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事一议     
【设计思路】“一事一议”是学写议论文的一项基本训练。这里的“一事”,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个故事、一种说法、一种现象、一篇文章、一部电影等等,甚至还可以指某人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某个事件中的某个细节等等。这里的“一议”,是指从某一个角度集中阐述自己的某一点看法,要力求把这一点看法说明白、讲清楚,让人信服,使人接受,“一事一议”就是对生活中的某个事件、某种现象或学习中读到的某项材料表示自己的看法。【导写过程】一、要点梳理1.基本写法。文章一般由叙事和说理两部分组成,先叙述一件事,再就这件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既可以描述一个生活故事,也可以展示一段人生的经历或情感历程。写这篇文章首先要注意“我”是主体,无论题目后面添加的是什么内容,文章叙述的都必须是“我”经历或亲眼目睹的,而我的感受是深刻的;其次,要细致深入地描写事件的缘由、经过,表现的感受要具体,切忌泛泛而谈,写成流水账。  相似文献   

3.
给散文写短评要突出“短”,无论评内容还是评形式,只能找准一点,不宜庞杂.其它的特色可以略去一部分或完全略去。行文的一般顺序是:点述原文──引出评点──叙述原材料──做好分析(也可以边叙边析)。点述原文要简洁,防止罗嗦。确定评点要明确,必须是原文有的,自己感受最深的,不能是模糊的或外加的。叙述原材料应是评论者的第二创造,要能证明评点,复述不是重复或简单摘引。做好分析主要是写出自己的发现和理解。一篇评论如果没有评点,就没有中心;没有叙述就是空泛议论;单纯地摘引、重复原材料就是给作品写说明书;缺乏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敏 《学苑教育》2019,(12):29-29
初中大部分同学能够写成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并且能做到中心明确,结构明晰,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不能把事件写详细写具体,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作文不能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我们读文章时常常是被人物的某一句话,某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神态感染到,而学生对这一点却有所欠缺。针对此种现象,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经验与做法,和大家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来,要求考生针对某一个具体事件或者一种社会现象写一篇小议论文的中考作文形式也较为常见。如广东省南海市2001年的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200字以上的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20分)——美国某大学一群即将毕业的工程系大学生满怀信心地  相似文献   

6.
读后感与文学评论这两种文体较为相似,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又常常使用,写作中又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因此掌握这两种文体的写作就显得尤其重要。读后感是人们阅读作品后有感而写成的文章。写读后感主要是要“述读”和“发感”。“述读”就是对作品内容的叙述。可概括叙述原材料内容,也可引述原材料的主要部分,还可引局部。读后感还应联系社会实际或思想实际。读后感写的是自己读了原文以后的感受,这种感受常常是由原文内容所触发,引起对现实的某些看法。读后感既要联系原文,又不是原文内容的简单照搬,读后感是一种“借题发挥”,它的议论由作品引出…  相似文献   

7.
作文指导题目精析:训练题归纳起来讲了三点:1.写读后感的意义;2.读后感的写法;3.这次写读后感的具体要求,即:可以写一篇文章的读后感,也可以写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的观后感。重点指导:有的同学认为,写读后感,重点是“感”,因而忽视了“读”,以至于对一篇文章的来龙去脉都还没弄明白,就匆匆下笔,结果是蜻蜒点水,甚至“读”和“感”牛头不对马嘴。要知道,写读后感,读是感的基础,只有读懂了原文,才有可能写好“感”。此外,一篇好文章或一部好电影、好电视剧,给人的教育和启发是多方面的,而写读后感,不能什么都拿来写,最好选择其中一两点来写,这样才能集中笔墨写得深刻。难点点化:一篇读后感,如果只是空洞地说自己感受如何如何深刻,那是没有真情实感和说服力的,要想有说服力,就必须既从原文出发,又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比如说你对文章(电影、电视剧)中的某一点很有感受,你可以先说对哪点有感受,再说说有什么感受,最后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这样,  相似文献   

8.
【技法指导】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为了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对记叙的材料必然要做一个主从、先后、详略的安排。记叙人的活动和事件的过程,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或事件发展过程来写。也可以打破事物本来的发展顺序,把最后结局或发展过程中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写,然后再回过头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也可以在叙述过程中,暂时中断,插入另一段与中心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这就形成了记叙文的顺叙、倒叙、插叙等几种叙述方式,成为记叙文体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学生:“一事一议”的文章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记叙文有什么不同?老师:“一事一议”的议论文一般是先叙述生活中的某一件事,然后就此事进行议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阐明道理;而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前者重在说理,后者重在叙事。学生:老师,怎样才能写好这种议论文的叙事部分呢?老师:议论文中的记叙都是为议论服务的,写好其中的叙事部分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清楚、简约地把所要议论的事交代清楚,切忌像写记叙文那样通篇叙述。二是根据说理中心的不同,恰当取舍,把与说理相关的部分叙述得具体些、突出些,其他部分则略写或不写。如《由“街…  相似文献   

