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秀海 《河北教育》2014,(10):17-17
教育是人类通向幸福的阶梯,不仅因为教育帮助人获得幸福所需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教育在精神层面上关怀人的生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让学生感到快乐的学习对于学生才有意义,否则一切教育活动只会扼杀孩子们天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真正的教育是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想,如果换作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可能就说:"(真正的教育)其自律乎?"——真正的教育是自律(自己约束自己)吧!  相似文献   

3.
我是主张生本教育的。所以我的两本书,书名分别是《教育走向生本》和《教育激扬生命》。其中的一个想法是,教育者要做的,最重要的不在于教,而在于鼓励学和帮助学,也就是说,我们在生命的旁边,帮助生命自身,让生命自为之,去发展,去成就自己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沉睡的巨人,教育就是要唤醒每个人内心沉睡的巨人,使其发现自己内在的大师。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他们内在的巨人一旦被唤醒,就能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过程等,就会随之而改变,就会主动而积极地自觉融入到课程改革中。此时,活动即成长,教育即成长,管理即成长,生活即成长,一旦一个人的生命被唤醒,就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自己不断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陈介孚 《考试周刊》2014,(62):166-166
<正>生本教育理念最初是郭思乐教授率先提出并主持开展的。生本教育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化教学相对立,生本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学习。静待花开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学习管理者,向知识的促进者、学习的引导者转变;而学生也由传统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欢乐。”说到学生的幸福,就不能不说教师的幸福。“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  相似文献   

7.
正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裴斯泰洛齐、黄炎培、蔡元培、晏阳初……他们视学校如家庭,视学生如己出,视教育如生命。我国当代教育家,孙维刚、于漪、斯霞……都是我们熟悉的名字,不管他们是离我们而去的,还是健在的,他们对教育投入了真实的感情,从心灵深处爱着教育,他们是优秀教师的代表,都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一生都在追寻着教育的至高境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心做教育,让教育教学工作成为自己幸福生活的主要部分,成为自己的一种生  相似文献   

8.
易敏 《辽宁教育》2008,(7):16-18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是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教师如何去发现、创造教育的幸福?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去体会幸福?如何让学生学会幸福地度过一生?我想这是新时代教师们需要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生态语文课堂,是以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生长需要,遵循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的规律,师生共建的生态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语文课堂凸显生命性、生趣性和生成性的特征。它能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熟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重温师爱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师爱更是如此,品读古今中外诸多教育名言,至今仍让人满口生津:儒家经典《学记》认为,“亲其师,信其道”;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则倡导并践行了“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伟大教育信念;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怀教育理论的倡导者诺丁斯更是认为,“教师应全身心地融入对学生的关怀中,教师对...  相似文献   

11.
基础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是教育的本质所在,而生命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与教育共存。生命教育理念是关于生命教育未来发展的理想的观念,是未来生命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和终极的范型。生命教育理念包括:尊重生命的理念、完善生命的理念、体验生命的理念、忧患生命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项极富感情的事业,因为教育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人。现代教育观念认为,积极的情绪、情感是任何一种教学形式都需要的教学手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块土地上。”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同其他课程的教学相比更需要情感的参与。因此,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3.
王新娟 《现代语文》2005,(10):64-65
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不表现自己的个性,才显示出难以想象的个性尊严和个性创造力。在过去几十年没有太大变化的传统教育中,因为受整个社会组织形式的影响,个性的火花被淹没于共性的眩光之中”。而现代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个体的生命体验。反映在阅读教学中就是,强调文本的多均解读,关注的是读者感悟到了什么。因此应该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去感悟,从中获得独特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4.
认识了郭思乐,明知可为而为之的贤人,也就认识了他的生本教育,那如夏夜里的丝丝凉风,如冬日里的和煦暖阳,让人觉得舒服惬意。是生本唤醒了教师喋喋不休40分的课堂,是生本激发了学生侃侃而谈40分的潜力。我们多么渴望这样的课堂,解放自己,放松心情,做固本守拙、大智若愚的老师,和孩子们牵手践行生本,去聆听孩子们的不同声音,去见证孩子们的拔节成长。  相似文献   

15.
臧卓 《教育艺术》2003,(1):52-53
学校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功。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要让每一个人都抬起头来走路。”本着这一教育目的,教师在具  相似文献   

16.
一、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度,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苏霍姆林斯基可谓一语中的,幸福是人生的目标,也是教育的目标,永远是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反观教育  相似文献   

18.
毛珍  马新功 《辅导员》2011,(18):5-8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因此,真正的教育是为了唤醒人的内心对生命的情感,对生命的责任。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更是教育的最高追求。作为全国唯一的一所苏霍姆林斯基实验学校——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一小学,是如何践行生命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呢?本期,让我们走进该校,共同体味和关注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本教育已逐渐完善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特色的教育方式,其教育理念是:教育的主体是生命本身,教育是对人的生命的提升,教育必须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因此,课堂教学应立足于生本教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构建“积极、欢乐、高质、高效”的“生本”课堂,创设条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表  相似文献   

20.
陈瑞英 《文教资料》2009,(30):133-134
“唤醒教育”的本质在聋生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让学生领悟生命或人生的意义.为此.教师要以“生”为本,注重自身能力和生命意识的培养,在德育教学中以聋生的“生命”为原点.充分挖掘文本的意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与学生进行真诚的情感互动,去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敬重,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潜意识里的梦想,进而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选择和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