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荣义 《语文天地》2012,(21):55-56
成功的写作是胸中块垒郁积,不写不快,写起来下笔千言,如行云流水。但目前高中生写作的现状正与此相反,甚至谈到写作就头痛。改变这一窘状非一时之功就能完成,但提倡真情写作不失为一条好办法。一、抓住契机,让学生表达真情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学,才算得上是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观点,把学生“写作”作为一种技艺来对待,因而“写”也就成了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为写而写、为写而教”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实际上“,写”既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能力,并且是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写作”的概念也是相当宽泛的。马正平教授编著的《高等写作学引论》中把“写作”分为狭义写作、亚写作、广义写作三个层次,其中狭义写作指写文章,这就已经大大超出了我们所理解的写作范围。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掌握了文体写作,其他写作就不在话下了,其实,这种想法是极不正确的。一定的文体写作训练应该是有的,但我们更…  相似文献   

3.
<正>学生写作时常常抱怨没有什么可写,不知写什么,于是胡编乱造、百度抄袭等现象层出不穷。因此,老师当务之急是要教他们如何选材。有人说自由写作就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精彩的文章,但自由并不是放任,必须加强作文写作指导。现就自由写作之——选材,谈谈自己的拙见。一、选材要积极向上,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4.
写作教学不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同时还是评价学生综合语用能力的方法,但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初中英语的写作教学相对滞后,学生对写作充满畏难情绪,习作质量较低.有的学生拿到写作材料后,脑子一片空白;也有学生拿到材料后,提笔就写,写好后也不检查,马上就交;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语句不通顺,不像一篇英语作文.主要原因一是学生词汇缺乏,无材料可写,句型误用、语法不通,信息不全、条理紊乱;二是老师在写作课上依然是居高临下的"指导者"和"纠错者",他们下发很多写作材料给学生,但没有给予学生正确的写法指导,导致很多学生不注重思路的酝酿,提笔就写,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所以尽管学生写了很多作文,但依然存在词汇贫乏、搭配不当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学生怕写作的不少,他们一听到写作文就感到一种压力,觉得是老师要他们写,他们必须奉命写,因此缺乏写作的热情,进而把写作当成是一件苦差事;不愿写,写不好。这也是一线教师非常头疼的事。如何才能点燃中学生写作的热情呢?  相似文献   

6.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有长期不断的大量的写的实践来加以保证。没有"写"的写作,是不完整的写作。写的质量,很重要的一条,是写作者内心的愿景。如果一个人表达的欲望强烈,写作的质量就会高一些,如果这种表达的欲望不够强,写作的质量就会低一些。既然写作需要学生不断表达自己的世界,他们就得有写作的动力。换一种说法,就是老师要想办法把写作转化成学生的需要,即兴趣。让学生自己愿意写。  相似文献   

7.
写,是一种品位。但又不是说任何的写都是一种品位。我们说的“写是一种品位”,不是泛指一般性的书写,而主要指写作。对于大家来说,就是指作文。 什么样的写作是一种品位呢?我看至少包括:有写作欲望,有写作兴趣,有写作才能,有写功,有写技。  相似文献   

8.
这一单元的写作内容很宽泛,但按照要求写好这一单元的作文,就要学会观察。这一次观察强调的是在活动中进行,那么在活动中观察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地方?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 首先,在活动中的观察要善于抓住需要观察的事物。这次作文是自由写作实践,想写什么就可以写什么,但要写得好,写得有水平,就不能什么都写,要对所见到的事物有所选择,选择一个自己最熟悉,或者说通过自己的观察能将它“熟悉”化的事物。然后对这个事物进行观察,为写作做准备。  相似文献   

