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消费是节俭好还是奢侈(扩大消费)好,古今中外,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在我们进行伟大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经济腾飞的今天,仍然不时地碰到这个老大难问题.因此,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消费的类型、特性和节俭的标准吝啬、节俭、消费、奢侈、浪费,是消费从量的差异到质的区别的五种类型.同收入相适应的满足需要的消费是正常消费.吝啬和浪费是消费的两个极端类型.节俭型消费介于正常型消费和吝啬型消费之间.奢侈型消费介于正常型消费和浪费型消费之间.吝啬主要是人们对消费者本人和他人的礼尚往来的经济关系的伦理评价,不属于经济学的范围.就消费者对自身的消费支出的吝啬而言,可纳入节俭的范围.奢侈有扩大消费和浪费二重含义.奢侈中扩大消费的含义可归入消费概念中,奢侈中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不仅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形成了独有的消费特征,但因节俭意识的缺失引发了一系列消费道德问题,浪费、虚荣、挥霍、讲排场、求奢侈等现象日趋凸显;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要批示精神,培养大学生节俭意识,高校必须有针对性地探讨社会、学校、家庭、自我"四位一体"的节俭教育对策,强化节俭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节俭观念,养成节俭品格。  相似文献   

3.
“度”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却又很难把握的一个哲学概念。孔子说过,“过犹不及。”可什么是“过”,什么是“不及”,这其中的“度”又该如何理解呢?就让我们从生活中每天都要面临的消费问题谈起吧。 谈到“消费”,人们总会想到这样两种类型:一种是“奢侈”,即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一种是“节俭”,即生活俭省,有节制。奢侈就是消费中的“过”,而过于  相似文献   

4.
试论孔子消费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论语>可分析孔子的消费观.孔子在消费上,反对奢侈浮华,提倡务实节俭,力主适度消费和理性消费.孔子的这些思想主张,在物质条件比较优越、经济科技比较发达的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积极而又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俭德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由于出生社会环境、家庭及学校教育观念以及个人因素,导致奢侈消费观盛行,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价值观念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加以教育引导。发挥传统节俭思想的教育作用、弘扬节俭道德,培养大学生形成知足俭朴的消费观念、务实尚用的消费习惯以及合度节流的消费管理,对于当代大学生重拾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摒弃奢侈浪费的消费观念,重构科学正确的价值理想有着重要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6.
墨子所提倡的以节用为核心的节俭型消费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消费伦理的主流,对建构新时代新型消费伦理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代消费伦理观的建构应立足当下并与传统的节俭思想相承接,反对浪费,提倡“俭而有度,合理消费”,是现代新型消费伦理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中有个人物叫泼留希金 ,他积攒了很多的钱财却不消费 ,钱锁在箱子里 ,物品藏在仓库里 ,以致纸币霉烂变质 ,用手一碰变化为灰 ,地窖的面粉硬得像石头 ,要用斧头去劈。这种消费实为吝啬 ,它不仅本身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更导致了人格的畸变 ,同时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英国的一位经济学家在 1714年写了一首题为“蜜蜂的寓言”的讽刺诗 ,诗中讲到一个蜜蜂王国 ,蜜蜂们最初追求豪华生活 ,大肆挥霍浪费 ,结果社会兴旺 ,百业昌盛。后来改变习惯变得节俭起来 ,结果社会变得凋敝 ,经济衰落。作者的结论是 …  相似文献   

8.
消费问题联系着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双重影响,在工业文明时代,过分节俭会使就业不足、经济萧条,挥霍浪费则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需要建立一种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伦理,这种消费伦理既有利于社会理性秩序的维护和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又有利于消费的激发和经济的发展,其核心理念就是适度、科学、健康、文明.  相似文献   

