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在数学中逻辑用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数学内容的表达,命题(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之间的关系,以及命题成立的条件(如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都离不开逻辑用语.通过简易逻辑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的技能,发展思维能力,这是新大纲、新教材的一大特点.但由于这部分内容概念多、符号新、是否是命题的判断、日常自然用语里的联结词与逻辑联结词的  相似文献   

2.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作为命题的条件与结论间的逻辑关系,进入中学数学教材已近20个年头,它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论证能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新教材将其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逻辑起点进行保留,并且提前讲授,由此可见此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若  相似文献   

3.
数学命题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数学逻辑与证明的基础,与数学概念、数学推理证明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对数学命题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和数学知识的学习。本文主要从教师角度出发,通过对数学命题教学中常常出现的问题以及各种数学资料、论文中出现的问题等的研究,提出如何在教学时有效地进行命题知识的引入,数学命题的整体学习,以及对简易逻辑知识的学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郑日锋 《教学月刊》2003,(10):29-32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简易逻辑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之一 ,教材之所以要增加这部分知识有两个原因 :一是人们从事任何工作 ,学习任何知识 ,都离不开逻辑。二是由于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更强调逻辑性 ,学生学习老教材时常犯一些逻辑错误 ,比如对于“ab=0”的否定形式 ,很多学生弄不清它是“a≠0或b≠0”还是“a≠0且b≠0”。鉴于这种状况已成为进行高中数学正常教学的一个障碍 ,在教材中较为系统地介绍逻辑知识 ,以有效落实《新大纲》提出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 ,已成为多年来教师的共同呼声。从内容的编排看 ,教材上介绍的是逻辑的初步…  相似文献   

5.
高一新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增加了简易逻辑的内容,之所以说“简易”,是因为它仅涉及逻辑学中最基本、最简单的部分知识,是逻辑的起步.学生以前的学习过程中,虽然获得了一定的逻辑训练,但是更多的只是对数学本身内容进行解释,很少对其中的逻辑成分作分析,学生在没有理解逻辑知识的情况下去学习推理,往往只是不自觉地使用逻辑法则.从教学实践看,学生对这部分新增内容学习存在着较大困难,而教材又无法提供系统、完整的逻辑知识,许多教师也因为缺乏相应知识,无法对相关问题进行正确合理的解释,因此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往往是片面和错误的.看…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考命题规律,遵循考试大纲和教学目标,为体现"基础知识全面考,主干内容重点考,热点知识反复考,冷点知识有时考"的命题原则,在复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抓好基础知识,并选择一些教材中的重点题型,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中考新题型,以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可变性、发散性.现就谈谈本人在指导学生数学复习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1 新教材简易逻辑教学要求与教学现状 高中新教材与旧教材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增加了许多新知识点,其中"简易逻辑"就是其中一部分.尽管教学目标要求"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1]不是太高,但简易逻辑却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工具性内容,"所谓工具性内容,是指在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知识和方法,""由于高中数学在逻辑性的要求上比初中有所加强,离开逻辑推导寸步难行,有关逻辑知识也成为学习高中数学的必要基础"[2].我们认为,这部分内容学习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对方法的把握、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数学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高一新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增加了简易逻辑的内容,之所以说“简易”,是因为它仅涉及逻辑学中最基本、最简单的部分知识,是逻辑的起步.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虽然获得了一定的逻辑训练,但是更多的只是对数学本身内容进行解释,很少对其中的逻辑成分作分析,学生在没有理解逻辑知识的情况下去学习推理,往往只是不自觉地使用逻辑法则.从教学实践看,学生对这部分新增加内容学习存在着较大困难,而教材又无法提供系统、完整的逻辑知识,许多教师也因为缺乏相应知识,无法对相关问题进行正确合理的解释,因此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往往是片面和错误…  相似文献   