9.
阅读和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吸收;写作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阅读和写作既相互促进.又相辅相成。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学生读了不少文章仍写不好作文。究其原因.一是没有用心去读.没有真正理解:二是没有解决好读与写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写作过程中巧妙地加以引导,以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对读与写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消化吸收.从而达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一、中学写作课程现状之考察(一)分解型的课程组织体例在写作训练中适时就某一写作技法、某一写作因素、文章的某一构成要素或写作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展开专项训练都是必要的。但写作活动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因此,纯粹分解式的写作训练是没有意义的。写作训练应该立足于整合训练,使学习者在有意义的整体中学习每个单项,以建构相对完整的认知图式。下面我们对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写作训练体例进行考察与分析。(见表一)人教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未曾就“怎样写”设置专题训练,就“怎样写”设置专题训练是从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的。该教科书将记叙类文体写作训练集中安排在其中的一、二册里。从表一可以看出,其对记叙类文体写作缺少必要的整合型训练,采用的是清一色的分解型训练法,其结果必然难以形成关于写人、写景、写事的相对完整的认知图式,难以高效形成相应的写人、写景、写事能力。(见表二)材料、主题、结构、语言、文体等是文章的有机构成要素,本应该根据具体的写作任务予以整合训练。但该教材却生生将之肢解到4个专题里分别予以训练。依表二所设专题,程序性很难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1.
写作与自我     
正这一讲的主题是为谁写和写什么。其实,明确了为何写,这两个问题也就有答案了。简单地说,就是为自己写,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一、为自己写作如果一个人出自内心需要而写作,把写作当作自己的精神生活,那么,他必然首先是为自己写作的。凡是精神生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很多学校都给予发表作品的教师一定的奖励,以期提高教师参与写作的积极性。但不得不说的是,如果不解决教师"写"的能力这一问题,教育写作就永远只是有"写"这方面能力教师的"专利"。要想让更多的教师进行教育写作,还需要实实在在提升教师写的能力。而这,需要先做一些看似与"写"无关的工作。一、引导阅读,夯实"写"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阅读比写作更重要。因为写作是教师自身经验的外显,是教师对外输出自己的智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真可谓重中之重,许多学生一听到写作就觉得头疼,没有话可写,形成了"写作难,难写作,作难写"。学生"多积累—勤观察—勇创新—常互评",就能够"想写作,勤写作,乐写作"。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写作最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是每个英语教师,特别是每个考生都十分关注的事情。但不少学生一提到写作,脑子就一片空白,手中的笔不知该写什么。  相似文献   

15.
写作是一件苦差事,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写作知识,更重要的是变苦差事为乐事,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喜欢写作,只有学生勤于写作,乐于写作,学生写作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就解决学生"想写""写什么""怎样写""写好"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提起写作文,一部分学生就怕写甚至个别学生拒写,即使写也东抄西凑,缺乏文采,不够深刻,主要原因是无话可说,没有写作的材料,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让学生克服怕写作文的念头,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多积累写作素材,让其在写作实践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写作教学不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同时还是评价学生综合语用能力的方法,但现状却不容乐观。目前初中英语的写作教学相对滞后,学生对写作充满畏难情绪,习作质量较低。有的学生拿到写作材料后,脑子一片空白;也有学生拿到材料后,提笔就写,写好后也不检查,马上就交;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语句不通顺,不像一篇英语作文。主要原因一是学生词汇缺乏,无材料可写,句型误用、语法不通,信息不全、条理紊乱;  相似文献   

18.
<正>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写不出什么新意,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这就是由缺乏写作动机造成的写作疲沓现象。写作动机是作者写作的自身动力,是引发写作行为并将其导向实现某一目标,作者由此愿望和心灵力量拿起笔进行写作行动。其具体表现为引发并维持人们写作行为的愿望与意志,以及目的、意向、兴趣、爱  相似文献   

19.
龚磊阳 《考试周刊》2009,(43):121-121
在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中,写是最难的一种技能,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特别是英语的写作.它和中文的写作既有相通的一面.但又不完全相同,它有一种自身的写作模式,这个模式的关键就是早期的训练,在入门阶段就要重视写的培养。入门阶段首先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抓好单项语言形式的基本训练,  相似文献   

20.
作家声音     
正张炜称写作要一句咬住一句写,不能溃败张炜日前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山东文学成就展"中接受采访,畅谈了文学创作的过去与当下,自己多年来的写作坚持以及网络时代应坚守的写作精神。张炜说,他现在仍然坚持一笔一划用手写,不用电脑,虽然自己很早就学会了用电脑。"用电脑打字觉得自己写得不好,手写则可以慢慢地去想,一点点地琢磨,而电脑虽然方便,但我感觉写出来质量会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