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部新问世的《玛丽莲·梦露传》对梦露之死另有新说,它洗清了肯尼迪兄弟多年蒙受的不白之冤,引起读者极大的反响,从而跻身于畅销书之林。该书作者唐纳德·斯波多曾为艾尔弗雷德·希契柯克、劳伦斯·奥利佛等世界名流作传。他在为梦露作传的过程中,研读了上千封属于梦露和她的密友的文件,采访了200多人次,对梦露的家属、病历、电影制作记录等进行多方面的调查,最后得出结论,梦露之死与肯尼迪兄弟无关。她与罗伯特·肯尼迪只见过四次面并  相似文献   

2.
1956年7月1日,剧作家阿瑟·米勒和好莱坞性感影星玛丽莲·梦露结婚,舆论哗然,用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的话说,他们的婚姻把“伟大的美国大脑”和“伟大的美国肉体”结合在了一起。米靳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和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其所带来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了他的作品获得的无数奖项。半个世纪后,当享年89岁高龄的剧坛泰斗由于心力衰竭生命消逝时,再一次被媒体与梦露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炒得沸沸扬扬,仿佛,只有借助美人的名声,剧作家的地位才能永远光辉灿烂。在蜚声美国剧坛之前,阿瑟·米勒曾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的滋味。米勒1915年出生于一…  相似文献   

3.
1960年,玛丽莲·梦露已成为一个心平气和的传奇式人物。她已与阿瑟·米勒结了婚,在演员排演场的讲习班里受到鼓励,她梦寐以求的成就似乎是近在咫尺。很难得,她给法国记者乔治·贝尔蒙特一次会面的机会。这也是她最后一次接待来访者。两年后,在她36岁时,她就与世长辞了。  相似文献   

4.
若水 《世界文化》2001,(5):14-15
前不久,好莱坞推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暑期新片《珍珠港》,引起美国媒体的极大关注。影片描写两位情如手足的飞机机械师,在二次大战期间同时爱上了一位女护士,但三角关系未及正式展开,日军就突袭了美国的海军基地珍珠港。这部耗资一亿五千万美元的大制作由导演米歇尔·贝尔及大牌监制吉瑞·布拉克·海默联手炮制,该片是他们继《石破天惊》(TheRock)及全球大收五亿美元的《末日救地球》(Armageddon)之后的再度合作。华夫(本·阿菲力克饰)和丹尼(乔斯·哈特尼特饰)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犹如兄弟般亲密,年轻时候他们一起学习…  相似文献   

5.
一部英语的关于日本的九卷本百科全书已于1983年10月20日在美国出版。编写这部百科全书花费了十二年以上的时间,动用了二十七个国家的一千三百位学者。美国的学者说,该百科全书以毫无偏见而著称,同时也是有史以来用另外一种语言出版来介绍一个国家的内容最为丰富的参考书。“老实讲,我还未曾听说过另一项象这样的出版计划哩。”美国前驻日大使埃德温·奥·赖肖尔说,他现在是这部百科全书十一名美国顾问委员会的主席。“不容置疑,这是出版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美国日本学会主席戴维·麦凯克伦补充说。传播真情的工具这部估计耗资一千五百万美元的百科全书也是私人出版商有史以来花钱最多的出版计划之一,同时,在促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方面,它无疑是最昂贵的一个项目。  相似文献   

