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它以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同朝鲜人民告别的动人情景。作者选取了三位有代表性的人物,以深情的笔触,倾诉了依依惜别之情,并着重追溯那些可歌可泣的令人难忘的往事,表达  相似文献   

2.
《再见了,亲人》节选自《依依惜别的深情》,作者魏巍,1950年赴朝鲜前线,以志愿军的战斗生活为题材,先后写了二十多篇散文,报告文学和通讯,结集为《谁是最可爱的人》。本文是作者在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撤离朝鲜时写的,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掌握下面几点。一、注意题目运用倒装句式的作用“再见了,亲人”是志愿军告别朝鲜亲人时说的一句话。那么,课题为什么不说“亲人,再见了”,而要把“再见了”写在前面呢?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强调  相似文献   

3.
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第五课《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记述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课文内容生动,饱含着深厚的思想感情,话别的场面描写在表达形式上都是一致的,都是以请求的语句开头,以反问的语句结尾,中间是以回忆的形式叙述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因此,我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也写一下话别的场面。课文中的话别是志愿军对朝鲜人民说的话,我就让学生想象朝鲜人民会对志愿军说些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线索?现代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在作品中,贯穿在整个情节发展中的脉络称为线索。“如果这里的“作品“是专指某些叙事性作品的话,那么这种说法是对的。如《依依惜别的深情》,作者选择以“深情“作为全文的线索,把志愿军战士在离开朝鲜时对朝鲜人民的深情以及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这一系列事件和各种人物的活动精心地缝纫在一起,使文章中心突出、脉络清晰、前后连贯、情节完整。由此可见,线索在叙事性作品  相似文献   

5.
《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归国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时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当我们读这篇课文时,会感到情感浓郁、诗意荡漾。作者仿佛面对朝鲜亲人的深情倾诉,按捺不隹清感潮水而直抒胸臆。眼前与回忆的有机融合、叙述与抒情的交相辉映、用词的精到、情感的升华,这些都是我们读这篇文章时爱不释手的。然而,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紧紧围绕中心,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的生死友谊,这更是作者写作上的一大成功。  相似文献   

6.
第七册《再见了,亲人》一课,叙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回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无私援助,亲人般的关怀和难舍难分的深情,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文章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读来催人泪下。指导阅读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初读课文,激发情感这是一篇抒情散文,通篇都是用志愿军战士同朝鲜人民话别的口气写的,语言亲切,感情真挚强烈。我们读本文时,要将自己置身于文中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和作者想在一起,体会感情。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虽非亲人,但胜似亲人。那么要如何激发学生的感情波澜  相似文献   

7.
[教材简析]《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它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归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当我们读这篇课文时,会感到文中情感浓郁,诗意荡漾。作者仿佛面对朝鲜亲人的深情倾述,按捺不住感情潮水的直抒胸臆,眼前与回忆的有机融合,叙述与抒情的交相辉映,用词的精到,情感的升华,这些都是我们读这篇课文时爱不释手的。然而,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紧紧围绕中心,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的生死之谊,这更是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叙了志愿军与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催人泪下的往事,赞扬了他们为志愿军付出“血的代价”,是志愿军的“亲人”;记叙了志愿军与朝鲜的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因此,要使这篇课文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应披文入境,以情感人,牢牢地抓住一个“情”字。  相似文献   

9.
讲读课文《再见了 ,亲人》 ,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 ,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 ,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分为两个部分 ,全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课文第一部分前三小节 ,分别叙述了同大娘、小金花、大嫂话别的情景 ,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 ,透出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 ,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话别总是双方交谈的 ,在依依惜别的时候 ,朝鲜人民是怎样想的 ,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课文中没有直接写 ,但是从课文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0.
[阅读烛光]同学们,《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吗?课文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感激和留恋之情,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我们都知道文章正面只出现了3个人物———老大娘、小金花、大嫂。那么当时送别的时候,只有她们3个吗?她们与志愿军八年多的相处里,也只发生了那样两三件事吗?同学们,这些小问题,你想过吗?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疑问,来了解一下习作中如何选材的问题。选材,就是选择材料。材料,在习作中也通常被叫做素材,指的是习作中使用的事例。事件,人物…  相似文献   

