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陆画是寺庙中举行水陆法会时在水陆道场中悬挂供奉的宗教人物画,它是随着水陆法会的发展与兴盛而逐渐完备的。据现有资料记载,水陆法会产生于南北朝时期,水陆画则产生于唐代中晚期,在宋代迅速发展并普及开来。明清时期,水陆法会内容及水陆画图像体系已非常丰富,水陆画不但在佛教仪式中应用,在道教仪式中也得到普及,且形成了自身独立而丰富的图像体系。水陆画不但有上下堂区别,还有卷轴式、壁画式及版画式等形制的不同。现存水陆画大多为明清遗物,由民间画工所作,少部分出于宫廷画师之手。由于粉本的使用,水陆画继承并展现了隋唐以来人物画的传统,一堂水陆画所绘人物常常多达五百余位,题材范围广泛,包含了儒、释、道三教内容。水陆画既是宗教艺术,又是民俗艺术,其图像内容传达了民俗信仰观念和宗教审美情感,因此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其研究成果对佛教史、道教史、三教合一史、绘画史等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陆画是寺庙中举行水陆法会时在水陆道场中悬挂供奉的宗教人物画,它是随着水陆法会的发展与兴盛而逐渐完备的。据现有资料记载,水陆法会产生于南北朝时期,水陆画则产生于唐代中晚期,在宋代迅速发展并普及开来。明清时期,水陆法会内容及水陆画图像体系已非常丰富,水陆画不但在佛教仪式中应用,在道教仪式中也得到普及,且形成了自身独立而丰富的图像体系。水陆画不但有上下堂区别,还有卷轴式、壁画式及版画式等形制的不同。现存水陆画大多为明清遗物,由民间画工所作,少部分出于宫廷画师之手。由于粉本的使用,水陆画继承并展现了隋唐以来人物画的传统,一堂水陆画所绘人物常常多达五百余位,题材范围广泛,包含了儒、释、道三教内容。水陆画既是宗教艺术,又是民俗艺术,其图像内容传达了民俗信仰观念和宗教审美情感,因此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其研究成果对佛教史、道教史、三教合一史、绘画史等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京、晋博物馆藏水陆画是我国现存卷轴式水陆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明清时期北方官式水陆画的主要流派。其中首都博物馆藏品以皇家气质突显京派风格,山西博物院藏宝宁寺水陆画以古雅沉雄气质注解晋地风尚。本文拟通过从内容、绘画技法方面对比两者的异同,揭示二者画题宗旨相通,气韵各具殊相。  相似文献   

4.
敦煌艺术所包蕴的内容,实在是太繁富了。从艺术形式上说,它可以分为三大类型,即建筑、雕塑和壁画。仅壁画一类,依题材分析,又有尊像画、故事画、经变画、供养菩萨画、供养人画、各种图案画等等,有的专家分为七类,有的专家分为十五  相似文献   

5.
敦煌石窟壁画艺术包罗万象,是一部形象的历史。文章从较为宏观的视角,就敦煌壁画艺术中的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供养人画像、出行图、装饰图案、音乐舞蹈、飞天、生产生活画、交通资料、建筑画、服饰画、动物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使我们对敦煌壁画艺术宝库的了解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沥粉贴金是我国古代壁画一门特有的、装饰效果显著的制作工艺.最早出现在唐代,兴起成熟于宋金时期,在现存宋代高平开化寺和金代繁峙岩山寺两处壁画中应用广泛.本文对沥粉贴金工艺的概念、演进过程进行简要阐述,并以宋金两处壁画中的沥粉贴金工艺为例,对其技法特点和艺术特色作一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戏剧角色的舞蹈、唱歌、身段、宾白等都可以说起源于原始祭祀里被神灵凭依的巫觋之狂态中。但组成戏剧最为紧要的故事从哪里来的呢?巫觋代替神灵所说的祝词或嘏辞大致是太简单的,不能认作戏曲故事的前身。本文认为:作为戏曲主题的故事,在晚唐以后发达起来的孤魂祭祀之中,就可以找到其萌芽。尤其是当时水陆画里所描画的孤魂故事之中,可以看到其明证。山西戏台的分布,元杂剧作家原籍的分布都符合于这类水陆画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张利娟 《大观周刊》2011,(33):96-97
插图和壁画是人类绘画最重要的两大画种。中国插图以木版插图为主,发展到明代进入了黄金时代,数量巨大,影响极大。明刊本插图内容极为广泛,几乎涉及到各个领域,任何其他画种都无法与之相比。明代插图不仅是中国插画史上的高峰,也代表了明代绘画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美国报纸的社论性漫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漫画(cartoon)一词最初是指画家在创作油画、壁画和挂毯画时画的草图。它后来被用以称呼滑稽画家画的廖廖数笔、不合常规的速写。今天,漫画则成为表现具象或象征性的图画,具有讽刺、幽默或机智的特性。它可以附加文字,也可以无需文字说明。漫画最常见的主题是...  相似文献   

10.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作为汉代墓室壁画的集中代表,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汉代墓室壁画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