是手机媒体的天下。”世界传媒巨头默多克5年前的预言在今天看来即将成为现实。手机报的出现,无疑激发了用户对移动信息消费更为强劲的需求,延伸了传统的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无线空间。据《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与3G用户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8月底,中国手机网民占到整体手机使用人数的34.2%,总规模达到1.8亿。  相似文献   

14.
我国手机出版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手机出版的特点手机出版是指提供者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表现形态,将自己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制作成数字化出版物,并通过无线、有线网络或内嵌在手机媒体上,供用户利用手机或类似的移动终端,进行阅读或下载的传播行为。目前,手机出版的数字产品内容包括新闻、小说、漫画、音乐、游戏、图片等多种形式,其中,手机报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尽管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还  相似文献   

15.
手机报的发展现状与创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机报,近年来被业内看成是继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之后的一种新媒体,俗称“第五媒体”,它是由电信、网络和传统媒体等多家产业共同合作打造的一种电子媒体。简单讲,手机报就是把报纸搬上彩信手机,是将传统纸质媒体的新闻内容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平台发送到用户的彩信手机上,用户通过手机阅读报纸内容的一种信息传播业务。  相似文献   

16.
王晓凤 《报刊之友》2013,(3):111-112
目前,我国手机互联网用户数已经突破5亿大关,随着手机媒体的广泛运用,手机报、手机杂志、手机电子书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并冲对传统的出版业造成巨大冲击。通过手机媒体,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逐渐被被移动化、数字化的手机阅读所取代,传统媒体出版包括图书杂志、报纸能出版业的数字化趋势已经来临。尽管我国手机阅读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庞大的用户群体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手机阅读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手机报是以手机为终端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将新闻信息发送到手机上供手机用户阅读的一种媒体形式。手机报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被看成是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一种新媒体,又称第五媒体。手机报打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形式,以手机为终端进行信息传递,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查阅新闻信息,为用户提供全新的信息和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8.
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12月,我国手机报业务普及率已经达39.6%.在对手机报的重要陛判断中,有近67.5%的用户认为手机报是传统报纸的补充,对于19.4%的用户而言,手机报已经与纸质报纸同样重要,有4.3%用户认为手机报在未来将取代报纸.  相似文献   

19.
据联合国统计数据,如今习惯纸质媒体阅读的人数比例不过20%,另有10%是界于纸质和网络阅读之间,而选择网络等新媒体的却已超过70%.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9年"国民阅读调查分析报告"数据表明:中国有1.2亿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看手机报和手机小说.  相似文献   

20.
张灿  丁静 《新闻爱好者》2008,(11):39-39
手机报历史简溯 “手机报”是最新电信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结合的产物,是一种资讯类增值业务产品,利用WAP、彩信、短信等技术手段将传统媒体或网站的资讯内容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使用户每天定时或即时通过手机阅读到最新的新闻和资讯。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