6.
一个受尽歧视的孤儿,他长着一头黑色的头发,戴着眼镜,每年都到霍格瓦兹魔法和巫术学校学习。之后,他便有了一边串充满幻想的奇遇。这个男孩就是英国童话故事作家罗林笔下的《哈里·波物》系列故事的主人公哈里·波特。《哈里·波特》一出版便受到读者们的欢迎,其中不仅有孩子,还有许多成年人。哈里系列的第一部1997年在英国首次出版发行后,随即风行世界,至今这套系列的前三部已经被翻译成31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售出了3000多万册。最近哈里系列的第四部《哈里·波特与魔幻炎杯》的出版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再次刮…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件既使罗伯特·格雷夫斯自由放纵,又使其受到束缚的风流韵事。这位诗人的侄子理查德·珀西瓦尔·格雷夫斯在一部新出版的传记中,记叙了罗伯特和他的妻子南希及情人劳拉·赖丁三人姘居的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8.
伊万·屠格涅夫、保利娜·维亚尔多和玛丽亚·马利布朗友人协会在巴黎出版过一份名为《手册》的科技年刊。其中一期,刊登了一幅从未发表过的列夫·托尔斯泰的画像。画像由法国著名歌唱家保利娜·维亚尔多绘制,但未加任何评注。保利娜·维亚尔多同屠格涅夫是知己朋友。1857年3月,列夫·托尔斯泰同屠格涅夫在巴登巴登共同度过了一段时光,两位作家一起出席了保  相似文献   

9.
《约翰·梅杰传》的出版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首相夫人诺尔玛·梅杰认为书中尽是流言蜚语,要求作者内斯持·温·埃利斯对该书进行修改,甚至删除部分内容。前些时候出版的梅杰传的一些作者也对该书进行了抨击。这本传记宣称约翰·梅杰在当选首相后得不到诺尔玛的支持。诺尔玛对丈夫仕途上的成功大为不悦,因为这意味着他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将更少;他们的婚姻遇到危机,梅杰要抛弃夫人而另娶所爱,目前正考虑办理离婚事宜。温·埃利斯在重点涉及梅杰夫妇20年婚姻的一章中写道,梅  相似文献   

10.
基蒂·凯利未经授权的传记《南希·里根》在美国各地引起巨大反响,波及全球。这位矮胖的中年作家对公众的反应大为震惊。南希·里根差一点要逃脱罪责,只差一点。 "说实话,我并不十分想写此书,"基蒂·凯利说。这位擅长揭人丑事的老手,写了一本前第一夫人的传记。这本未经授权的传记出版后第一周所售出的数量,超过了近年来美国出版的任何其它书籍。"我的出  相似文献   

11.
刘伟 《世界文化》2007,(6):16-17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杰克·克鲁亚克:《在路上》《在路上》是克鲁亚克出版的第二部小说,它与艾伦·金斯伯格的《嚎叫》和威廉·巴勒斯的《赤裸的午餐》共同构成了美国“垮掉的一代”学与化运动的基础。到2007年,这部影响了无数年轻人的小说出版已经整整50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第一部出自传主同胞笔下的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传记《回归本源》1997年在西班牙问世后,相继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本文系作者达索·萨迪瓦尔2000年6月在马德里接受采访时的谈话。  相似文献   

13.
安布兹·伏拉德(Ambroise Vollavd,1866~1939)堪称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活跃于巴黎艺坛的传奇人物。他慧眼独具,在欧洲现代绘画初露曙光之际,便大力推广保罗·塞尚、毕加索、马蒂斯、高更、梵高、那比派画家。年仅29岁便成为当时巴黎最具影响力的画商。安布兹·伏拉德凭着对艺术品的热爱和敏锐的商业眼光,为艺术家举办展览,通过交易艺术品,支持当代新兴前卫画家,无形中推动了现代绘画风格的发展。他鼓励画家尝试蚀刻版画,创作雕塑并出版精致版画画册,撰写艺术书籍。安布兹·伏拉德无疑是欧洲现代艺术史上一位不容忽视的重量级人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解读“天书”《尤利西斯》于洪英1922年,当《尤利西斯》首次在巴黎出版,作者詹姆斯·乔伊斯(JamesJoyce,1882—1941)曾写信给哈丽特·威弗尔说:“给北平寄10本!”①这位爱尔兰的现代派大师,对我们这个遥远的文明古国真是情深意切。70年...  相似文献   