9.
教材说明:人教A版选修2-2《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或学习起点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逻辑知识,有较强的逻辑推断能力,掌握了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以及命题之间的推断关系,即充分必要条件,能够用已有的知识的引申去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推断问题.(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这次命题以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坚持不超出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及要求,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出发,着重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的份量和难易程度是以中等学生的水平来确定的.试题内容70%是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技能.有30%是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定理的证明和应用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因受教材篇幅和讲授时数的限制,对“定理”的一些主要内容没有进行详尽的讨论,致使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如学生学完定理后,往往认为其逆命题也成立并加以应用,还有的学生对命题与定理的关系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搞清楚有关命题的一些逻辑知识,并在教学中注意澄清容易混淆的概念,故此有必要讨论一下命题和定理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2.
命题代数是抽象逻辑代数的一个模型,是研究思维形式的逻辑代数.而反证法是数学证明中常用方法之一.反证法所依据的恰是命题代数中一些逻辑原理.逻辑原理掌握如何?直接影响到使用反证法的效果和熟练程度.在教学中,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使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时,通常采用否定结论,经过推理,导致与已知条件矛盾的证明形式.而对其他形式的反证法运用却较少,使用起来又往往不顺手.笔者针对这一情况,想以命题代数为出发点,从理论上阐述有关反证法的逻辑原理及反证法的几个问题.为此先介绍命题代数的一些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13.
薛文静 《成才之路》2011,(31):42-42
命题及命题的四种形式是常用逻辑用语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关系,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会判断命题的真假。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良好的数学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命题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在现行的教学教材中尚缺乏有关逻辑知识的系统内容,在教学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也没有很好地挖掘教材的内在逻辑内容.对于表达“否定”、“析取”、“合取”、“蕴涵”、“等价”等逻辑概念的“不”、“或者”、“并且”、“如果……,那么……”、“当且仅当”等常用数学词语,学生在学习中较难掌握这些逻辑术语的准确意义,还常常发生种种逻辑错误.1不理解析攻关系的意义据调查,大多数中学生都认为7<10是真的,而对于7<10为真命题,他们还无法接受.由于教材中从未严格定义过“或…  相似文献   

15.
<正>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容,其教学价值不仅局限于帮助学生获得书中的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基于关键点的教学设计对于思维的培养十分重要,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与促进数学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的实践与探索》(第2课时)为例,进行关键点教学设计的实例分析,供参考.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1)知识层面:二次函数的知识是九年级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面对同类、相似的训练题,教师应该从教材的知识逻辑体系中,读出题目的命题意图、呈现现逻辑等方面的不同,并把这不同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演绎出来,让科学数学走进数学课程,引领学生从小真正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17.
定理的证明和应用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因受教材篇幅和讲授时数的限制,对“定理”的一些主要内容没有进行详尽的讨论,致使教学中出现厂一些误区,如学生学完定理后,往往认为其逆命题也成立并加以应用,还有的学生对命题与定理的关系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搞清楚有关命题的一些逻辑知识,并在教学中注意澄清容易混淆的概念,故此有必要讨论一下命题和定理的相关知识。 1.命题 判断的语言形式称为命题。也就是说命题是陈述事理的语言。如“连结圆周上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实数具有连续性”等等都是命题,但要注意命题并不都是正确的。例如:“二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向位角不等”,也是一个命题,但它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深入并透彻地解读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学既要自然、合理地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通过对教材中数列相关内容的研析,试图在落实数学抽象素养培养方面做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9.
高考数学科命题设计要点数学命题研究小组数学科高考的考试目标注重在知识、方法和能力等几方面,在实际命题工作中.渗透、兼顾对考生个性品质的考查。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注重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数学是有严密逻辑体系的知识系统。各部内容有机联系组成一个整体结...  相似文献   

20.
简易逻辑是新教材中新加入的内容 ,这一节的内容除“四种命题”以前编在原教材中解析几何部分 ,“逻辑连接词”“复合命题”等以前都未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过 ,许多教师和学生都对这部分感到陌生 ,对一些具体的问题应如何处理 ,还存在着一些争议 ,其中就包括如何区分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的问题 .本文就争议较大的“p且 q”,“p或 q”这两种类型复合命题的判断问题作一点探讨 ,希望能和各位老师交流 ,其中的一些看法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经常见到一些学生 ,把命题当中是否含有“且”和“或”当作区分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的标准 ,导致在作业和试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