11.
教学案例阅读《再见了,亲人》第一节,为帮助学生深刻领悟朝鲜大娘与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的深情,畅谈文中人物之间血浓于水、跨越国界的军民一家人的纯真友谊,一教师在引导学生初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当大娘,教师以“记者”的身份巡回随机“采访”,请看教学片断:师:通过初读,第一节主要讲的是什么?生:第一节主要讲的是志愿军就要回国了,大娘来送别,志愿军在向大娘话别时的情景。师:志愿军在向大娘话别时回忆了大娘做的哪几件事?生:志愿军在向大娘话别时回忆了大娘做的三件事:第一是为志愿军洗补衣服,第二是为志愿军送打糕,第三是抢…  相似文献   

12.
《再见了,亲人》一文,主要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赞扬了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而课文的第二段,主要写了志愿军与小金花告别时的情景,在追述小金花协助妈妈营救志愿军侦察员老王的经过之后的文章中  相似文献   

13.
抓特点动真情明中心──《再见了,亲人》教学谈深圳市红岭小学肖宏娣《再见了,亲人》一课描述的是互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作者热情地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本课最突出的特...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大纲指出的“讲解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关系”的要求,我在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是这样做的: 一、整体阅读,感知全文 教学时,我遵循着“整体——部分——整体”的规律,从解题入手,抓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初读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亲人”是什么意思?这里的亲人指谁?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作者称朝鲜人民是亲人?(以填空形式出现:为了志愿军,朝鲜大娘在五次战役中——,为了救伤员又——:为了营救志愿军侦察员老王,小金花的妈妈——:为了志愿军,朝鲜大嫂上山挖野菜,结果——。所以作者称朝鲜人民是——。)最后通过抓课文中心句“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会忘记”总结全文,使学生明白中朝人民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二、联系整体,分析部分 1.抓中心句,突出重点。这篇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着诚挚的情感。教学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一边读,一边想”这个重点训练项目上,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将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写大娘一节抓“八年来,您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一句,让  相似文献   

15.
电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能变静为动,超越时空界限,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突出训练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营造情感氛围,拓宽学生视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小语第八册《再见了,亲人》一课中,作者用真挚的感情描绘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从朝鲜撤回,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的动人场面,展开了一幅军民鱼水情深似海的画卷。全文紧扣“亲人”展开,从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入手,从不同角度选择了三个…  相似文献   

16.
<正>《再见了,亲人》是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文章中的开篇之作。文章叙述的是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最后一批从朝鲜土地上撤离时,朝鲜人民到车站送别时的情境。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选取了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典型人物,通过叙述与抒情的表达方式,歌颂和赞美了中朝两国人民用血凝结而成的深厚的国际友谊。笔者2013年4月18日在一所学校听了一位教师执教该课的示范课  相似文献   

17.
一、作品与题解《再见了,亲人》节选自《依依惜别的深情》。作者魏巍。魏巍,河南郑州人,公元1920年生。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冬赴朝鲜前线,以志愿军的斗争生活为题材,先后写了二十多篇散文、报告文学和通讯,结集为《谁是最可爱的人》。粉碎“四人帮”后,完成的反映抗美援朝斗争的长篇小说《东方》,荣获1982年茅盾文学奖金。  相似文献   

18.
《再见了 ,亲人》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 ,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 ,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根据本课特点 ,教学时巧用卡片进行小组讨论学习 ,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按卡学习 ,总结学法课文第一部分为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 ,教师着重在第一自然段中教给学生学法 ,让学生以第一自然段的学法 ,自己学好第二、三自然段。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 ,可设计如下学习卡片 :学习卡一1 读一读 :找出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 ,各付出什么代…  相似文献   

19.
写文章先要确定中心,再紧紧地围绕中心选材。《再见了,亲人》一文中,作者魏巍是怎样围绕着“赞颂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赞  相似文献   

20.
刘玲 《考试周刊》2012,(93):51-52
一、案例背景 《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是一篇老课文,又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叙事抒情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