15.
苍睿 《世界文化》2001,(4):34-36
在旧金山以南大约30公里的雷德伍德海滨,落日刚刚贴近群山,“翡翠城”埃默拉尔德市就已灯火通明。在建筑群中显得异常耀眼的那幢青绿色高层办公大楼就是赫赫有名的甲骨文公司总部,它仿佛在告诉人们,这座明亮耀眼的“翡翠城”将是未来电子商务世界的中心。在大楼的第11层,身着价值7000美元西服的首席执行官拉里·埃利森像往常一样优雅时髦,他那间宽敝的办公室的墙壁上镶嵌着暖洋洋的淡黄色木板。从窗口向外望去,公司院内那巨大的人工湖尽收眼底。56岁的埃利森目前的身价是474亿美元,仅次于比尔·盖茨的564亿美元,是…  相似文献   

16.
秘鲁著名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历时3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何处是天堂》(涌泉出版社出版)自今年3月20日在利马发行,首印40000册。小说的英文译本亦将于今年10月出版。《何处是天堂》是根据法国19世纪著名印象派画家高更及其外祖母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作者明确指出,因为是小说而非传记,所以历史事实仅仅只是依据,其余均为自己的想象和创作。弗洛拉·特里斯坦是《何处是天堂》中的女主人公。她1803年出生,其时秘鲁尚处于宗主国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下。弗洛拉·特里斯坦的父亲马里亚诺·特里斯坦便是一名出生于秘鲁的西班牙籍海军军官。马里亚…  相似文献   

17.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陆家齐路易莎·梅·奥尔科特于1832年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日耳曼敦,是康科德先验论哲学家和教育家布朗森。奥尔科特的女儿。她和三个姊妹在贫困中度过了幼年时代,但她们却有一些这样的人作为朋友,甚至家庭教师,像亨利·大卫·梭罗①、拉...  相似文献   

18.
最近,法国出版界推出当代作家保尔·莫朗的短篇小说全集作为出版法国文学名著丛书的一个步骤。保尔·莫朗与法国当代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让·科克托和保尔·克罗第尔等都是文坛挚友,有莫逆之交。莫朗与他人不同之处是他一生酷爱旅游,足迹遍天下,旅程一个接一个,以致于巴黎成了他来去匆匆的栖身之地。莫朗的环球旅行始于1925年,游遍天下名山大川、旧城故堡,他自认对他影响较深的旅行要数中国、日本、新加坡、纽约和法兰克福之行了。莫朗原本是法国外交部的一名高级官员,而正是这些旅行、尤其是东方之行使他解脱了行政官僚主义的烦恼,同时又给他带来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19.
马克·吐温最后的演说单纯译丢克斯葆莉姐妹私立学校毕业典礼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1909年6月9日1907年马克·吐温到英国访问,途经明尼阿波利斯(美国城市),在那儿他碰到了弗朗西丝·纽纳利,马克·吐温昵称她弗朗西丝卡。马克·吐温有许多叫做水族馆俱乐部或神...  相似文献   

20.
居斯塔夫·莫罗博物馆坐落在巴黎蒙马特山脚下的一幢楼房里。这所房子过去曾是艺术家莫罗本人的住宅和画室。关于居斯塔夫·莫罗博物馆,总是给人一种守旧的感觉。就拿一件事来说,人们不能径直进馆,而是要象登门拜访似地先按门铃,等保罗·比特尔出来开门领你进去。保罗·比特尔是博物馆的管理员。进馆后,他卖给你一张门票,一些明信片,甚至销售几本关于居斯塔夫·莫罗的书籍。保罗·比特尔是最近出版的关于莫罗博物馆近五千幅画的目录的作者。尽管莫罗(1826—1898)晚年曾在巴黎美术学院里教过马蒂斯,罗奥尔及阿尔贝·马凯,并且受到超现实主义之父安德烈·布列东的尊敬,但仍有人认为他在艺术实践上走进了死胡同。对莫罗轻视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显而易见的,尽管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