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个故事:牧师正在为第二天的一个重要仪式准备一篇发言稿。时间不多了.他急得要命。可是.身旁的小女儿总是缠着他,央求他陪自己玩。  相似文献   

2.
女儿的生日     
作为一个在商海里滚爬的女强人,她能呆在家里陪孩子的时间极少,加上离异后自己一直未找到合适的人家,在大部分时间里七岁的女儿都跟外婆住在一起。她觉得愧对女儿,所以当女儿提出过几天的生日要妈妈陪自己过时,她毫不犹豫地点头  相似文献   

3.
栩然 《父母必读》2009,(11):138-141
和每个“火星宝贝”的沟通刘仪伟是有名的好爸爸,虽然女儿刚刚5岁半,他却俨然是个育儿专家了。虽然我们看他好像忙得不可开交,但实际上,他说自己工作的时间并不多,总是有很多时间可以陪女儿。甚至在所住的社区里,每次都是他亲自带着女儿下楼玩,然后和一群保姆谈天说地,因为其他孩子都是由保姆陪伴的,父母总是忙得不见踪影。  相似文献   

4.
汪海霞 《辅导员》2014,(22):30-30
暑假里,一次陪女儿去游乐场玩遇到的一个小故事,引发了我作为一个家长和老师,对教育孩子问题的许多思考。那是炎炎夏日里一个难得的凉快天儿。在阴云、凉风中,五岁半的女儿快乐地徜徉于蹦床、滑梯和转倚间。半日动作总慢存乔的女儿,很会玩秋千。  相似文献   

5.
“扮家家”是一项代代相承、历久弥新的幼儿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发挥想象力、学习社会化。给孩子一个较宽敞的地方,让他自己排列家中的椅垫,当作“娃娃家”。再配合孩子的其它玩具(例如:小熊、浴巾、锅、盆、桶、车,或是聚宝盒里的各种宝贝),完成一个丰富又热闹的小天地。平日大人常忙于公务或家务,无暇多陪伴孩子,不妨考虑偶尔拨出一小段时间,踏入孩子的这片天地里,与他共享一段美好时光。陪孩子扮家家  相似文献   

6.
走近女儿     
我和妻子都在政法系统工作,这几年又特别忙,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很少有时间陪她。有时孩子提出帮她买些书籍,我们也以培养独立性为由让她自己去;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我们反而认为是她上课不认真听课所致,便回答她如果父母是不识字的农民你怎么办?这下确实把女儿给难住了,她只好悄悄地问同学。久而久之,女儿真的独立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早晨6点自己起床,自己洗漱,自己解决早餐,自己背上沉重的书包,拎着手袋上学,晚上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写作业,或做她自己的事。有时父母几天都不在家,她也是这样一个人在孤单的夜晚完成这一切。有一天…  相似文献   

7.
今年又将是一个特殊的春节,疫情当前,春节期间必须要减少人员的流动和聚集。人员居家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契机。笔者倡议“一陪一玩一悟”,让学生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春节。一陪。“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今年的春节,要居家减少流动,这给了家长较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陪孩子时,家长要注意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讲讲过去的这一学期或一年里感觉最有趣的事,聊聊自己未来想干什么;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讲讲外面的世界,以及在外打工的辛苦,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不爱自己,而是为了家庭在外吃苦,激发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北京市16岁少年赵平残忍地用菜刀亲手杀害了自己的亲生母亲,确定母亲死后,赵平如释重负地脱掉衣服,冲了个澡,换上干净衣服,跑到网吧尽情地享受“自由”。上海一个女孩把她母亲的名字写在一个小人上,每天用针扎。原来是母亲剥夺了自己女儿的所有时间,变着法给女儿加学习“营养”。孩子反抗过,最终还是沉默了,最  相似文献   

9.
偶像     
在拥挤的街头 ,曾有过这么一位父亲 ,他在等待着与同学一起上街购物而忽视了他的存在的女儿。他一个人等在那里好久了。在我来回的几趟里 ,他始终保持着同样的姿势 :整个人趴在摩托车上 ,两眼望着前方 ,安静地耐心地等待着……时间在闲逛中悄然溜走 ,午时阳光里的影子变得悠长而不可捉摸 ,那个瘦削的身影成了街头独特的风景。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那个也曾不止一次成为“风景”的父亲 ,那个时常被自己婉拒的父亲 ,那个见到女儿成绩好时当面严肃背地里却开心得像个孩子的父亲 ,那个经历了那么多风浪但还是那么温和乐观的父亲。这样的父亲 ,常…  相似文献   

10.
风铃风波     
宫陈 《今日教育》2006,(3):31-31
女儿入园一个多月时,幼儿园创建绿色学校,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利用家中的废旧材料制作手工,既提高孩子的环保意识,又可以美化环境。作为一名家长,同时又是幼儿园老师的我,责无旁贷地开始筹备、制作。虽说是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但我总认为这对只有三岁的女儿来说是“对牛弹琴”,还是我自己解决快一些。  相似文献   

11.
梦想的高度     
包利民 《求学》2004,(12):29-29
1938年的一天,在美国佛蒙特州的一个农场里,一个孩子正在自家的院子里费力地磨一把斧子。斧子上有一个缺口,他试图把它磨平。虽然他知道父亲需要这把斧子劈柴生灶,可他依然很不情愿在这样的热天里干活。斧子磨好后,父亲给了他一分钱作为奖励,在这样的家庭里,一分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可是他心里仍然很失望,沮丧地看着这一分钱。  相似文献   