9.
对个体消费行为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的个体行为决定消费伦理在个体消费行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个体消费有质和量两方面的道德准则,我们以此可以评价个体消费行为道德与否.奢侈、吝啬、不良消费皆为消极消费行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必须克服之,从而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10.
任晓锋 《文教资料》2011,(5):124-125
孔子消费思想明显表现出以礼为原则和崇尚节俭的特点,以礼为原则实质上主张的是一种等级消费,崇尚节俭则是在守礼前提下倡导的一种消费倾向。孔子衡量消费"奢"与"俭"的标准,归根结底依然是礼,当节俭的消费理念与以礼为原则的消费观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孔子宁愿在消费方面"奢侈"一点,也要坚决地维护礼的原则与规定。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消费行为倾向的二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了897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倾向.利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大学生消费行为倾向包括"计划-无序"和"节俭-奢侈"两个维度,并且各维度存在两极化的二元结构.其中"计划-无序"维度包括"计划"和"无序"两个次级因素,而"节俭-奢侈"维度则包括"节俭"和"奢侈"两个次级因素.针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倾向的理性和非理性并存现状,教育工作者要有的放矢,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自觉抵制不良消费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数据表明:中国内地目前的奢侈消费人群已经达到1.6亿人,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中国人均GDP才刚过1000美元,且又是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的国家,在这种国情下无法支撑奢侈消费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同时,奢侈消费还助长了不好的社会风气.因此,当前我们要努力构建节约型社会,做到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坚决制止奢侈之风的漫延.  相似文献   

13.
幽默     
《教师博览》2014,(10):34-34
吝啬和节俭 孩子对父亲说:“吝啬和节俭有什么分别?”父亲说:“当然有啦!比如我买了一双降价的鞋子,这就是节俭,而要是给你妈妈买一双降价的鞋子就是吝啬了。”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的头脑像一张简单的白纸。他的思维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我需求出发感受周围、认识环境,学习满足自我需求的手段。他的头脑里还没有奢侈和节俭的词汇,更不知道奢侈和节俭对他的意义何在。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否浪费的习惯主要在于家长的影响。而家长往往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尽量在物质上满足宝宝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  相似文献   

15.
两晋时期,门阀士族的奢侈腐败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由于奢靡之风的盛行和奢侈消费的膨胀,不仅造成了社会生产的萎缩和停滞,而且也促使工商业畸形发展,从而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节俭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节”是指节约”,“俭”是指俭朴,节约是对劳动成果一种正确的态度,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俭朴是对生活的一种正确的态度,崇尚简洁朴素的生活方式,不奢侈,不浮华。节俭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从管仲破厚葬,汉文帝下节俭令,还有朱元璋要求权臣勿忘俭,都体现了人们对节俭于国于民的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7.
朱宁峰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5):17-20,24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极度低下,人类为了自身的存续必须形成众生之俭;奴隶、封建社会反映等级制的礼义之俭是维护阶级统治的;需要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禁欲积财之克俭对资本主义的生产的起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当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消费社会的经济形态时,为了缓解代际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为了缓和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适度节俭将是我们对消费伦理的明智选择,节俭精神应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不要提倡节俭的精神和怎样向小学生进行节俭教育,这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必须加以研究的一个现实课题。我校把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和适应时代需要向小学生进行节俭教育作为研究课题进行探索,在小学生中开展“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队员”的教育,学生中以俭为荣、奢侈可耻的  相似文献   

19.
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诸环节中,消费对社会发展至少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消费以一种积极的方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将18世纪英国个人消费分成生存消费、奢侈消费、炫耀消费和合作消费4种类型来进行考察,可以看到:国民整体受惠的生存消费水平提高了,几乎所有人获益的奢侈消费增加了,部分阶层的炫耀消费大量存在,人与人之间分享财富的合作消费越来越深入人心。18世纪英国最重要的消费特征是普遍的奢侈化,它为社会转型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母婴世界》2010,(5):22-23
对于家庭中的女主人来讲,"奢侈"本身就是一个奢侈的念头,但是有这样一个节日,奢侈不再是罪。在这天,即使是最节俭的妈妈,都可以名正言顺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疼爱自己,这个节日就是母亲节。用不着将存款花光,一点点奢侈,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