10.
题目1.读《××××》真快乐(痛快、感动……)2.写日记(原人教版) 提示:这两个题目,一是读后感,一是日记,都是我们写作练笔时常用的文体,便于我们自由地抒发情感,发表见解。写第一个题目,要着力写出自己对某部作品(或某篇文章)的认识或理解,不能只停留在对原作内容的简单复述上。同时,对作品的认识体会不宜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只需抓住自己感悟最深的一点,把它写深写透即可。写第二个题目,要着力表现生活本色,体现时代风貌,突出个性色彩。此外,有真情实感也是写好日记的一大要诀,写日记最忌讳流水账式地记录事件。知晓这些,你尽可以大胆地拿起笔,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次感动。(白美万)  相似文献   

11.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小学生的习作常常出现空洞无物,枯燥乏味,叙述不够具体细致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对习作的内容没有亲身体验和感受,二是抱着应付的态度凑够字数交差,三是不懂得怎样写具体。尤其是最后一点,在学生习作中是个常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八年级(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生们写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时,常会出现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事情的经过笼统空洞。这是因为同学们对事情的经过了解得不具体,于是只好将事情概述几笔了事。在叙述事件时,同学们要学会把事情的具体经过分解成若干小过程,列出细目,逐项叙述。二是热衷于"虚构",不写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看到的作家在创作时的虚构,是一种很  相似文献   

13.
<正>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有感而发随思而作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儿地写上去,什么感想都有一点,却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点而过,那必然会使文章平淡,不深刻。因此,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话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4.
正习作要求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综合学习四·我的小笔头":读后感写"读后感"是指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写下来。这次习作请你写一篇读后感。小提示:写读后感应注意:1.简要叙述原文有关内容。要突出一个"简"字,不要过多叙述所读书或文章的具体内容。2.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3.要善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等。拓展思路遇到好书,读好文章,能使我们心净如水,视野开阔,阅历丰富。书籍就是  相似文献   

15.
周俊根 《教学随笔》2013,(Z1):34-37
<正>【技法导航】用一件具体的事例,反映一个人某方面的思想品质或性格特点,这是写人的最基本方法。通过记一件事来写一个人,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一、要选好写作对象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人,有熟悉的,有陌生的。你挑陌生的写,就不容易写好,因为不熟悉,了解不够,所以就很难把人物写具体和写生动;而如果挑自己特别熟悉的来写,情形就不同了。由于朝夕相处,知根知底,因此人物的言语举止就能写得十分具体和十分逼真。当然,也可写在某一场合、某件事件中偶然认识、接触到的人,但这个人应该是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这  相似文献   

16.
优哉,游哉!     
根据本单元开展的活动积累的材料和感受,写一篇游记,也可以写成书信、日记、对联等。要写清楚游览地点的风光景物特点,引起人们游览的兴趣。(新人教版)提示:写游记,可写山水风光,可写风土人情,也可写当地的名胜古迹等。动笔之前,首先,要了解所游景观的特点,再确定好自己游记的侧重点,以避免记“流水账”式的面面俱到。其次,在形式上,一般是写一次游览的见闻与感受为主,这样写,时间跨度小,文章结构也紧凑。假如是写一组旅游的见闻镜头,则既要考虑到对景观有选择地加以描写,以避免重复雷同,还要考虑到行文安排上的衔接,使文章浑然一体。所选例文《优哉,游哉!》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再次,旅游是件轻松悠闲的事,因此记游的语言除要能对景观做生动的描写外,还应轻松自如、活泼幽默些,以与人的出游心情相适应。(马跃)  相似文献   

17.
理解课文的思路,这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因为思路理清了,你才能知道课文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大纲中把理解思路作为一个能力点提出来,阅读测试中也时常有这方面的考查内容,因此,我们平时在语文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训练这种能力。文章的思路,也就是作者在写作时的思维流程,具体说就是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后来怎样,再后来又怎样。显然,作者的思路就是文章内容的逐步展现,是把握文意的牛鼻子。作者思路的体现常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按事件固有的时序去构思。例如《一面》一文,作者就是按照自己与鲁迅先生见面的先后过程来叙述的,…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看戏     
1.介绍你所知道的某一剧种(最好是你的家乡戏)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要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明。2.选择你喜爱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3.在你看戏、听戏、学戏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些感想或者有趣的经历,把它们写下来。(新人教版)提示:这一单元的作文以“戏”为话题,可以介绍戏,编写戏或叙述看戏的经历。题目一是写说明文,写作中要抓住某剧种的发展史和突出特征来作具体介绍;题目二是编故事,要求就某一剧情去发挥,是一种有根据的想象,写作时尽量要把情节写得复杂曲折,跌宕起伏;题目三可以写观后感谈体会,可以写记叙…  相似文献   

19.
典型例句是指文章中既能突出中心思想,又具有特殊语法功能(指文言词法、句法)的句子。一篇文言文,无论是在叙述事件,还是阐明道理,都是以句子为单位,一句一句地陈述或论说的。而作者为了使事件描绘得具体生动,使所论述的道理严密透辟,往往对句子要反复加工润色,使之文情并茂。这就要运用些陈述  相似文献   

20.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写之前要想想主要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大体按怎样的顺序(xù)写。希望通过你的习作,读者能够想象出画面,感受大大自然的奇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