12.
场景一在麦当劳和肯德基餐厅的一隅,一个男孩或女孩正在贪婪地吃着汉堡包或者啃着鸡大腿。小孩子聚精会神旁若无人。一位母亲或父亲在一旁默默地坐着,两只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的孩子,面带疲惫的幸福,沉浸在孩子快快长大的梦想之中。尽管口水早已在嘴角翻江倒海,但他或她的角色却经常只是个陪客。在这儿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陪吃。场景二在每天的早晨、中午和傍晚在中国几乎每一个城市里,都在上演着像当年八路军进出城时热烈相迎和相送的盛大场面。无论是寒风肆虐的冬天还是酷暑难当的夏天,这一出出戏是常演不衰。颤颤微微的爷爷奶奶,步履…  相似文献   

13.
在陪伴成长的日子里 因为爱,和孩子相聚在一个美好的家庭里;因为爱,和孩子一起走过了难忘的成长岁月.曾经年青的父母,如今盘点和回忆起养育孩子的岁月,有多少话要说,有多少情要诉……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爱在自由里》 作者:刘称莲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爱在自由里》是一位平凡而优秀的妈妈所做的真诚分享.她用质朴而细腻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以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理想的坚实台阶.  相似文献   

14.
我女儿29个月,经常和邻居的一个小男孩玩,小男孩比我女儿小4个多月。两个孩子刚开始在一起玩时,我女儿经常欺负小男孩,故意打他。每当那时,我都很公正、温和地劝阻女儿不要欺负小弟弟:“你看,弟弟是你最好的小伙伴呢!”“弟弟的玩具都给你玩呢。”“弟弟陪你一起玩,弟弟多好啊!”我还经常表扬小男孩。过了几个月,奇怪的是事情反过来了,小男孩经常欺负我女儿,故意打我女儿。我们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请问:这两个孩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双方家长应该怎么办?孩子欺负别人或受欺负时该怎么办?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  相似文献   

15.
美国人如何看管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我们管教孩子,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到了美国这一套就行不通了,他们教育孩子是引导为主,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执,如果谁错了,老师会让他一个人到角落或他自己放衣服、书包的小格子间去,单独呆上几分钟。因为孩子喜欢在一起玩,这对孩子可是不小的惩罚,前几十秒钟还可,时间一长孩子就呆不住了,眼巴巴地看着老师,希望开恩。这时老师会抓住时机,讲点孩子能懂的道理,这比其他处罚方式管用得多。我大儿子上幼儿园时,一个学期大概就有4至5次这样的经…  相似文献   

16.
正暑假里,一次陪女儿去游乐场玩遇到的一个小故事,引发了我作为一个家长和老师,对教育孩子问题的许多思考。那是炎炎夏日里一个难得的凉快天儿。在阴云、凉风中,五岁半的女儿快乐地徜徉于蹦床、滑梯和转椅间。平日动作总慢吞吞的女儿,很会玩秋千。看着她娴熟地坐到秋千上,不用我帮一点忙,老练地一下一下把纹丝不动的秋千荡起来时,我这个做妈妈的心中不免有一丝得意:当年我可没她这本事,看来她也不是一点运动天赋都没有吧?  相似文献   

17.
一天晚上刚刚吃完晚饭,一个朋友来电话,因为一点琐事絮絮地说了很长时间。等我撂下电话,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了,孩子刚刚看完动画片。我原想今天给孩子好好洗个盆浴,就说:“我收拾一下,你自己先去放水泡着,一会儿我就去帮你洗澡。”孩子说:“不,我要等妈妈陪我。”他一边说一边连打了两个哈欠。看着他有点困了,我很不耐烦,说道:“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先做一下怎么就不行呢?”孩子看我有点生气了,不再说话,磨磨蹭蹭地动起来。等我做完了手边的家务到卫生间一看,他正在慢腾腾地脱衣服,还没开始放水呢。  相似文献   

18.
从报上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贩子拐了一个5岁的小男孩,小男孩没有像其他的孩子那样哭,一直叫着人贩子叔叔,并且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说:“叔叔,我最爱吃这种糖了,你的孩子也喜欢吃糖吗?叔叔,给你吃,挺甜的。”这时,人贩子才想起自己也有一个家,也有一个5岁的女儿,女儿也喜欢吃糖,每次吃糖,都要送进他嘴里一颗,亲亲地问道:“爸爸,甜吗?”人贩子这才意识到,生活在最困苦的时候,也有它甜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安雯 《家长》2010,(2):17-17
时光飞逝,女儿已13岁了。一天,女儿的初潮来了,她平静地问我要钱,说要买卫生巾。我感叹,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懂。这一堂青春期教育课,还没等我上讲台呢,她自己就已合上书本。但我还是要尽一个母亲的责任:“你知道吗?初潮代表一个女孩子长大了,即使她的年龄还小,  相似文献   

20.
李清 《中华家教》2013,(Z1):20-21
在陪伴成长的日子里因为爱,和孩子相聚在一个美好的家庭里;因为爱,和孩子一起走过了难忘的成长岁月。曾经年青的父母,如今盘点和回忆起养育孩子的岁月,有多少话要说,有多少情要诉……《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爱在自由里》作者:刘称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爱在自由里》是一位平凡而优秀的妈妈所做的真诚分享。她用质朴而细腻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